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对校园语言生活的影响

时间:2022-07-02 03:26:14

大众文化对校园语言生活的影响

所谓语言生活,指“运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语言和语言教育等活动,应用语言学成果的各种活动”。校园不仅是语言研究、学习、教育的核心地带,而且语言应用活动丰富,如人际会话、网络聊天写博、编发手机短信、演讲辩论、广告海报新闻宣传、舞台小品和影视短剧编导……校园语言某种程度上折射了社会语言生活的新变化,是社会语言风貌的生动缩影。语言学者倡导“语言需要研究,语言生活更值得研究”,关注大众文化对校园语言生活的影响是认识社会语言状况的良好介入。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为目标,利用现代大众传媒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复制生产的产业文化,具有娱乐性、商业性、科技性、传播性、世俗性和消费性等特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众文化成为社会大众调剂生活、缓解压力的首要选择,并迅速蔓延到影视、音乐、传媒、文学、商业、网络等众多领域,也成为校园新宠:广告花花绿绿渐迷人眼,时尚杂志争相传阅不舍释手,影视热剧先睹为快热评不止,流行音乐边走边听曲不离口……大众文化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而且拓展了语言学习空间,影响了语言生活。

大众文化影响校园语言生活的原因分析

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具有文化功能”。一种文化的发展轨迹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思维工具,是各种载体传达信息的基础或必要补充,因而文化作品无论以文字、画面、音响、色彩等何种形态存在,都或多或少要借助语言表现其内容。另外,大众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是借助大众传媒得以实现的。而无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抑或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等,都离不开语言这一重要的传播符号。因而大众文化天生蕴涵着语言资源,能对语言生活有所影响。

大众文化是一种普及化文化,具有娱乐性、世俗性、民生性等特质,而大众乐于接受并参与创造或传播。因而大众文化成了社会生活的显微镜,社会物质精神活动风貌会在其中得到及时反映。如每年都会有大量反映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民生变化的新词语在大众文化中密集出现,而国家教育部也曾正式明确白奴、丁宠家庭、考霸等171个新词语的权威身份。可见具有持续生成、多元多质、新鲜可亲、丰富致用等优点的大众文化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已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未来的影响也势必更强大持久。

大众文化具有思想民主化、内容流行化、形式通俗化、手段科技化等特点,因与青年学生的欣赏口味相吻合而备受青睐。海发短信,唱流行歌曲,看时尚杂志,聊天读博,观看影视热剧,传诵流行语,活用广告语……已成为校园生活常态。接受、传播、创造大众文化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参与社会、疏导情绪、人际交往、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对其语言学习热情、习得与运用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影响校园语言生活的大众文化主要类型

网络语言资源。作为第四媒介的网络传媒以其多样化的选择空间,愉悦的视听享受,高密度、快节奏的信息容量,集大学生万千宠爱于一身。作为网络伴生物的网络语言,也因其直观形象、新异合时等鲜明个性而深受学生喜欢。混码新词(如:orz、555)、旧字新用(如:、)、方言借词(如:雷、埋单)、语法新组合(如:很黄很暴力、光滑肌肤)、新造成语(如:正龙拍虎、叉腰肌),以及丰富多样的语体风格,都被青年学生竞相仿效和使用。

手机文学资源。手机是学生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的重要工具。因编发短信方便快捷、费用较低和显示个性,利用率极高。短信除平实、致用的常规短讯体外,诗歌、天气预报、童谣等多种文体和仿词、粘连、谐音等多种修辞格,都在手机方寸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手机文学应运而生。

影视广播报纸资源。青年学生多关心天下大事,常通过广播报纸了解新闻。同时他们也崇尚娱乐,经常通过网络接触影视节目。庄重高雅规范的主流语言与轻松有趣时尚的特类语言,对校园语言各有不同层面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幽默、个性的语言更有学生缘。

流行歌曲资源。流行歌曲是对中国古代艺术形式诗词歌赋的继承,也是当前时尚的话语方式。它情绪真实,内容通俗,旋律优美,在校园内传唱不衰。但读音错误、生造词、有语病等语言失范现象也屡见不鲜。有效利用“纠错”,有益于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快乐学习语言。

广告海报资源。毋庸置疑,当前的青春校园不再是一座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和“无商”的纯粹治学殿堂,各类广告海报闯进了校园,很多朗朗上口、表意独特的语段被青年学生竞相传诵,甚至成为校园流行语,有些还被学生改编、套用、重新演绎,呈现出极强的语体渗透性特点。

大众文化对校园语言生活的影响方式

拓展语言学习空间,优化语言学习模式。传统的语言学习活动多采用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虽有系统、严谨、易于控制等优点,但也存在课程资源类型较单一、语料与生活较脱节、学习方式较刻板、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充分等缺点,这使语言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严重不足,从而常受学生冷落。“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社会生活的外延”,语言学习应跳出封闭的教室,从与社会语言生活如影随形的大众文化中汲取养分,落实“语言与生活同在、生活即课程内容”的语言教育理念,实现语言学习的致用性、亲和性。

大众文化蕴涵的语言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覆盖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篇章等广阔领域。如:①拼音输入法的熟练掌握有利于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的学习;②现代韵文的创作和传播有助于押韵、平仄等声律运用技巧的学习;③形码输入法有助于汉字结构的学习;④连续联想输入有助于词语、短语正确书写形式的学习;⑤化形析义有助于探究汉字文化;⑥多种结构的新词新语丰富了汉字“纳新”方式和文化魅力;⑦时尚、丰富的语例涉及语法单位、语法关系、语法手段和标点符号等语法教学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快乐学习语法;⑧方寸之间尽显修辞奇观和文体华章;⑨误读、误形、误解、误用的病例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功用……

激发语言应用热情,实现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相互增长。学以致用,语言知识的习得是为更好地用语言服务生活。大众文化在社会普及和校园流行为语言的“学”与“用”同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有利于扭转过去过分强调课内知识灌输而忽视课外能力培养的倾向,极大提高了学生语言习得和实践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青年学生热衷于用大众文化语言成分和方式应对校园里的语言活动,如套用广告语反映校园生活。“校园光棍俱乐部――男人的世界”,“大学生正常消费――不买贵的,只选对的”,“好不容易从失恋中解脱――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朋友间的承诺――真诚到永远”,“大家逃(课),才是真的逃”,“农夫网恋有点甜”,“厕所问题,通则不痛”,等等,借用广告语进行人际言语交流。面对赞赏说“让我们做得更好”,给老师写教师节贺词“我们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同学见面打招呼“今天你‘博’了吗”……

另一方面,青年学生还喜欢对大众文化中的语言品头论足,开展一些语言赏析或纠错活动。如“校园流行语,我做主”评选、歌词语病诊断医治、给影视界名人正字音、网上“捉虫”、媒体错别字大排查……很多不规范的语言用法借助这样的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如:刘德华在歌曲《冰雨》中将“刽子手”中的“刽”错唱成“kuaì”;电影片名“上单眼皮男生”书写不规范,繁体字、简体字混杂;广告语“柒牌西服,让女人心动的男人”,主谓语(西装―男人)不搭配;《艺术人生》主持人错用“家父”称呼对方的父亲;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台词“我也想会一下宋江一面”句式杂糅;周杰伦创作的《东风破》的歌词“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有搭配不当、指代不明等多处错误……

21世纪的中国,大众文化方兴未艾,将更及时、动态地记录社会语言生活发展的轨迹,对校园乃至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势必更加深远。我们要重视大众文化对语言习得的助推作用,实现文化传播与语言生活的良好互动。

(作者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

上一篇:试论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 下一篇:对联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