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并非多多益善

时间:2022-09-16 12:00:33

现今,益生菌在人们的眼中就仿佛是维护肠道健康的代名词。因此,为年幼的宝宝购买益生菌也逐渐成为家长关心的话题。可是爸爸妈妈知道吗?益生菌既不能随便服用,在挑选和服用时也有着诸多注意事项。

胃肠道,并非生来有菌

还未出生时,胎宝宝的肠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里,细菌会通过空气、、哺乳用具等经口、鼻、入侵至肠道。一般来说,宝宝肠道菌群容易受到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宝宝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如果消化功能紊乱,喂养及生活方式不当,则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内而致病。

益生菌≠多多益善

相信许多妈妈都听说益生菌对肠道健康非常有帮助,于是将益生菌当作宝宝日常保健品来服用,不管是冲配方奶,做果汁还是辅食,都会加点益生菌进去。可实际上,人体自身有个微生态平衡,正常时并不需要额外添加益生菌制剂。只有当体内的微生态环境被打乱时,益生菌才派得上用场。因此,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其他引起肠内菌群失衡的因素,并不提倡宝宝额外摄入过多的益生菌制剂。不过,即使是腹泻,益生菌也只是一种辅助治疗药物。治愈腹泻,最重要的还是找到病因,按病因治疗。

同时,作为食物添加剂,益生菌被家长视为有益无害,但它的副作用也是不能被忽视的。目前,国内外有10余篇报道提到了益生菌的安全性及毒副作用,比如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还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长久服用会产生耐药性,极个别反应严重的病例会引起菌血症。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家长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长期给宝宝服用益生菌可能会增加潜在的危险。含益生菌的食物相对比较安全,但依旧不要随意、长期地让宝宝服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最为安全。

活性与否,大有讲究

有妈妈要问了,那些含益生菌的食品都有什么讲究呢?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乳酸菌饮料常见的有两种:活性乳酸菌饮料与乳酸菌饮料。

活性乳酸菌饮料:简称活性乳,也就是说在乳酸菌饮料中含有活的乳酸菌。合格的活性乳每毫升所含活乳酸菌的数量应不少于100万个。在服用此类饮料后,乳酸菌进入到人体肠道后可迅速繁殖,同时产酸,从而有效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繁殖和存活,因此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的功能。

活性乳酸菌比较娇气,不能在常温下存放。出厂后销售、运输和储存都要冷藏,低温保存。最标准的储存温度是4℃~5℃,密封包装的活性乳保质期通常为15天。若保存不当,没有活菌或活菌量少,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了。

非活性乳酸菌饮料:即普通的乳酸菌饮料,一般不具有活性,其乳酸菌在生产过程中的加热无菌处理阶段时已被杀灭。这种饮料可在常温下贮存和销售,也就不存在活性乳酸菌的功效。

因此,妈妈们在购买含益生菌的饮料时,一定要看清产品标识及配料,区分非活性乳酸菌饮料和活性乳,搞清楚它们的营养价值。建议酸奶、活性乳酸菌要适量饮用,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每天一杯(100毫升),不宜过多饮用。

既然益生菌只是宝宝腹泻时救场的配角,那爸爸妈妈还应该做些什么?

减轻胃肠道负担。母乳宝宝建议尽量喝前奶、弃后奶(一侧吸空,吸空的前半程奶称之“前奶”,后半程为“后奶”);人工喂养宝宝所喝的配方奶要稀释;停止新增的辅食,饮食要清淡。

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给。可以少量多次地补充口服补液盐。

按医嘱合理用药。常用止泻药蒙脱石散在使用时必须充分溶解,不然容易导致呕吐。如果大便中白细胞数目增多,提示肠道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TIPS:益生菌不能与抗生素同服

益生菌不能和抗生素同时服用。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如果必须服用抗生素,益生菌与抗生素服用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2~3小时。

上一篇:怎样让宝贝学会保护自己 下一篇:婴幼儿重症肺炎血气及电解质4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