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从“问”

时间:2022-07-02 04:05:3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本着让学生主动提问、自主探索的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学”从“问”起,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在实际中,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在学生心目中,老师、课本就是权威,心存困惑既“想问”又害怕“出错”,更害怕由此得到老师的“训斥”。他们习惯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有疑就问,使问题成为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教师首先要从情入手,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有疑就敢问,哪怕问得“离谱”,也要认真对待。

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一课时,在认识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后,有一个同学站起来了:“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既然循环小数是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那像4.0000…这样的小数能叫循环小数吗?”说完了,还一脸困惑地看着我。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委实让我大吃一惊。说实在的,对这个问题我也未曾考虑过。但这时,我对他能提出这样独特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欣慰与赞赏。听到他的问题,同学们在下面都争论开了:“是!”“不是!”一个个争得不可开交。这时,我对该学生的创新思维予以充分地肯定,并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辩论。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再如在学习“数轴”这一概念时,有学生提出问题:“数轴的正方向为什么一定要向右?向左不行吗”?学生通过自己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究、解决,从而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明晰、印象深刻。

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敢问”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

三、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想问,敢问,还要让学生好问。让学生养成有疑就问的习惯,让问题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1、预习生问。在课前,引导学生自觉地收集资料或调查,通过阅读课本、辅助教科书,结合教材知识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问)。

2、学中生问。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3、总结生问。学生在掌握新课内容后提出新的疑问,这是学生真正学懂学透的表现。例如:在学习完“单项式”这一课,正组织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比’是单项式吗?”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单项式的概念后,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得不为他的善思、善想而折服。

四、掌握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

首先,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如可以是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还可以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去找疑点。同时,我们要启发学生会说: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想好的想好再说;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教师不能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价值。

“学”从“问”起,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渤海石油一小 天津】

上一篇: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下一篇:华盛中天利润腰斩 挖掘机业务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