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练习课

时间:2022-07-02 06:46:10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练习课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练习课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型。在信息技术没有被认知和使用的年代,练习课几乎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枯燥乏味,效率极低。如今,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喜欢去探究。练习课由于没有新课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如果只单一地练习,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练习课中,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如对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等,奏好练习课的“序曲”,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从而优化练习课的教学。比如,在上一年级的“8和9的加减法”练习课时,我在课前就利用动画设计了一个活动情境:动态出示了小朋友们非常熟悉的两个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并由他们向学生提出挑战:“听说你们已经学习了‘8和9的加减法’,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考验?”活泼可爱的小精灵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挑战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小精灵逐一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练习。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练前的知识回顾

练习课通常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在练习课开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概念、公式、规律进行回忆、梳理,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铺垫。学生往往在新课时记住了概念本身,至于探索知识的过程,可能记忆已经模糊不清,特别是学的概念多了之后,就容易混淆,就算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再多么善于比划,也难以直观形象地把概念、公式、规律的形成过程表达出来。这时巧用信息技术,再现概念、公式、规律形成的过程,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回顾知识。例如,在四年级“直线、线段、射线”的练习课中,我在学生对这三种线进行判断之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直线、线段和射线,再现三种线的特征:先自上而下飞入一条直直的线,两端一直延伸到屏幕的尽头,让学生说出“直线”的名称;接着,在这条直线上任意点两个点并闪烁,接着截取两点之间的线段,平移到原直线下方,让学生说出“线段”的名称;最后在直线上任意点一点并闪烁,从这点开始延伸射线,再把这条射线平移到线段下方,让学生说出“射线”的名称。这样,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用动画演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三种线之间的区别,加深了学生对它们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为下面的练习奠定基础。

三、巧用信息技术加大练习的密度

练习课中需要做练习的题目数量通常要比新课中的多一些。如何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又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疲劳厌倦?信息技术的音、形、色、动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在练习课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不仅能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质量。练习课的习题如果用课件出示,教师就要事先在备课时做好课件,准备大量的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操作题等,并将习题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通过情境,逐一展示。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题目,而且形式多样,还可以及时反馈,特别是对题目的多种思路,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一一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比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练得轻松,练得快乐。这样巧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比如,在三年级“可能性”的练习课上,教师让学生判断“地球每天都在转动”这种现象。书上只给了一幅静止的画面(如下图),而对于这部分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并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在文字下面链接了一小段地球自转和绕着太阳转的视频,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地球确实是绕着太阳转动的,而且自身也在转动。于是,学生对这道题马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又了解了一些天文知识。

四、巧用信息技术优化习题的对比

在练习课上,经常要将习题进行对比,特别是新课学习往往会受旧的相关知识干扰,容易使学生混淆。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后,判断几个正方体堆成的新立体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体时,学生对看得见的正方体能数出来,对被遮挡的正方体却往往忽视掉。于是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道对比题(如右图),并且一层一层、一块一块地散开,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地数出正方体的个数,效果非常好。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以它形象具体、操作方便、能保存再使用等优势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在数学练习课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巧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 变“苦练”为“乐练”。

上一篇:小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下一篇:谈概念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