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双案导学新进展的探索

时间:2022-07-02 05:07:27

促进双案导学新进展的探索

2009年开始,通化市市直初中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重点之一是构建“双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促进双案导学在本校取得新进展,2010年我校开始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

一、“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的初衷

1. 终身学习的呼唤。据有关资料显示,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的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进入21世纪,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在学校十几年所学的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这就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便可以随时更新自己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我们必须把十二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八十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让学生在这迅速变革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成功。

为了促进我校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结合通化市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生参与学案设计的研究”。我们期望学生通过参与学案设计,学会预习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为日后的高中学习乃至走上社会之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双案导学的需求。以往的教案是教师领着学生走,而现在实行的由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案等同于教师告诉学生怎么走;既然是学案,学生就应该有话语权,告诉教师:我这样走行不行?因此,我校将“学生参与学案设计的研究”作为我校的校本课题进行研究,使学案和导学案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二、“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的作用

1. 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学习,进而使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终身学习。我们通过学生参与学案设计这一形式,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进行预习学习及自主学习。预习最大的好处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的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预习时有些地方没弄懂,听课时就会受好奇心的驱使格外留心,一旦理解了,思想上豁然开朗,印象就特别深,可以久记不忘。让学生编写学案,他们就必须认真预习,否则就编写不出来;学生在预习时需要快速找出这节课的基础知识、重难点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打下基础、生根发芽。

2. 帮助教师掌握学情。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学案,可以发现学生对一节课预习掌握的程度,哪些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掌握了,哪些没有注意到,哪些重点问题学生没有弄明白,还有哪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学生想了解等等,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掌握学情。教师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后融入到自己的学案和导学案中,授课时会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采取说教的方式,说教往往是作为知识或经验教给学习者的,但由于学生没有深刻的理解或体会,往往只是听了就过去了,很难深入人心。很多说教者很辛苦,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说,说得自己嗓子冒烟、口干舌燥,自认为已经讲得很明白、很透彻了,其实学生仍然是无动于衷、呆若木鸡。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对学生编写学案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课堂上有学生的问题,学生们就会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地激发。当学生有了兴趣后,无需教师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写预习学案,这样就达到了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了。

三、“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的主要做法

1. 选定实验年级与学科。选取2010年新入学的七年级作为实验年级,实验学科包括所有统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生,八年级增加物理,九年级增加化学)。

2. 实验教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在思想上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明确学生参与学案编写的意义,同时进行学案编写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学习的好习惯。

3. 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学案。由于学生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让学生编写学案,是依小组编写到个人编写这样的顺序进行。小组编写学案,在各科学习小组组建后,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实验教师确立学生编写“学案”的基本格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编写学案,各小组以组长为核心,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案的编写。

4. 学生每个人编写学案。从第二学期开始,在组长的带动下,各组同学人人均开始编写学案。

5. 教师对学生编写学案的处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确定学生编写的学案包括三部分内容:应学会记住的、有哪些没明白的、还有哪些想学的。“应学会记住的”部分要求学生写出预习的这节课的基础知识;“有哪些没明白的”部分可以视为学生预习时没有解决的重难点;“还有哪些想学的”是针对这节课知识的延伸、拓展。教师在授课1~2天前布置学生预习,编写出学案。在二次备课时,将学生编写的学案仔细浏览一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归纳为“来自学生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授课时要在课堂上拿出2~5分钟解答“来自学生的问题”,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点出问题的提出者是谁。

四、取得的效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九年级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学案编写,还有一部分同学所设计的学案,已具有相当的水准。这不但促进了学生的预习学习,也为教师了解学情、设计学案和导学案提供了依据。

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重点是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编写学案的处理、关注、解答这一环节。我们期望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实验的完善,推动双案导学在我校取得新进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他们从“一次性学习”走向“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上一篇:职专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下一篇:思想品德有效渗透法制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