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探索

时间:2022-07-02 01:30:38

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探索

摘 要:长期以来,辅导员承担着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然而,面对当前辅导员比例配备不足、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及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等诸多挑战,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帮学手段,对于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促进同辈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引入朋辈辅导员这一群体,深入挖掘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合理性,试图对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朋辈辅导员;辅导员;朋辈辅导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辅导员工作新方法,不仅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时展的迫切需要。当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都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诸多挑战,应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践朋辈教育理念,选拔高年级(大二、大三)优秀学生,组成朋辈辅导员队伍,接受特定的培训和管理,对入学新生(辅导对象)提供学习引导、心理援助、生活帮扶等方面的服务,并引导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促进朋辈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引发的新问题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挑战

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的辅导员出现严重短缺。一方面,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全国高校按照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置专职辅导员,但实际情况中却难以达到,即使将宿舍区辅导员、院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统计在内,与规定的比例仍有差距。另一方面,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工作繁重不堪,很多辅导员纷纷离职或转岗。部分高校不仅未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反而注意力集中在专业教师的引进和招生计划的扩充上,没有及时弥补辅导员队伍空缺,导致学生工作师生比例下降,有的高校一名辅导员管理800多人。此外,部分高校成立了住宿制书院,实现年级和专业混住,使得辅导员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这些问题给辅导员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当前,“90”后大学生已取代“80”后成为高校新生代主体。他们思想开放、个性张扬、自尊心强、社会责任感弱,既有着强烈的独立性和叛逆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们渴望接触社会,但有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进入社会后屡遭碰壁,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渴望到社会寻求自身价值,加之于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想法,便办理了休学或退学手续,直到在社会碰壁后才后悔莫及。二是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家长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习惯于享受优质的物质生活,却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习惯于享受成功后的满足感,却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因此,一些学生很容易在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感情受挫等方面遇到困扰,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这些变化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网络信息化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随着网络信息化日益加快,电脑和网络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快捷方式,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令人担忧。其一,尽管大部分学生已经成年,但心智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前,相当数量的学生沉迷于美剧、韩剧等国外电影、电视剧,深受西方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其二,网络世界的虚幻性,使得不少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深陷网瘾而无法自拔,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网络诈骗和网络犯罪,导致很多学生财物被骗,甚至造成身体伤害。这些负面影响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二、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合理性

(一)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

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实践朋辈教育理念的有效成果,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一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许多行为能够通过角色示范来学习,人们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行为会受到他所观察到的结果和他人角色示范的影响。”

[1]在朋辈辅导的过程中,当朋辈辅导员与辅导对象在年龄、背景、经历等方面有相似点时,辅导对象很容易受到朋辈辅导员的正面影响,进而为辅导对象树立学习的榜样。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奉献自己的爱就是把自己的内在存在向对方敞开,和对方共享世界,并在共享中一起成长”[2]。当学生遇到人际交往障碍、感情挫折、经济困难等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特别脆弱的,都渴望得到安慰和帮助,尽快走出困境。而朋辈辅导员往往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与老师相比,更容易获得有困难学生的认同和信任,从而鼓励和帮助其走出困境。美国心理学家Harris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正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诠释。他认为:“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基因及家庭,是造成个体差别的重要影响因素。”[3]

(二)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诸多挑战,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帮学手段,对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作为辅导员的“好帮手”,朋辈辅导员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及时发现并反馈有经济困难、心理障碍、职业困惑等方面问题的学生信息,协助辅导员做好帮扶工作,从而减轻辅导员的负担,使得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二是作为同辈们的“好朋友”和“好榜样”,朋辈辅导员需要激发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促进辅导对象健康成长、成才;三是作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有助于促进同辈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大学生乐于助人的热情,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一种团结有爱、和谐互助的校园文化。

三、探索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组建朋辈辅导员队伍

组建高素质朋辈辅导员队伍,是朋辈辅导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围绕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其一,设定科学、系统的选拔标准。朋辈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学业成绩,而且需要具备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朋辈辅导员的选拔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不能偏废其一,以免对辅导对象造成错误引导。其二,组建专业的招募委员会。招募委员会应由辅导员、专业心理老师、学生会主席组成,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通过初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价,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其三,合理控制朋辈辅导员数量。应充分考虑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入学新生的数量及组织运行的可行性,合理控制朋辈辅导员的数量,以免造成“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影响朋辈辅导对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其四,在进行配备时,应综合考虑辅导小组当中的性别比例和区域差异等条件,避免男女比例及区域比例过大。其五,由辅导员担任朋辈辅导队伍的指导老师,对朋辈辅导队伍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建立朋辈辅导工作汇报制度,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定期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工作。

(二)加强朋辈辅导员培训,提高朋辈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朋辈辅导员是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挑选出来的,他们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但由于不熟悉朋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基本特点,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学校应加强朋辈辅导员培训,完善朋辈辅导工作培训体系,增强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得辅导员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实践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微博等网络媒介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主题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团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服务,以活动带动思想,用思想指导行为,全面提升朋辈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二是通过组建学习互助小组、举办成功人士讲座、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帮助朋辈辅导员树立学习榜样,强化他们对于理想和未来的憧憬,引导他们树立自我学习意识,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促进同辈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三是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传授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方面的知识及初步应对措施,通过情景模拟及案例分析等手段,使他们掌握朋辈心理互助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培训中要使朋辈心理辅导员清楚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通过培训后他们都可以解决,当遇到他们无法帮助的对象时,就需要进行转介,首先应反馈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让专业人士及时有效的介入。[4]四是加强突发事件方面的培训,讲授突发事件类型及初步应对措施,并强调要严格执行此类事件的工作汇报制度。

(三)健全朋辈辅导工作奖惩机制,增强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着辅导员工作的实效。因此,高校各院系应结合自身情况特点,完善朋辈辅导工作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进而增强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工作的积极性。第一,设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将学业成绩、获奖次数及等级、违纪情况、参与活动次数等纳入客观指标体系,将辅导员评价、朋辈辅导员自我评价、辅导对象评价纳入主观指标评价,并确定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所占比重,最终按照优秀、超越期望、符合期望、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排序,以此作为考评结果实施奖惩。第二,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对获得优秀的朋辈辅导员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并颁发“优秀朋辈辅导员”荣誉证书;对获得超越期望和符合期望的朋辈辅导员,颁发“朋辈辅导员积极分子”荣誉证书;对于基本合格的朋辈辅导员,给予其朋辈辅导工作证明;对于考评结果不合格的朋辈辅导员,不予表彰,实施退出机制;以此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发朋辈辅导员对辅导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朋辈辅导员,依据困难认定等级,并结合其工作的综合表现,可采取发放工作津贴、申请临时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其四,建立朋辈辅导员信息数据库,由辅导员对其工作内容、工作表现、考评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此作为入党、评优等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帮学手段,确实可以起到缓解辅导员工作压力和帮助学生的作用。但考虑到朋辈辅导工作的特殊性,加之于朋辈辅导员本身就是学生,也存在着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朋辈辅导工作陷入僵局,使得辅导员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因此,如何选拔心智成熟的优秀学生,如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何界定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程度和内容,还有待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34.

[2]罗洛・梅.爱与意志.冯川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75-76.

[3]Judith Rich Harris. Where Is the Childs’s Environment A Group Socialization Theory of Development. Middletown newjersey :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Review,1995,Vol 102.NO.3 458―489.

[4]潭亮.大学新生配备朋辈辅导员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23-24.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00)

上一篇:浅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问题 下一篇:浅谈小波分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