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01 10:13:53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渤海大学 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摘 要】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文章以模因论为切入点,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模因论与英文写作教学的关系,并指出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进行写作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写作;复制和模仿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因此,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显示:大学生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学习中,英语写作是最薄弱的一项。如何有效地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所以,大学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新兴的热点分支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模因论的研究,其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特点已成为这一学科理论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语言学习中,通过背诵、模仿等方法增加语言信息量的输入,提高语言输出能力,可使学习者对所学外语进行活学活用。在英语教学方面,我们有必要重新引入诸如背诵、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应重视创造性学习、文化输入以及学习输入材料的真实有用性。以多种方式多种手段来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

一、模因的概念

模因一词源来自表示“模仿”的希腊语词mimeme。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模因”的概念是文化信息单位,主要通过模仿而得到传播。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的传播途径和特点为我们重新审视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借鉴。

二、模因论与写作教学

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如同基因,模因同样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不同个体中通过模仿来实现这一途径。模因的这一传播性质使模因与二语习得产生了紧密联系。成功的模因如同成功的复制基因一样,经历着同化(assimilation), 保持(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播(transmission)四个过程,这和写作教学的四个过程:输入、记忆、输出和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写作教学模式。模因理论的四个应用阶段,形成一个复制环路,类似于英语写作的整个过程。学习者若想流畅自如地输出信息,形成自然的语言表达,目标语语料必须有一定的累积数量,而这往往依赖于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只有在同化和记忆这两个阶段中输入大量的信息。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进而进入表达和传输阶段。储存的模因以不同的方式传播、扩张,这就为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因此说,模因仿写是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最为有效的训练方式,应积极应用普及。

三、模因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启示

(一)通过背诵输入,实现英语写作的有效输出。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而背诵则是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有效手段。由于教师精心挑选的背诵材料大多源于学生所学的课文或名人名言,是学生容易理解或渴望了解的,因而有利于写作。

(二)模因复制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模仿在语言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对语言的模仿与强化实际上就是对语言的理解,学生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和句子表达等,当学生的这种模仿行为得到强化后,他们就能对模仿到的语言素材进行拓展性的运用了。根据模因论的特点,仿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模因的传播方式,指导学生在句子、段落和语篇结构上模仿地道的范文并进行仿写训练。

(三)重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促进语言的正确复制和传播。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思维支配着语言,另一方面,思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运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思维特征。因此,写作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行为准则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理解文章的隐含意义,促使语言模因正确的复制与传播,只有注意英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意方式才能写出地道规范的英语作文。

四、结语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给我们使用语言的规律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也给语言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模因论教学法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改变了大学生对英语写作持有的消极态度。写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折射着英语教学的力度。根据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的规律,学习者可以通过大量背诵和模仿,加强地道语言模因的输入,促使语言模因得以正确的复制和传播。同时克服汉语思维的负迁移,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语感,最终推动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2] 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 2008(1).

[3] 范镜春.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社会心理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3).

作者简介:程迎新,硕士,教授,渤海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上一篇:浅谈高校思政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谈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