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居住区的设计刍议

时间:2022-07-02 04:44:46

水景居住区的设计刍议

摘要:当前水景居住区正在蓬勃兴起,但人们对之认识尚不全面。在此对水景在居住区中的作用、水景的设计手法及水景居住区设计应注重的事项等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优化设计的办法。

关键词: 水景居住区 水景设计 居住区设计

Abstract: the current residential water scene is booming rise, but people still don't know the full. In this role in residential area to water, water design technique and water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uch as matters was analyzed and studied, an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Keywords: water scene waterscape design residential area residenti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逐步发展成熟,现代城市居民购房时已不再仅看重户型及朝向,亦将室外环境作为购房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因素…

水,因为流动、柔美、纯净的特征,是很好的景观构成要素,已逐渐成为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灵气所在,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特定区域的视觉中心,提升环境品质,因而涌现出了大批亲水住宅。“都市水景”“田园水景”“文化水景”“水景别墅”“生态景观水景”等概念也纷纷被提了出来。我国古代的孔子更把水与人的高尚情操相比拟,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学命题。因此,水景成为人们选择居住环境时非常重要的因素。

1. 水景在城市居住区中的作用

1.1 水对人的心理作用

人们喜爱水,一切生命都需要水的孕育、滋润。水没有固定的几何形态,既可细流涓涓,也可惊涛拍岸,静能平滑光洁如镜面,动则飞流直下三千尺,水多变的形态对人的感官刺激可以带来心理的愉悦。视觉上,水纯净透明,波光粼粼;听觉上,潺潺溪流的水声犹如音乐般悦耳动听;触觉上,水清澈、湿润,水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1.2 水的景观作用

多变的形态使水成为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最富活力的造景要素,居住区中的水景形式多样,动态如喷泉、瀑布、溪流,静态如湖泊、荷塘、水池等。水体与地形、地貌相结合,可以造成声、光、水、色的动态变化,形成宜人的环境景观。在环境景观构成中,水体作为“虚”的要素,与建筑、雕塑、硬质地面、绿化等形成景观的虚实对比,使空间气氛趋向柔和。傍水而居寄托着人们希望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正如《园冶》中所描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徼大观也”。可见,居住区中的水景不仅是物质景观,还是居住文化的载体,是表达城市自然环境、地域文化风貌的“综合景观,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3 水的生态作用

水不仅滋养万物,而且能调节区域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降噪。水的蓄热能力较强,夏季水面吸热蒸发,带走热量,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水体放出热量,起到保温的作用;其次,水蒸气上升蒸发使得水面上空的空气产生对流交换,在水面区域范围内形成自然通风换气;第三,水湿润地表,冲刷走灰尘,同时还向地下渗透,参与水分循环过程,起到维持水量平衡的作用。水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地段的微气候。

在居住区环境中,水体在文化、景观、生态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其他环境要素难以取代的,很多住户选择住宅时很看重周边的水环境,甚至将其作为选房标准。调查表明,在水景与朝向不可兼得时,有48%的购房者将水景放在首位。所以在滨海、临水的居住区中,作为稀缺资源的水景最后都能取得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果在水景的规划布局中能够使尽可能多的住户得到很好的景观效果,则无疑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2. 城市水景居住区的设计手法

2.1 外部空间中的水景设计

在进行外部空间的水景规划时,应根据居住区用地布局及整体风格,综合考虑水景的规模、位置和形式,使建筑环境和水景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总体布局时,利用自然水景或者较大的人工水体将居住区划分为次级单位,或将分散的组团相互联系成为整体,是一种很好的空间组织手段。如将迭石流水、溪流、河道等不同主题的水景分布于组团院落和各空间节点中,相互之间串联贯题的水景分布于组团院落和各空间节点中,相互之间串联贯通,这样形成的居住区外部空间既有明确的结构,也具有内在的活力。

水往低处流的特性赋予其明确的指向性,也使水体成为引导空间走势的利器,水既活跃又富有亲和力,由其引导空间显得自然、生动,若将水的流向与地形变化密切结合,更能够强化水体对外部空间的组织作用。利用水流延伸对人视线的引导和不断累积的心理期待,在水流路线上逐步展开空间序列,使水流变化与空间变化呼应,不同形态的水景和空间渐次呈现,可以实现建筑空间和水景相互映衬,景观要素与外部空间有机结合,营造出和谐、亲切的环境氛围。

自然界中的水体大多表现为有侧界的线型延伸空间,属于边沿性空间形态。所以在组织水景时,应以线性延展的水体为主景线,沿岸线设置林荫步道、建筑小品、绿化带等休息设施,将边沿扩大为区域,形成可行、可停、可观的滨水景观走廊。线形结构的水景过长会显得单调乏味,应在适当部位改变空间形式,或收或放、或藏或露,形成开放的空间节点,使水景以点、线、面结合的形式向居住区内部渗透,与其他元素共同构成层次分明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小规模的水池或水面形成的点式水景布置灵活,与花坛、平台、装饰小品结合,可装点外部空间的空隙;规模较大的水面,能弱化建筑实体、扩展视觉空间界限,形成开阔深远的景观,是外部空间的视觉焦点,对周围环境起控制作用。

2.2 公共空间与建筑的水景设计

所谓水景居住区,其建筑的规划布局应以水景系统的结构作为依据,以水体为中心来组织外部空间,无论是傍水筑屋、临水设楼,都要围绕水景这一主题。水景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设计应着重表现滨水地带特有的生活情趣,公共空间应尽量向滨水地带靠近。其内容应多样化,并与水密切相关,如滨水步道、儿童戏水娱乐区、喷泉广场、亲水平台、赏鱼区等,以支持人们在户外的各种活动。公共空间的组织应与水景系统呼应,在连续贯通的水网路线上串联重点景观对象如建筑、雕塑、树木,在视觉焦点部位扩展形成较大的开放活动空间如中心广场、花园等,使水景与环境交融。

水景居住区的建筑是限定外部空间的侧界面,也是室外环境的组成部分,其造型、风格也会影响滨水空间的景观。因此,要把握好滨水建筑和水体的关系,确保滨水建筑在色调、材质与天空、植被、水面相互协调,使水体与建筑成为一个景观整体;面对水景的建筑,应通过降低密度、加大空隙、底层架空等方式,形成景观通廊,保证尽可能多的住户在室内对水面的视线不被遮挡,也使水边活动的人群对周围环境的视线通透,并有利于引入滨水清新空气;滨水建筑的外部体量、天际线设计应考虑不同视点、不同视距时的效果,使其近、中、远景层次丰富,在确定的最佳视点处设置开放的观景空间;同一区域的建筑应尽量寻求共同的造型要素如檐部、阳台、屋顶平台或花园,以形成多样统一的空间风貌并突出水体景观。对于建筑室外近人部分和水景的尺度,要以人的日常活动尺度为准,才能形成具有亲和力的景观环境,促进人们的室外活动。

3. 对水景居住区设计的几个观点

随着水景住宅、水景居住区建设的热潮,在设计上却仍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上述关于水景居住区的分析出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值得规划设计者思考和借鉴:

3.1资源节约观点:

水是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我国的淡水资源人均只有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OO多座城市中,4OO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城市达110个,因此,应树立节约水资源的观点。居住区水景的形式、规模确定应建立在认真评估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除非环境中有丰沛的天然水源,水景应少而精,以点、线状水体为主。严重缺水的城市不宜建设大规模水景,更不能单纯为追求表面形式而做水景,以免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对必须设置的居住区水景,其水体应当循环利用,由高处瀑布、跌水向下,流经低处溪、谷,然后经地下泵回高处形成循环流动,以达节水的目的。考虑到节约用水、降低成本和目前对雨水、中水的可开发利用的程度,有必要着手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即将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的方法收集储存,再加以利用。

3.2生态和谐观点:

水景居住区中的水景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应当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景观,而不是一潭死水。水景之美在于纯净、清澈,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净水、污水处理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因污染而腐臭变味,以维持和谐的滨水生态。有的项目为营造清澈见底的水景环境,常选用大批量的硬质地砖,对水景基底进行硬质化处理,制约了水体的流动性、渗透性以及自净能力,使水景变为大面积、单调的静水水域。常言道,流水而不腐,如此大面积、缺乏流动的水域,时间一长,很容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容易繁殖大量的细菌和藻类物质,使水体腐败、变质加上硬质地面对水体渗透性与自净功能的限制,使得水景完全依赖于人工清洗和水源的补充,无形中就会加大物管费用,对水的消耗量也大得惊人。伴随水景设计,会附带添置一些奢侈品,如喷泉、雕塑、水景喷头、灯光照明等一系列点缀设施,由于这些设施运营成本、维修费用高昂,且更换又较频繁,在实际运营中为节省成本,减少开支,大多任其荒废、闲置,致使设计优美、造型别致的水体景观,仅展现出大片平静的水域,更有甚者直接暴露一个干涸无水的枯池,和其下排列无数的管网、水景喷头,与设计的初衷相背。

解决办法之一是生物净化发,一方面是直接利用植物的净化功能:即可在池边栽种一些植物,阻止泥水进入池中,达到对雨水的初步净化;此外,也可在水中种植一些净化功能强,观赏性能好的水生植物,不但可吸收水体中部分的营养盐、有害成分,降低水体中氮、磷的浓度,达到净化水体的功效,还可以对水体环境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改善基底,充分发挥基底的净化功能,放弃以往那种硬质基底的做法,构建绿色环保基底形成人工绿地系统图。即利用基底的土壤、一些特殊填料,加上外观优美、净化功能强的水生植物一起构成绿色环保体系,利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功效协同作用,再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等,完成水体的自净。

3.3因地制宜的观点:

居住区水景的设置,一定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即首先要认清自然条件能提供给我们什么,又能帮助我们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而不破坏大自然的本色。

居住区水景不外乎天然水体如河、湖等和人造水景两类,在使用过程中都会遇到季节、气候变化。如,北方地区冬季降水少、易结冰,大面积喷泉水景、人工瀑布跌水等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湖、池水位下降使水底暴露又不美观;南方城市气候湿润,常年气温偏高,水中易滋生藻类、蚊蝇,造成水体污染,反而破坏了环境。因此,水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区、气候、季节因素,有条件时尽量引入天然江河、湖泊,利用其水体白净作用,维护水景品质。

3.4经济性的观点:

水景的配置应考虑一次性成本投入和长期维护费用。因为居住区中的水景无论是自然水体还是人工水体,建成后都有维护形态和水质的问题,临水建筑也有防水堵漏要求,相应工程的人工、材料投入和设备运行等费用是一个长期成本。这一成本必然要列入房价或物管费中,导致房价走高,加重消费者负担,所以水景设置应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不可盲目跟风。对价格定位不高的小区,建造大型人工水景要谨慎,设小型水景如喷水池、小瀑布等可降低长期成本。

3.5风貌协调观点:

水景是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风格、面貌应服从整个小区的统一规划,注意与区内建筑、环境要素取得风格上的协调。由于水景设计和建筑设计大多为不同人员完成,易造成前后脱节;若直接采用市面上的成品水景小品如喷泉、水池,就更难以取得和谐。一般来讲,中国传统水景的设计讲究蜿蜒曲折、步移景异,西方水景轴线平直、均衡对称,喜用机械精确操控的水流。因此,应当结合居住区建筑风格、地域环境特征来选择水景,营造具有地方文脉特征的社区水景景观,如江南水乡建筑、徽派建筑中的水景,地域特色鲜明,与建筑的结合十分自然、亲切,是很值得借鉴的做法。

总之,水景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为人所想,为人所用。水景设计一定要适度,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防止盲目追求水景设计的视觉效果,忽略了水景的经济性、环保性、实用性等综合效应。在设计之初,应对水景设计项目做一个经济、生态的可行性评估,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为未来的改进工作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

水,在人们心目中是灵气的象征,它流动,赋予生命力,因而,我们应尽量发挥其自然的特性,还其以本来面目,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都格水箐沟隧道瓦斯地质的... 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