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域管理实现交互业务的灵活运营

时间:2022-07-02 07:36:31

用域管理实现交互业务的灵活运营

摘要 交互业务满足了人们视听娱乐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对业务的运营和资源控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域管理在订户与业务之间架起了桥梁,既保证了资源控制力度,又保障了业务开展的灵活度。

关键词 域管理交互业务 订户资源 操作员

个性化――交互业务的驱动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视听娱乐方面的需要不再仅限定于传统视听广播服务,个性化交互业务服务和娱乐体验需求越来越突出,已形成广电领域的数字电视、电信领域的IPTv以及移动通信领域移动电视共同竞争的格局。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各运营商已不再满足仅提供传统意义上的视频点播业务,都在积极地寻求业务的差异化和多样性,同时也在努力降低业务的运营风险以及应用环境对业务的限制,提升业务差异化运营能力、缩短新业务的推出周期、优化交互体验、提高业务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增强业务的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运营商一方面会自建部分业务系统,另一方面会与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合作来实现业务运营。在这种合作业务运营中,由运营商提供网络和订户资源以及对业务的运营支撑,由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架设业务服务器提供新业务,按照业务量再进行收益分成。无论以上哪种方式,运营商都会要求业务系统有足够的控制力度和灵活度。

业务运营和业务资源控制的力度和灵活度主要体现在如下6个方面:

1 业务和资源的可扩展

考虑到运营环境是多业务共存的,要求业务可被灵活地放通和屏蔽,当有新的业务上线或老业务下线时不能影响其他。由于业务是通过部署在业务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和业务内容资源之间的协作来提供的,因此需要业务系统能够支持对业务服务器部署和用户覆盖的灵活调整,以及支持对业务内容资源的灵活控制。

2 业务运营控制要素的可扩展

由于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业务的控制要素同样会存在多样性,即使对于同一个业务来说,在开展过程中,也会根据需要增减控制要素和组合关系,而且对于未来新增业务需要哪些控制要素或组合关系尚不可预知。这就要求控制要素和组合关系能够根据运营需要动态管理。举例来说,VOD业务中已经按网络类型(IP/Cable)和终端类型(普通终端/交互终端)两类要素来控制提供不同的业务内容,根据要求也能够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增加订户类型(低保户、普通户、机关户)控制要素。

3 业务成本和收益的平衡

考虑到每种业务开展所需成本不同(硬件设备成本、运营维护成本、版权支出成本等),运营商会比较关注投入产出比。因此对某些运营或建设成本较高的业务,需要控制使用的订户数量和范围。举例来说,高清点播业务,建设时需要投入较高成本,为了减少投资,就可限定在具有高收入特征的订户中开展。

4 业务能力自适应

考虑到业务运营基础条件的限制,要求业务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订户的实际情况自动确定其是否具备条件,使业务仅在相应的订户群内开展。举例来说,目前在数字电视领域中,不同的交互业务对终端、网络的要求会存在一定差异,在不满足业务运营基础条件的终端或网络上开展业务会带来各种问题;而对于运营商来说,网络建设和终端换代周期远大于业务推出周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多种网络(IP/HFC)并存或功能差异较大终端并存的格局,因此需要业务系统能够根据订户所在的网络类型和终端型号,来判断是否符合业务运营基础条件,进而对该订户提供或屏蔽业务。

5 业务信息的定向

各种业务提供的服务信息五花八门,而服务信息可能有其特殊的订户群。对该订户群之外的订户需要屏蔽,因此需要能够根据订户某些特征对业务的服务信息进行过滤。例如,对于接受远程教育的订户,在授课时间需要控制其仅能接收本次教育相关的业务服务。另外。在合作运营方式中,还要能够方便、准确地分配和控制业务提供商所提供业务的可使用范围,或内容提供商所提供内容的可使用范围。

6 业务的个性化

从业务运营的角度,需要细分订户群,深度挖掘订户资源,针对订户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信息组合与归类,为订户提供差异化的业务服务和业务交互体验。例如,运营商希望可以根据订户的个人爱好信息,对节目分类展示的列表进行调整,把订户感兴趣的服务内容放在其习惯使用的位置,便于订户选择消费。

上传下达――域管理满足差异化

在交互业务中,所有信息管理都是为订户消费服务的,业务控制行为要实施到订户。运营商在运营规划中以订户群为单位来归类业务控制行为,因此通过优化订户群的划分和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交互业务运营和管理的灵活性,实现针对订户的差异化服务和体验,满足运营商精细化运营和资源深度发掘的需要。

为了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订户群划分和管理,使用业务运营域(以下简称域)来承载订户分类、业务和资源、业务控制行为,实现为特定订户或者订户群施加相应的业务控制行为,提供相应的业务和资源服务。

域是按照业务运营和管理中需要的管理维度(包含控制要素及组合关系)来规划的,并被赋予了相应的订户分类、业务和资源、业务控制行为。由于业务、资源以及业务控制行为最终都对应到订户,因此域的划分从结果上看,可以认为是为了满足业务运营和管理需要,针对订户的一种划分方式。根据域划分的过程和结果,兼顾范围的包含关系,构造分层分级的域关系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结合业务运营和管理数据,即可构建统一的业务控制体系以及完整的数据权限体系。

域管理方案中,域及相关对象的关系结构如附图所示。

由附图可见,域成为业务控制的纽带和媒介,向上绑定业务和资源、授予操作员数据权限,向下规范所服务的订户(这里说的“向上”和“向下”都是针对图中的位置而言)。

图中所示元素及其与域关系描述如下:

业务和资源:代表需要参与业务控制的对象。从控制对象的组成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业务运营的设备及资源,例如VOD业务中的VOD服务器、IPQAM设备及资源、EPG服务器等;另一类是业务的内容数据,例如VOD业务中的VOD影片、频道、公告、栏目、EPG模板等。对于设备而言,需要关心可为哪些域提供服务;而对于内容数据来说,一方面要关注可为哪些域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关注自身的归属关系,即哪些域授权的操作员可以维护内容数据。

操作员:代表对交互业务及数据实施管理的人员。一般情况下是指运营商的运维人员,在合作运营中还可包括具有操作权限的合作方的人员。操作员与域的关系为数据权限关系,即授权操作员能管理哪些域的数据以及相应的权限(如查看权限、修改权限、增加权限、删除权限)。

订户:代表交互业务的消费者。订户与域之间的关系通过域的订户服务规格来确定,即某个域的订户需要符合哪些特征或特征组合。这是一个动态的隶属关系,可自动调整,当订户的特征发生变化或者域所规范的特征或组合发生变化,都可能引起订户与域关系的变化。

多优点――域管理凸显成效

首先,采用域管理,用业务和资源与域关系管理的结果数据来控制订户业务消费流程,通过其间的绑定关系管理,可灵活实现业务和资源的扩展。例如,有新的业务需要上线,则把该业务和资源绑定到相应的域,订户即可使用该业务;有老业务需要下线,将绑定关系删除即可。而且,域的划分维度体现了业务运营和管理对业务控制的要求,每一维度都包含了一些控制要素,因此通过对域信息的管理、域与业务和资源的绑定关系管理、订户服务规格的管理功能,即可实现对域的灵活调整,从而方便地实现业务控制要素的扩展。

其次,采用域管理后,可以针对订户群控制所提供的业务以及业务内容,使差异成为可能,便于业务品牌的包装和拓展,并可动态配置订户服务规格,增强运营灵活性;亦可根据业务开展所需的基础条件控制订户群,降低业务的投入产出比。这样,对订户的业务控制在系统内部自动完成,提高了终端对网络的自适应,无需过多借助工程手段和网络规划,可降低工程实施及后续维护的难度和风险,降低运营复杂度。

最后,域管理可针对订户群实现对业务服务信息的过滤和屏蔽,保证业务和内容的定向,降低业务服务监管风险;并可动态控制业务服务导航信息的差异性,支持订户的个性化需求,节省订户的浏览和检索时间,改善订户体验和满意度,提升运营商品牌价值。

上一篇:大理:行走在疾风之巅 下一篇:地面数字电视:坚持公益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