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

时间:2022-07-01 09:58:46

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

摘 要:A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路人。有效的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是高校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实现角色定位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有效沟通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价值

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管理当中,要想了解学生的情况除了通过一些基本情况统计以及向任课老师、学生干部了解以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辅导员在长期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内心需求等等,能够最快的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防患于未然。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问题的多发期,其自我管理能力、耐挫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容易偏激和冲动。如果辅导员能够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沟通,那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耐挫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是增进师生情感,增加认同感,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提到工作效率。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这样有利于学生站在辅导员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有的学生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存在抵触心理,不认同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但如果辅导员能够通过有效沟通,消除其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信任、理解和尊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辅导员安排的工作便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和理解,工作难度也会降低。

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腐朽思想和不良思潮的影响。辅导员通过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思潮的侵蚀。辅导员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辅导员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纠正学生不良的价值观,减少单纯说教的抵触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与大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辅导员与大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一些辅导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作用,不注重将沟通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只有当出现问题时,才会找到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便使得沟通带有很强的目的性,难以让学生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沟通也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另外,加之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使得辅导员没有精力去和学生进行过多的沟通。2、大学生与辅导员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大学生与辅导员缺乏沟通的积极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不懂得如何与辅导员沟通;有的是因为不赞同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而不愿去沟通;有的是因为自卑而不去和辅导员沟通等等。

(二)辅导员的沟通水平和能力不足。有的辅导员沟通水平和能力不足,自身学识有限,不注重拓展知识面,沟通时往往就事论事,沟通缺乏说服力;或是措辞不当,不能切入问题的本质;或是言语过于严苛,不注重学生感受;或是应变力、观察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把控沟通交流的过程。

(三)沟通前准备不充分,沟通效果不佳。部分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前“备课”不足,对沟通对象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基本统计情况、任课老师及班干部的反映,缺少对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个人能力等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沟通。

(四)沟通方式单一。部分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沟通仍旧采用最为传统的方式:在办公室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交流。笔者并不否认这种沟通方式的特有价值,并且这种沟通方式也是必须的。但是辅导员通常要管理几百名学生,工作繁杂,精力有限,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最终都要由辅导员来负责,所以辅导员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进行及时的沟通。传统的沟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与辅导员沟通交流的实际需求。

三、实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路径

(一)以平等、真诚、保护隐私为基础

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价值观处于不断完善、臻于成熟的阶段,看待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辅导员在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批评教育、强制灌输、发号施令,而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减少学生对沟通交流的抵触心理。“在谈心时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 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怨气、苦恼尽情地倾诉出来。”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真诚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导员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切实为学生解决困难。另外,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大多数时候会涉及学生的隐私问题。辅导员切记要充分保护学生的隐私,这样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吐露真声;切忌将学生隐私随意传播,否则不但影响辅导员的公信力,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二)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加强沟通的个性化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前要尽可能的了解沟通对象的信息,使得沟通更具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内心需求、行为模式、个人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保证所传达的信息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并且接受,沟通前要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沟通对象的信息,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辅导员在沟通前要计划好沟通的内容是什么,怎样一步步展开沟通,通过沟通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

(三)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增强沟通的主动性

沟通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增强沟通的主动性。作为辅导员,要树立“沟通为本”的工作理念,将沟通渗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定期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与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沟通状态,增强沟通的主动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的向辅导员进行沟通,拓宽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

(四)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沟通技巧

辅导员要不断的增加学识,扩大知识面,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当代大学生的交流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沟通中找到共同语言,把控全局,增强沟通的说服力。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坐得端、行得正、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使得沟通交流更具感染力。

沟通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够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沟通的有效性。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强化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措辞和学生的感受,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不能死板僵硬、单调重复;要善于倾听,“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回应方式, 既能鼓励说者继续说下去, 又能保证听者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同时增强自身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谈话的进度、语气和内容。

(五)沟通方式要多样化

辅导员除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参加学生活动、采用网络媒体(如QQ、微信)的方式进。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可以增强辅导员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降低沟通交流的阻力。运用网络媒体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气氛比较融洽,较为符合学生的生活习惯。并且运用网络媒体进行沟通可以及时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通过学生所发的状态或是朋友圈来侧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

作者简介:

赵文娜,女,1989年10月出生,籍贯:山东济南,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助教。

任旭杰,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邮编250355,单位所在地:山东济南。

孙 倩,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邮编250355,单位所在地:山东济南。

上一篇:浅析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