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工程承包市场研究

时间:2022-07-02 09:32:13

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工程承包市场研究

[提要] 本文从中国企业在非洲工程市场的现状出发,对其所面临的产业环境进行分析,提出风险控制和管理方法,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在地域和行业上细分非洲工程承包市场提出一些战略性策略。

关键词:非洲;工程承包;风险控制;市场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7日

一、引言

随着国际环境的逐步改善,许多非洲国家开始着力于国家建设,新建公路、港口、机场、电站等基础设施,并为吸引外资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中国不少企业审时度势,适时投入到非洲国家的建设之中,然而工程承包市场门槛低、竞争激烈,不光来自于国内的众多工程企业,还包括大量实力雄厚的国外企业竞争市场。与此同时,企业还将面临区域政策、地区安全、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认清形势、分析市场,改变传统承包模式,制定适合非洲市场的营销方案,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非洲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非洲政局日趋稳定,原油与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拉动了非洲各国的出口并促进各国经济增长,而且世界各国对非洲的大力援助,或是直接投资,这些因素都为非洲创造了乐观的投资环境。

随着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新兴市场的不断成熟,引领非洲各国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招标、投标、竞标程序,通过国际公开招标方式,外国企业可以比较公平的承接各项工程项目。中国施工队是非洲基建的主力军,又多年在非洲进行工程承建,具备了较高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资金力量,同时在非洲也具有良好的口碑,实现了由“窗口型”向“实体型”转变,并确定了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的大方向。

三、非洲市场发展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对工程承包商来说,政治风险是一种难以确定的风险因素,由它带来巨大损失无法得到补偿。近些年来,非洲各国政局总体趋于平稳,经济建设稳步发展,但是局部地区及国家仍存有许多不安定因素,常常出现刚上任的领导者对上届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合同、项目全盘否认。因此,施工企业在选择项目建设时必须首先选择对象。

(二)经济风险。非洲国家大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不足等问题直接造成很多时候建设资金不足,承包商需要通过融资和垫付来完成项目建设。而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现状是渠道窄、成本高、手续繁多。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承包商将可能面临停工、停产、项目中止等后果,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难以估量。

(三)管理风险。我国工程企业在内部项目管理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管理理念、采购方法、资金安排、任务分工等都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使得在非洲的企业分部领导决策力不足、与国内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对称、前后方管理脱节、监督不到位产生公饱私囊现象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风险控制与管理

(一)选择稳定的市场。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首先要对项目实施国慎重选择,全面进行风险评估:一是了解项目所在国与中国之间政治关系是否良好,对中方企业态度友善;二是项目所在国近年来政局是否稳定,如果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应予规避;三是可以利用大使馆、当地华商会等渠道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政治走向,做好风险预警。其次要紧盯市场、掌握对方的经济能力。一旦遇到债务问题,企业应该放缓工程进度、控制原料采购,在保证资金链的情况下设法收回工程款项。从2013~2014年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率排名来看,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利比亚11.6%、塞拉利昂9.6%、乍得9.5%、利特迪瓦9.3%、刚果(金)8.8%、加纳8.4%、莫桑比克8.3%、安哥拉8%、赞比亚7.6%、卢旺达7.2%,这十个国家相对而言经济发展较快,政局相对稳定,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

(二)选择合适的业务。近几年,非洲国家的房地产事业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住房缺口达到400万套,因此中方企业可以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也可以从事相关领域业务,比如钢筋水泥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对电信及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南非,它作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对电线电缆的需求量非常大,预计未来5年将投资640亿发展需要电线电缆的电信与互联网业务,因此有充足的利润空间。非洲新能源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南非计划在20年内投资9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摩洛哥准备建立5个太阳能发电站,总面积将达1万公顷,阿尔及利亚也将投资3亿欧元发展太阳能,卢旺达与肯尼亚两国发展较晚,电力供应远远不足,但也因此市场潜力巨大,值得重点关注。

(三)优化企业管理方法。中国企业想要长期立足于非洲市场,就必须制定一套既符合国家标准、又要符合非洲当地具体情况的管理方法。首先要有一套科学的控制成本方法,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成本大致包括:设计费、施工费、采购费、管理费及其他,各项费用的使用必须是有据可依、合法合理,对于虚报假报、浪费物资、过度消耗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要严加追究,采用定额成本法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其次要有一套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公司在非洲当地要采用“本土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既使用熟悉企业的本国员工,又要引进熟悉当地情况的本地员工,逐步建立层次不同、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建新.我国工程承包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3.

[2]高军.非洲承包工程存在的风险和对策[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5.

[3]刘方涛.中国施工企业在非洲发展形势及其管理模式[Z].国际经济合作,2006.

上一篇:企业隐性成本研究 下一篇:基于4s多维度的高职院校社团发展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