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月:第一年的成长

时间:2022-07-02 03:28:46

第12月:第一年的成长

女宝:小汤圆 2014年1月18日(孕40周零三天)顺产出生,体重3050克,身长50厘米。生下时,啼哭洪亮有力,产房外听得清清楚楚,看来是个“大嗓门”姑娘。

妈妈:汤盈颖 33岁,孕前体重48公斤,临产前体重60.5公斤。整个产程非常顺利,从人工破水到宝宝出生,仅用了6小时。

转眼间,小汤圆马上就要1周岁了,她出生时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就那么小一丢丢,整天吧唧着嘴找奶喝。如今已经会爬会站,会喊爸爸妈妈了。她那些出其不意的举动,撒娇卖萌的憨态,叽里咕噜的“婴语”,给我们全家增添了许多欢乐。对我来说,每晚给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慢慢哄她入睡,是一天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就这样,我们看着她成长,她陪着我们成熟,彼此依靠,彼此依恋,用爱构筑这个家。

早教的意义

对于上早教班,一开始我是反对的,觉得是早教机构的骗人玩意,就带着孩子动动手、动动脚,200多块钱就没了。不过,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带着小孩上了各种不同品牌的早教班,而且反响都还不错,感觉这些课程对宝宝的成长发育确实有所帮助。于是,我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试听了几家影响力比较大的早教班。试听下来,对早教的认识也深入了,小汤圆对早教班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排斥慢慢地转变为愿意主动去尝试,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动玩耍了。我想,上早教班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小汤圆从中学到什么知识或技能,而是给她创造一个小型的社交环境,可以让她较早地接触同龄小朋友,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早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而言,欧美品牌的早教班更侧重于营造氛围,让宝宝在运动、音乐或绘画中受到熏陶,而本土品牌的早教更注重动作的模拟和趣味性,各有特点。对此,我把选择权给了小汤圆,她喜欢什么就选什么,最终,我给小汤圆选了一个她参与度最高的早教班。每个周末带她去上课,看着她从被动到主动,从怕生到好动,从木讷到活泼,我觉得选早教关键是看宝宝是否乐在其中。

专家来指导:

现在早教机构非常多,环境、设施、活动以及早教班宣称的各种作用,都吸引着家长和宝宝。要不要上早教班?请了解两点:不是只有上早教班才是早教,家庭和大自然就是宝宝最好的早教场所,父母本身就是最好的早教老师,应当在宝宝的早期发展中要起主导地位;其次,对早教机构的预期要合理,不能因为上了早教班而放松家长引导宝宝认知、行为和情绪发展的责任,或完全寄希望于早教班解决宝宝的一些问题。在这基础上,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时间、路程等现实情况,可以带宝宝参加一些早教活动。

规范的早教机构对宝宝的心智发展是有一定启发和推动的,有助于宝宝体验生活和掌握生活的能力,培养或增强宝宝的兴趣爱好,同时能给宝宝提供一个和自己年龄段比较接近的社交小环境,这对社交情绪发展需求日益明显的宝宝有一定益处。选择怎样的早教机构呢?可以根据早教机构的课程内容,初步衡量是否存在这些误区:早教的重点违背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超越了宝宝心理和认知发展的水平;忽略了宝宝好奇心、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以知识灌输或技能培训为重;用单一指标来评价早教成果,无视个体差异等。此外,还要考察早教机构的环境是否安全、卫生、温馨,离家距离是否合适等,最重要的是带宝宝多试听几家,遵从宝宝的喜好再决定。

破费周折的海淘经历

由于小汤圆每晚依然有两三次夜奶,因此我打算逐步加奶粉,混合喂养一段时间后再断母乳。为了选择一款适合她的奶粉,也颇费周折。我向同事和朋友分别借了少许不同品牌的奶粉给她测试口感,一开始她都不太爱吃,似乎只对妈妈的母乳情有独钟。于是,我们就分几次喂她,小汤圆好不容易勉强接受了一款欧洲某品牌的奶粉。看着她每次的奶量逐步提升,我喜出望外的同时不得不为购买奶粉而犯愁:网上有卖但担心货源不正宗,找朋友从海外带回,但也不是长久之计。为此,不得不研究如何海淘。说起海淘不得不谈一下个人遭遇的奇葩经历,找到一篇网上攻略按部就班进行操作,看着从不熟悉的德语网站,借助在线翻译词典来避免犯下原则性错误。好不容易下单付钱了,结果长达一个多月杳无音讯。正当以为奶粉钱打了水漂,不料接到一张中国邮政EMS缴税通知单。按照通知单语焉不详的说明网上付款后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拨打联系电话要么忙音,要么无人接听,一周后居然又收到一张催缴通知书。莫非上次网上缴费出现问题?不知所措的时候,快递员居然将奶粉送到家了。也只能感叹,为小汤圆囤点奶粉也太不容易了。

专家来指导:

海淘极大地扩大了妈妈选择母婴用品的范围,但海淘婴幼儿奶粉、食品、药品等直接关乎健康的物品,还是要谨慎。

以海淘奶粉为例,且不说较长的购买周期、繁琐的购买过程,就产品本身而言,海外市场销售的配方奶粉,其营养素含量和配比,主要是根据所在国国民的营养素参考摄入值来设定的,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宝宝的体质。在安全性方面,即便海外市场的奶粉整体质量较高,但现在海淘的渠道越来越繁杂,不论何种购买途径,目前都缺乏完整的监管体系,奶粉的邮发地能明确,但真正的生产地却并不能保障,为产品的安全性埋下隐患。一旦有质量问题,投诉或维权都很困难。如果想选择国外品牌奶粉,还是建议尽量选择国内正规渠道购买,其品质、监管、售后服务等方面会更可靠。如果一定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海淘奶粉,那一定要考虑该平台能否帮助消费者监管产品质量。

愁煞人的吃喝问题

仔细回想起来,小汤圆长到1岁,期间遇到过不少问题,比如夜醒频繁、吃手、便秘等,都一一解决了,但吃饭习惯不好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小汤圆1岁了,身高和体重都低于平均值,究其原因,小汤圆的胃口不大,吃得不多,自然长得小了。为此,带小汤圆去看过儿保医生,检查下来都没什么问题,主要建议还是调整喂养方式,引导小汤圆养成健康的吃饭习惯。道理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却十分不易。每每一开始,小汤圆就吃得不多,吃了几口就没什么兴趣了,为了提升吃饭的兴趣,只得给她玩玩具,一开始有些效果,但没多久,一顿饭换了N种玩具也没什么起色。为了让她多吃一点,不得不妥协让她玩手机,明知这种做法有害无益,但当小汤圆不肯吃饭的时候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为此仍很焦虑,不知如何打破这种不良惯性,帮助小汤圆重回正轨。

专家来指导:

在小汤圆添加辅食的阶段,我们初步讨论过宝宝吃饭的意义,不仅仅是营养摄入的过程,还有良好饮食行为培养的过程。良好的饮食行为包括愉快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细嚼慢咽,不挑食偏食,不边吃边玩,不以零食代替正餐等。不良的喂养习惯、家长对宝宝喂养上的焦虑情绪等,都可能引发或强化宝宝的不良饮食行为。例如汤圆宝宝,为了让她多吃几口,家长逐渐陷入用玩具、手机等逗引的误区,宝宝吃饭的兴趣点不在食物上,逐步引发了长远的饮食行为问题。

宝宝不良饮食行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矫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这里先简单说一些原则:根据宝宝发育水平培养自我进食技能,避免“家长喂饭”导致宝宝进餐分心;消除进餐时看电视、讲故事等,同时和宝宝多玩以食物为主的游戏,例如做趣味造型的食物或给食物取好玩的名称,激发宝宝对进餐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或抚养人保持良好的进餐行为,为宝宝树立榜样;要让宝宝体验饥饿感、饱腹感,每两餐间隔在3小时左右,坚决不在两餐之间以高能量零食和饮料补偿正餐摄取的不足;进餐时间需控制在30分钟以内;对新食物要进行反复多次的尝试,有时需要尝试15次甚至更多;采用食物混搭的方法,将宝宝不喜欢的食物跟喜好的食物混合在一起,逐渐调整两者比例;以中性态度对待宝宝的进食行为。

宝宝年龄越小,受家庭抚养人影响越大,所以在饮食行为干预的长期过程中,与其说是纠正宝宝,不如说是“纠正”大人,全家人的知识和行为,是保证饮食行为干预效果的决定因素。

发育

能区

发育特征

妈妈宝宝玩玩小游戏

粗大

动作

会扶着栏杆或者矮凳等自行迈步;成人抓住宝宝两只手甚至一只手时可以走。

【爬高】会扶着物体到处走来走去的宝宝,身体的发展需要更多平衡和协调能力,也喜欢自己开辟更大的活动范围。爬高虽然让大人有点头痛,但宝宝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对危险的认知的,这些经验将是宝宝自己的,随时都能用得上。

精细

动作

用手将盖子盖上或打开,将小豆子等放入小瓶。

【搭积木】逐步到了宝宝体验积木游戏之快乐的年龄了。一开始宝宝只能堆1、2块,更多时候可能更喜欢推倒积木而非搭起来,但并不是因为积木不好玩,而是宝宝需要你的引导和陪伴。

认知

会指认房间内的日常用品,会指认自己的五官;会听成人的命令拿东西;会仔细观察所见的人、动物和车辆等。

【鼓励宝宝探索】腾出一些纸盒、储物箱等,让宝宝放喜欢的玩具,让宝宝自由地打开和合上,可以教宝宝拿出和放入等概念,多示范几次,宝宝会跟着你学的。

语言

会用手势表示需要;能听懂较多的话;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等。

【听指令做动作】锻炼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大动作。让宝宝辨识听到的语音和意思。“摸摸这、摸摸那、摸完回到妈妈这”,妈妈示范动作,边做边说“摸摸桌子走回来”,让宝宝按照妈妈的示范来做动作。

个人

社会

能熟练地摆手表示“再见”,拍手表示“欢迎”;自我意识萌芽,有时会说“不”;穿脱衣服会主动配合。

【融入小社会】这时的宝宝大多已学会了挥手表示再见,通过这样的动作,宝宝能了解到这是与人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所以要更多地为宝宝提供练习握手、飞吻、谢谢、恭喜等肢体语言的机会。成为好妈妈一年又一年

伴随着汤圆宝宝和新手妈妈的成长,一年很快就要翻页了。这一年里,我们一起品味了宝宝成长带来的惊喜,也一起体验了新手妈妈的各种经历。育儿的道路真是喜忧参半,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想把自己满满的爱全都给孩子,每一件关于宝宝的事都想做到完美。衷心祝愿每一位妈妈,能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感悟中,成长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给宝宝充分的身体与情感关注,为宝宝提供一个充满包容和支持的环境,平安度过各种焦虑甚至痛苦,用爱心和耐心陪伴我们可爱的天使,也尽情享受这种爱的回报。

上一篇:根植“教学相长”,回归人本课堂 下一篇:宝宝有病不会装,精神好就不用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