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修道院制度、基督教精神与理性思维

时间:2022-07-01 02:49:52

浅论修道院制度、基督教精神与理性思维

摘 要:修道制度保存和传承了基督教文化,其对后世的贡献不言而喻,在近千年的中世纪文明中,以修道院文化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充斥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修道院不仅为基督教会提供了大量的神职人员,还对教会改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启蒙运动后过度强调理性带来了道德沦陷,人心浮躁,环境污染等后果。所以,从现实中看,修道院和基督教提倡的抵制拜金、谦卑与和平的作用就凸显出来。通过浅述修道院对基督教文明的传承作用以及基督教文明的道德合理部分,以期在当今社会中理性可以更多掺杂道德成分。

关键词:修道院;中世纪文明;理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117-02

修道制度以及其所隐含的修道精神,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骨架。当整个西欧笼罩在基督教之下时,修道院的作用隐性而又不可或缺。在大教堂和大学出现之前,它几乎集中了全部基督教文明的精髓。蛮族入侵和罗马帝国的灭亡,使西欧发达的文明支离破碎。基督教不仅充当了临时的制度重建者还传承了罗马的文化传统。罗马帝国灭亡前,一些曾受到教育的贵族纷纷加入教会,以求得保护和免除赋税。而修道院在西欧创建初期,其创建者大多是有知识有能力的贵族,院长也是由具备文化修养的人士担任,所以修道院从东方传入西欧就是文化的聚集地。

一、修道院与中世纪西欧文明血脉相连

修道院是应对社会严重危机的挑战而出现的,隐修制度最早是由东方传入西欧,其社会背景是罗马帝国正处于全面危机之中,日薄西山。这时的隐修制度表现出了东方宗教的性质,以个人的超脱和修行为主要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不止是为了反抗罗马腐朽而专制的统治,也反对基督教内部的混乱。东方的隐修生活传入西欧后,与基督教永恒的危机观念相结合,逐渐成为教士们普遍的生活方式。修道生活不再是个人的、孤寂的,而是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集体生活。公元4世纪基督教神父们从神学和教义的角度解释和提倡修道院制度,为其在西欧的广泛推行扫除了舆论上的障碍。同时,那些修士出身的主教们在自己教区的实践,也使修道院制度在西欧迅速的传播[1]。

修士们不再像他们先辈那样,执著于折磨自己的肉体来贴近基督,而是用顺从、服从和有规律的生活、劳作、抄写经书等方式来实现对上帝的虔诚。他们坚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的人,于是在生活方式上无限地接近基督,模仿基督。

从修道制度和修道院院规来看,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也有其合理之处。圣本尼迪克院规首先强调的是院长对修道院的权威管理权,院长在行为方式上要起到带领和表率作用,以此来树立个人威望。在修道院里,任何人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不能与院长争论。这种服从源于对基督的崇敬,它解决了当时西欧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废墟上以榜样的姿态重建了有序的社会组织。修道院用耐心的、安静的手段重塑在现实和精神都已倒塌泯灭的世界。修士们认为,他们的任务只是拯救自己的灵魂,其余的后果都是不自觉产生的附带品。但正是这些附带品,产生了比虚幻的宗教理想更严重的社会影响。

修道院最初追求的是完美的基督生活,是对世俗教会的离弃,不是单纯的出世入世。而这种理论式的生活一与西欧破碎黑暗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反而成为了整个社会恢复生产的主力。由于不反对世俗贵族大量的捐赠,修道院的私有化出现并日趋严重。修士入修道院,从发愿这天起,他的全部私有财产包括其身体本身,都属于修道院支配。但修士的贫穷并不意味着修道院的贫穷,通过包括王室赐予等方式,修道院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财富。谁把持了修道院院长的职务,谁就享有对修道院财产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这是从修道院服从精神延伸下来的后果。另外,由于认定懒惰是灵魂的敌人,修士们还亲自参加劳动,组织开垦土地。修道院的管理者较有文化知识,包括三圃制在内的许多农业技术,常常是在修道院领地先行和推广[2]。

无疑日耳曼人皈依基督教是有十分浓厚的功利成分的,其中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应是他们能直观地看到修道院在经济上起到的重要作用,简单的手工业、粗犷的农业生产对于居无定所的日耳曼人无疑有致命的诱惑,这一事件对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基督教重视宗教依据,重视文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并热衷于用文化丰富宗教。蛮族入侵后,城市受到极大摧残,文化衰微,而地处偏远地区的修道院,却大多得以保存。文化中心逐渐偏转到修道院。基督教原始观念、隐修理论和罗马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新一时期的基督教理论。加洛林文艺复兴之后,和道德文化的新思维开始由修道院发端。日耳曼人重武轻文,甚至连查理大不会书写拉丁文,文化为教会和修道院所垄断。由延续罗马文明到垄断西欧文教,修道院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把自己的观念灌输到整个西欧文明的根茎之上。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世界文明的先驱,但作为传承者,修道院和其所代表的基督文化有权利打上自己的烙印。

另外,修道院在西欧中世纪的前几个百年中,一直是文化中心。控制经济和文化命脉,使修道院帮助基督教控制住了整个西欧社会的思想。基督教文明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其持续性和连贯性在于它把物质财富与思想统一到神学之下,直至商品经济对它发起冲击。

以修道院为中西的基督教文明步伐缓慢并且曾长期以荒诞死板的经院哲学为核心,但却不可否认,近代的工业文明和理性主义正是与其生长于同一片土壤之中,却又在着上盛装后把自己摆到黑暗落后中世纪文明的对立面。

二、基督教信仰与理性思维的辩证

中世纪是基督教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这时以修道院为文明源头的基督教反对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倡导“基督教是穷苦人的宗教,而这些人的穷苦既是物质上的穷困,也是文化上的贫瘠。物质上与思想上的质朴是它提倡的美德,资本主义经济所倡导的价值至上原则却与之相悖,文艺运动之后,西方文明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与基督教教义格格不入的道路。西方资本主义最早的积累应该源于12-13世纪中世纪的城市化,这一时期正是市民阶级与王权联合起来驱逐教会势力的阶段,甚至会认为教会的说教阻碍了市场经济。基督教教义要求人们远离家庭亲情、尘世野心和财产的追逐,主张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近基督。神学认为经济活动本身的目的应该是人,而不是利润。也就是说经济活动应该为拯救人灵魂这一目的而服务,而不应被夸大为单纯地追求利润。

上一篇:时务学堂历史教育简论 下一篇:一品鲜面食加工机一机多用四川小伙靠加工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