新华社 第11期

时间:2022-07-03 01:04:02

80年的奋斗,80年的历练,新华社从一个“窑洞通讯社”发展成为一个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造就和形成了光荣传统。这些经验和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经验和传统的集中体现。因此可以说,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传统的开创者,也是践行者。在一定意义上,一部新华社史就是大半部中国共产党新闻史。

一、坚持党性原则

党的新闻事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了坚持党性原则的优良传统。而新华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红中社开始,党所领导的通讯社就一直把宣传党和工农政权的方针路线与政策主张,向根据地内外群众传达党和工农政府的声音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尽管几十年中,社址不断迁移,情况不断变化,党的工作重心和宣传任务也在不断调整,但新华社为党的事业服务,为革命事业服务,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始终不变。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华社按照中央的部署,大力宣传以代表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内容和特征的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赞扬,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也是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的根本宗旨。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新华社在坚持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热情充当人民的耳目喉舌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一系列传统的做法。其中,注重新闻宣传的群众性内容,是其最基本的经验之一。

新华社注重新闻宣传的群众性内容具体表现在,一是要在新闻宣传中及时提供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各种新闻信息,二是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劳动业绩,三是要细心体察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全面表达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新华社都尽力从这三个方面去体现新闻宣传的群众性内容。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新华社都涌现出了许多敢为人民鼓与呼的好记者。新华社记者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精神的纽带和桥梁,努力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反映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密切了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关系,使自己真正成了人民的一份子,成为人民的代言人。

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广大干部和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进行踏踏实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时注意在采访调查过程中虚心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新华社一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当年在延安杨家岭新华社办公室的窑洞里就贴着写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标语。

在延安时期,一些记者就深入根据地的农村、工厂和都队,采写了一批反映根据地军民生产、生活和对敌斗争事迹的报道。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更是把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作为新闻工作的生命线,视为队伍建设的生命线。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新华社记者的深入调查研究,一批批反映改革开放新成果、新经验和新人物、新气象的好作品得以问世,对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激励、鼓舞、推动和促进作用。

1991年在新华社建社60周年之际,同志考察新华社,向大家提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的号召,为新华社采编人员进一步深入实际,提高采访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引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而近些年来同志反复强调的“三贴近”,更是为加强调研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指引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在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上进入新的境界,实现新的目标。

四、坚持新闻真实原则

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和特有优势,也是人们对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

在战争年代,新华社以及解放区的其他新闻机构就形成了坚持新闻真实的好传统。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能自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注意检查新闻中的每个事实、每个数字、每个细节,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准确。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依然保持和发扬了战争年代坚持新闻真实的好传统,实事求是地报道贺反映现实生活,实际工作,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地报道新闻,不掺假,不浮夸,不避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保证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度和权威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体现在新闻领域,就是出现了一些人受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为了得到某些物质利益而借助新闻手段谋取私利,搞虚假报道和“有偿新闻”,给新闻事业的声誉带来破坏和影响。

新华社及时抓住发生在社内外的一些典型事例,适时地对职工进行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对一线采编人员进行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把好关,防止虚假报道和“有偿新闻”现象的发生。

五、坚持全党办社群众办社路线

“全党办通讯社”,是1946年春天向全党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向新华社提出的一项工作要求。1948年春天,在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又明确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系统思想。可以说,“全党办通讯社”是其“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在通讯社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依靠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办好报纸和通讯社,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一个创举,也是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党的新闻事业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又一优良传统。

新华社实行全党办通讯社,群众办通讯社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意保持和加强同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是做好通讯员工作。

三是做好用户和受众调查工作。

六、坚持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新华社的发展历程正是党的新闻事业艰苦创业的一个缩影。从瑞金时的几间土屋,几个编辑和译电人员,用缴获来的一部半电台的器材设备发稿,后来又经历了延安时期清凉山上的窑洞编辑部办公、王皮湾的窑洞播音室播音、太行山中的山村编辑部发稿、解放战争中前线记者冒着炮火随军采访的艰苦时期,到今天发展成为拥有万名职工和现代化通讯技术设备的世界性通讯社,没有一代代新华人坚持艰苦创业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是难以想象的。

第一代新华人凭着对革命、对人民、对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面工作,一面战斗,有时还要一面开荒种地打窑洞,实行生产自救。正是靠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新华社的事业才在艰苦的岁月里得以白手起家,不断发展壮大,新华社的许多优良传统也得以逐步确立起来,并且成了党的新闻事业光荣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代新华人是跟着共和国的步伐一道前进的。虽然新中国的建立,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和平岁月,人们不必再像战争年代那样警惕和防备敌人的侵扰与进攻,但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充满曲折和困难。他们靠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新华社事业的忠诚,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才使得新华社的事业能够穿越政治风雨,跨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如今,工作在新华社的年轻人,遇上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好年代,工作在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好时期。物质条件改善了,工作上少去了过去环境中那些特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压力,然而,新时期的新闻工作同样需要准备吃苦,准备冒风险,准备作特定环境下有时难以避免的流血和牺牲。总之,在新时期从事新闻工作依然要有吃苦精神,依然要发扬过去老一辈新华人的那种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作风。

七、坚持开展业务学习与能力训练

新闻工作业务性很强,采访、写作、编辑、制作等环节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专门知识和业务技能。为了提高采编一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完成宣传报道任务,新华社一直十分重视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坚持组织他们学习业务知识,训练业务技能,提高报道水平和工作质量。

在战争年代,由于工作需要,不少人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学习和训练便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他们的业务能力,一方面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学习钻研和总结提高,另一方面则须通过有组织的学习训练和充实提高。在延安时期,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的同志经常进行业务切磋,互相学习,各部门也定期召开业务总结会,及时总结新闻采、写、编、评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为了迎接全国胜利后宣传报道的新任务,使业务骨干能够尽快地适应入城后的工作要求,从1949年上半年开始,新华社总社开始有计划地对记者进行入城纪律和政策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1949年8月,新华社总社在香山举办了第一期新闻训练班,培训了51名学员,他们大都成了后来新华社各部门的业务骨干。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社开展的练笔运动,是一次全社范围的业务训练运动。总社编委会明确提出要消灭总社稿件中的文法错误、技术错误和文字冗长等毛病,全社上下认真查找新闻稿件中的差错,总结经验教训,对提高报道质量,培养严谨作风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新华社的作风和文风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平时,新华社注意结合日常报道中出现的差错、失误和问题,及时查原因,找教训,总结提高。遇有重大失实新闻和失误报道,总社会及时发出通报,严肃处理,教育全社人员。

近些年来,针对在新闻报道,特别是在新闻文风方面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新华社又提出要“抓作风,改文风”,并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帮助记者编辑认清问题,注意从提高业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人手来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提高新闻报道质量,要求大家先正身再正文,以好的文风,以精品报道去赢得用户,赢得受众,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八、坚持职工队伍思想与道德建设

新华社一向重视对其工作人员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注意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去教育和培养每一个职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战争年代,聚集在新华社的是一群决心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献身的有志青年。他们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这是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内在条件。

如今,新华社正迈进在建设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的宏伟事业中,繁重的历史使命和现实的发展要求,需要广大职工继续发扬老一辈新华人良好的职业道德传统,自觉坚持思想和道德修养,严格按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适应新华社事业发展的要求。

新华社一直注意采取各种形式坚持在干部职工中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制度上来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近些年来,新华社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最近又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新华社的传统,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传统的缩影,它反映、体现和代表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传统。换言之,是新华社用自己的丰富实践孕育、培养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因此,对新华社的传统,不但新华社自身要继承和发扬,全国新闻机构都应当继承和发扬,这样才能使我国新闻事业能够更好地在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去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去实现新的事业辉煌!

上一篇:盘点新华社全媒体集群(二)从一部半电台到现代... 下一篇:您所不了解的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