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生物学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与规范化

时间:2022-07-01 08:54:18

浅述生物学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与规范化

生物学语言是指用以描述、阐释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符号系统,生物学概念、术语、图表和专门代号则是构成生物学语言的符号。由于中学生物学科实验、实践性问题较多,涉及的面广,知识跨度大,因此,使用生物教学语言,已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之一。生物学语言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也有一定的规范要求。

一、生物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语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趣味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外在因素或个体的自身原因,在学习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就可以克服这一点。

1.形象贴切的比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笔者在讲各种《组织》时,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用与生物学相关的文学形象比喻:分生组织――雨后春笋;机械组织――不屈不饶;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保护组织――出淤泥而不染。事实证明,通过教师形象贴切的比喻,并运用具有感彩的语言,把生物学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语言富有感染力,学生听课津津有味,课后余味无穷,且记忆牢固。

2.有声有色的比拟。为了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具有鲜明的印象,在讲到《生物的适应性》时,采用比拟讲述。保护色――“我不在这里”;警戒色――“我在这里,但不要碰我”;拟态――“我不在这里,我是“xx”。运用比拟讲解,既能使课本内容表达得形象,新鲜,又能使学生的思想产生跳跃性,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生动有力的数据。在讲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过度繁殖时候,教师激情讲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有野心勃勃,称雄称霸,想把地球占领。请看一组数据:家蝇每10天就能繁殖一代,每代产卵1000个,如果这些卵都能成蝇,那么一对家蝇在一年内的后代就能覆盖地球表面。当学生听到这些形象的直观的数据时候,不得不对生物的繁殖能力惊叹不已!

(二)语言要严谨、准确,讲究科学性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语言不仅不要有趣味性,而且要有科学性。①对生物学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如不能把动脉血说成干净血,把静脉血说成脏血。②对生物学观点的传授要严格。如不能把生物适应环境的某些结构说成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③在指导学生作实验时,教师示范的同时指导性讲述一定要准确,语言的科学性更显得重要。④有些专有名词的部位不能讲错。如手不等于上肢,足不等于脚等。

(三)科学设疑提问,讲究语言的启发性

1.问题式的语言。如在讲《呼吸系统》一节时的开场白中,可设计四个启发性问题作为导言。(教师)什么是呼吸?(学生)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教师)为什么要呼吸?(学生)不呼吸就会死亡。(教师)为什么不呼吸就会死亡?(学生)迟疑,少数答因为没有氧气。(教师)为什么人没有氧气就会死亡?学生答不上来,急待教师讲解。这样设置悬念,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2.探究式的教学。如在讲《新成代谢》时,讲完酶的这一生物学概念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酶在什么地方合成?(学生)活细胞内。(教师)具体说,活细胞中哪个细胞器合成酶?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多数很快答出核糖体。通过教师启发式的追问,培养学生跳跃式思维,即酶――蛋白质――核糖体。并对现代酶概念作进一步延伸。

3.发问式的小结。即教师在讲完一节课后,可设置一组问题,步步紧扣,层层加深,进行发问,以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生物学语言的规范化

l.语言的准确性

首先应当做到准确无误。具体地说,在表达概念、定义、原理、结论、规律时,必须做到准确、精练。例如,在讲免疫中的抗体和抗原时,虽然这两个概念只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同。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用普通话教学,还要注意准确读音,许多生物学常用字的读音不同于习惯发音,如萎蔫(nian)不能读成萎蔫(yan),两栖(qi)动物不能读成两栖(xi)动物,等等。

2.语言的穿插性

许多成语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原理,或反映着丰富的生物学现象,设计一些新颖别致、活泼有趣的成语型练习题启发学生挖掘其中内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加强生物学与语文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对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构建大有裨益。例如,“作茧自缚”的昆虫处于变态发育的蛹期。“油光满面”是人的皮脂腺活动加强的表现。“蜻蜒点水”指产卵。“金蝉脱壳“是指蝉若虫的蜕皮习性。生物教师把这些问题穿插课堂当中,不仅能起到规范语言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语言的科学性

(1)生物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讲授的基本知识,要求真实、确切。(2)生物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表达上的科学。例如,如果说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显然把话说绝了,不够科学,如果说“哺乳动物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用肺呼吸的,该肯定的却又把话说的太留有余地,也是不够科学的。(3)生物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要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进行教学。不要滥用习惯用语、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的名词概念、原理。例如,我们平时习惯于把皮肤浅层的静脉叫青筋,把鸟类的喙说成是嘴等等。

4.语言的针对性

生物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是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而言的。中学生物学科的知识,不可能都像大学生物学那么严谨,它的科学性程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中学生物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要用高一级的语言代替教学,自以为科学性强,实际上已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及中学生的教学要求。

5.语言的口语化

生物教学语言的口语化是指教学语言既不同于一般的口头语言,又不完全是书面语言,因此,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教学语言口语化的修养。要把备课的过程当成锤炼教学语言的过程,写成自成一家的口语化教案。口语化的教案要求教师在口头表达上有一定的节奏、停顿、抑扬顿挫、语气声调等变化的艺术性,并逐步做到声情并茂,诙谐幽默。

6.语言的趣味性

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善于启发、诱导、突出趣、新二字,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一节时,介绍克隆技术的利和弊;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给学生介绍基因工程对人类的贡献;学习矿质代谢时给学生介绍无土栽培,可培养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这样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连最淘气的学生也凝神静听,心驰神往,兴趣倍加。

(作者单位:1.宜春学院高安校区;2.河北省香河县第八中学)

上一篇:基于网络资源开展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论教师发展的必要性及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