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幼儿教师学徒培养引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思考

时间:2022-07-01 01:45:58

由幼儿教师学徒培养引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思考

摘 要:虽然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丰富,但学生毕业后仍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对接。为此,许多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活动,如改革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手段等,但收效都不大。榱擞人,为了突破瓶颈,大连商业学校开启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活动。文章作者作为带徒师傅,在幼儿教师学徒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探索过程中,进行了对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岗位定位;解决途径

一、职业人才要求分析

1.专业理念与师德

幼儿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充分了解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点:3~6岁这个时期的幼儿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极大同时又容易受伤害。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掌握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并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

2.专业知识

保教并重、教养结合,不仅将“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作为重要的专项领域要求,同时还要能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细致地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灵活、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将保教并重、教养结合落到实处。

3.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职业标准(试行)》特别强调了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具有利用不同材料进行环境创设的能力;具有组织与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能力;具有组织与引导区域活动及各种游戏活动的能力;具有设计与实施五大领域集中教育活动的能力;具有激励与评价幼儿发展的能力以及自我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

二、职业价值分析

当一个人被聘为幼儿教师后,他应该体现的职业价值主要有:

(1)发现教师所授课程的价值所在。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幼儿逐渐形成正确价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流。

(2)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发现孩子成长的规律,认同、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的差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3)能掌握、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环境的创设,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坚持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育活动,指导幼儿使用学具和操作材料,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能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合理安排游戏环境,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参加活动,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4)对社会、家庭正确地培养孩子起到指导、引领作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幼儿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可以说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幼儿教师正是通过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帮助、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科学育儿知识和育儿方法,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幼儿,使幼儿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职业岗位定位研究

(一)往届毕业生就业现状

据对2012年以来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的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学历低、没有教师资格证、职业能力弱、转岗流动性强、工资低、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的质量。

1.学历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持有的是中专毕业证,这在学前教育行业中已属于不合格学历,因此受学历限制,大多数毕业生只能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私立幼儿园工作,仅有极少数的毕业生能到公办、大型的幼儿园工作。

2.没有教师资格证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年龄较小,多数学生在毕业时也达不到参加成人高考的年龄,没有大专学历,直接影响教师资格证的取得。

3.职业能力弱

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幼儿一日活动组织与管理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在幼儿园核心岗位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中职学校的学生,凭着兴趣,在校能够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并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由于文化底子较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弱,导致其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弱。

4.转岗流动性强

幼师毕业生与同期毕业的已经转岗的同学相比,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加之没有教师资格证,岗位竞争强,导致许多毕业生出现跳槽、转岗等现象。

(二)解决途径

1.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除了练好专业技能要求的弹、唱、跳、画、讲、说,还要注重加强文化及专业理论的学习,掌握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管理的方法;注重加强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爱幼儿、爱幼儿教育事业;注重加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2.通过现代学徒制,深化校企合作

(1)通过学徒制,创新、改变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突破学校课程设置,将学徒的内容与幼儿园工作中的典型任务相结合,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分析讲解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讲解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到幼儿园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及幼儿的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利用假期让徒弟到幼儿园真实的岗位上进行实践,让理论与实践对接,使徒弟在知识及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综合的锻炼,提高了教学、学徒的实用质量。

(2)校企双导师制,提升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二年级后就要离开学校进入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虽然离开学校,但学徒并没有结束。为了保证徒弟的实习效果,在徒弟进入幼儿园之前,除了让徒弟明白实习的任务和要求,还要与实习的幼儿园对接,确认幼儿园的指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实行幼儿园与学校的双指导,保证徒弟在岗位上既有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又有学校的师傅的指导。在实习的过程中,定期召开徒弟总结会,师徒间进行交流、总结、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互通信息、积累了教育和实践的经验,还培养了徒弟间的团队意识,增强了沟通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拓宽多渠道就业。为了解决不能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要提前帮助徒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努力备考、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鼓励徒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保育员上岗证、育婴师证、早期教育指导师证,有了这些证书,就业方向就不仅仅是幼儿园了,他们可以到早教中心等幼儿教育机构入职,这样就全方位、高层次地拓宽了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关于现代学徒制(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6):1.

[2]刘冉昕.国外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经济,2012(12):82-83.

(作者单位:大连商业学校)

上一篇: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下一篇:浅析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