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王子”炼成记

时间:2022-07-01 01:05:44

“人气王子”炼成记

2015年3月2日正值周一,是故宫常规的闭馆日。但这天,故宫破例向一位特殊客人敞开了大门,他就是有朝一日会加冕为英国国王的威廉王子。威廉一行从西华门进入故宫,沿着故宫中轴线参观了太和殿和中和殿。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近百名中外记者扛着“长枪短炮”翘首以盼。许多外国记者都是长途奔袭。

将近11点,威廉的身影出现在了太和门。他边听工作人员讲解,边走向太和殿,连声赞叹“很宏伟”。路过记者团时,威廉停下脚步,记者们纷纷向威廉问好,威廉也回答了一句字正腔圆的汉语 “你好”,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用英语补充道:“这就是我目前所会的中文了。”记者们笑起来,比起今年除夕夜他在拜年视频中说的那句荒腔走板的“祝你们春节快乐,羊年大吉”,这句“你好”确实堪称熟练掌握了。

3月1日至4日,威廉王子访华。上一次英国王室主要成员访华,要追溯到29年前。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夫君菲利普亲王应邀来到中国。此次威廉选择的北京、上海、云南三地,正是爷爷奶奶当年去过的地方。

威廉访华的第一项活动是3月2日前往英国驻华大使官邸,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为英国著名动画形象“小羊肖恩”雕塑点睛。只见“左撇子”威廉手拿毛笔,一丝不苟地给身披英国国旗图案的肖恩画上了圆溜溜的红色眼睛。随后,他宣布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文化季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清幽狭窄的史家胡同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等着“围观”王子的人。9点整,威廉准时出现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古色古香的宅院外。在博物馆里,威廉与关心慈善事业的中国青年代表互动。一位高二女生代表公益组织“农民之子”,把一幅12岁小朋友画的蜡笔画送给威廉,画上有红红的太阳,唱歌的小鸟,茁壮成长的玉米、西红柿、大萝卜,以及一只从彩色房子前爬过的蜗牛。威廉表示感谢,并说:“这幅画挂在孩子的房间里一定很好看。”

威廉当天的重头戏,是前往人民大会堂与中国领导人会面。直到进入人民大会堂之前,还有不少外媒记者在猜测,会是哪位领导人来见威廉呢?没想到与威廉见面的竟然是,外媒记者称之为“意外之喜”,英国记者更是欢呼:“英国政府一定会为此感到高兴,听说这一会面几周前才得以确认。”

在这次破规格的会面中,对威廉说,英国王室在英国和世界都很有影响力。两个球迷还热聊了一番足球。威廉是英超阿斯顿维拉队的支持者,还是英足总的名誉主席。说:“威廉王子十分喜欢足球,中国愿向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强队学习。”威廉说:“我知道也是足球迷,我希望有更多中国球员来英参加英超比赛。”

3月2日下午,威廉马不停蹄地飞往上海。晚上,他身穿一套深蓝色西装,步入龙美术馆“创意英伦”盛典的开幕现场,全程保持着标准的站姿、标准的微笑和标准的英伦腔。一位外国记者说:“他现在举手投足完全符合王室对未来君王的要求了。”当晚,威廉还和中国最富的两个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畅聊了生意和足球。

在上海的第二天,威廉前往南洋中学看学生们上足球训练课,还和小球员们踢了两脚。随后,威廉又走了一次红毯――3月3日,正好是英国真人动画电影《帕丁顿熊》在中国首映的日子。红毯上,威廉和身穿蓝色呢子大衣、头戴红色帽子的“帕丁顿熊”又是握手又是合影,希望中国观众能跟着小熊经历一场“伦敦冒险记”。

威廉访华的最后一天是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度过的,这一天的关键词是“大象”――他的参观、演讲、交流等数场活动,都和生活在这里的亚洲象有关。威廉先是做客傣族村寨,边品茶、吃粽子,边同村民讨论亚洲象的保护。随后,威廉来到亚洲象种源繁殖基地,喂亚洲象“然然”吃胡萝卜,又摸了摸“然然”的鼻子,还与野生动物摄影家交流拍摄野生动物的经验。摄影师告诉他,自己拍摄野生动物时会伪装成石头、树干。威廉当即表示,下次还要再来,一起扮成大树,拍滇金丝猴。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威廉不仅提到中国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还引用了一句相当冷僻的古诗,清朝诗人王太岳的“尽取不知节,力足疲乾坤”,呼吁人们不要一味向大自然索取,否则会使天地都疲惫不堪。在场的中国记者听到这句诗,开玩笑道:“王子真是个学霸啊!”

33年前,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威廉王子呱呱坠地。他是英国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长子,也是第一个出生在医院、而非皇宫的英国王室成员。出生没两天,他就被母亲抱着,在医院门口和各路记者第一次见面。

威廉第一次“出访”时才9个月大――随父母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抵达新西兰后,小威廉在奥克兰总督府的草坪上“召开”了人生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他还不会说话,但用爬行表演招待了媒体,人们瞬间就迷上了这个穿着粉嫩连体裤的小人儿。

小王子很快长成了一个淘气鬼。他会绕着大主教转圈跑,学狗汪汪叫,用脚踢侍从,在公众场合乱发脾气。4岁时,他已经对自己在王室继承谱系上的排位了然于胸。当保姆惹到他时,他就会说:“你肯定会后悔的!等我成为国王,我要惩罚你!”

此前,王室成员通常在家中跟家庭教师学习,但戴安娜坚持让威廉接受平民教育。3岁时,威廉就被送入离其居住的肯辛顿宫不远的幼儿园。不久后,他又入读更近一点的韦瑟比学校。淘气的威廉可没少给老师惹麻烦。他常常打架;拒绝加入任何他不感兴趣的活动;如果不喜欢午餐的食物,他就会尖叫,并且把餐盘摔到地上;如果举起了手却没有被第一个叫到,他就会气冲冲地跑出教室。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很野,完全没有办法控制”。不过他的“野”在老师眼里也显得很可爱――“他总是威胁我们,说要把我们送到伦敦塔里关起来,或是要由他的保镖来处以死刑。”还有一次,6岁的威廉对一个5岁的小女孩说:“如果你不嫁给我,我就把你投进监狱。”惹得小女孩大哭。

不过,到了八九岁时,威廉突然变乖了。据说,这是因为一次威廉不听话,挨了戴安娜一巴掌,戴安娜还亲自督促他的功课。戴安娜对平民很友善,也极力让孩子如此。她常常带着威廉、哈里两兄弟去吃快餐,逛连锁商店,去游乐场和集市。后来,她还带他们去儿童医院、乞丐收容所、疗养院等地,让他们了解民间疾苦。威廉开始变成一个懂礼貌的小绅士,会说“请”,会称男士为“先生”,女王出门时他还会主动为她开门。

1991年,尚不满9岁的威廉随父母前往威尔士首府卡迪夫。他在一次参观中用左手拿笔在留言簿上签名,人们方知他是个“左撇子”。在他离开卡迪夫时,全国民众第一次听到了他的声音。那是在接受当地民众的礼物时,他略带微笑说了一句“Thank you(谢谢)”,并被摄影镜头捕捉到了。这两个细节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很久。

对威廉来说,王子的生活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幸福,他几乎是在父母的“战争”中长大的。就在1981年戴安娜要和查尔斯举行婚礼的前几天,她在白金汉宫偶然发现了一个贴有王室标记、尚待寄出的包裹。她不顾劝告打开包裹,发现里面有一只镶有蓝色珐琅的金手镯,珐琅上刻有GF两个字母。关于GF的含义,一说是代表“Girl Friday”――查尔斯给卡米拉取的绰号,一说是分别代表“Gladys”和“Fred”――查尔斯和卡米拉给彼此的爱称。戴安娜和查尔斯大吵了起来,查尔斯毫不退让,还是把手镯送给了卡米拉。

不愉快的开局注定了不幸的结局。婚后,查尔斯继续与卡米拉来往,戴安娜则喜欢借助媒体放大他们之间的裂痕。两人的矛盾不断积累,高分贝的争吵和摔门声不时在家里响起。此时的威廉既要安慰母亲,又要照顾弟弟哈里,他总是对哈里说,虽然爸爸妈妈一直吵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爱对方。戴安娜也因此把威廉称作“思考者”,说他有“一个极为老成的灵魂”。

1992年,查尔斯和戴安娜正式分居。戴安娜喜欢带着孩子们玩闹嬉戏,允许他们骑着山地车在运动场上呼啸而过,或是拿着橡胶宝剑追逐打闹。威廉和哈里不时陪着妈妈出行,而且,威廉很会取悦民众。戴安娜的私人秘书曾说:“威廉王子不是‘看上去’很享受跟街上的民众交流互动,他是真的喜欢。”和查尔斯在一起时,兄弟俩的日子就没有那么欢乐了,他们需要在爷爷奶奶面前谨守王室礼仪。

1994年,查尔斯在电视讲话中公开承认自己与卡米拉的私情。1995年,戴安娜在电视访谈中感叹“婚姻中一直有3个人存在,有些太拥挤了”。1996年,两人正式离婚。在无休止的相互伤害及各路小报的推波助澜中,王室的声誉日渐下降,并在戴安娜离世时跌到谷底。

1997年8月31日凌晨,戴安娜在巴黎一场车祸中丧生。第二天,威廉和哈里从父亲那里得知了这个噩耗。几天后,他们出现在了葬礼上。

葬礼上的小王子就像粘合剂,不仅稳固了岌岌可危的王室地位,还把整个英国凝聚在一起,悲痛取代了葬礼前一秒钟还弥漫全国的愤怒之情。夏末的阳光中,两个小王子手臂僵硬地放在身侧,缓缓地走在灵柩之后。灵柩上的花环中有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妈妈”。15岁的威廉一直低着头,双拳紧握。直到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外,他才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摄影师捕捉下了那一刻他令人心碎的眼神。

在痛失母爱的岁月里,伊顿公学站出来,保护了年轻的威廉。威廉1995年入读伊顿公学,当不幸降临在王子身上,校长警告在校学生,谁要是接受媒体采访,一律开除。这所在1440年由亨利六世亲自创建的学校极具声望,英国首相沃波尔、麦克米伦、卡梅伦等都毕业于此。伊顿毕业的英国作家弗雷泽,将伊顿人的特质归纳为独立、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和使命感。这种校风很好地保护了丧母后的威廉,让他能够寄情于学习和运动。2000年从伊顿毕业时,威廉看上去已经是“谦谦君子,魅力非凡,而且正信心百倍地走向生活的新起点”。

2001年,当查尔斯开车带着威廉到位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报到时,他们被狂热的欢迎人群吓到了,警察围成的人墙都被挤变了形。不过威廉很快镇定下来,他下车和“粉丝”们握手、聊天。

威廉选择圣安德鲁斯大学是因为“我不想去英格兰的大学,我一直生活在那儿。现在我想到别的地方看看,而且我热爱苏格兰”。当然,王室也乐于借此收拢日益丢失的苏格兰民心。

因为威廉,申请该校的人一下就增加了,其中大部分是女生。漂亮的凯特就是当年入学的女生之一。她如此描述在学生宿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威廉的情景:“我的脸颊变得通红,还有几分慌张,能够见到他,让我感觉十分害羞。”

这份羞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凯特就在威廉的鼓励下参加了一场慈善时装秀。当凯特迈着模特步走出来时――身材一流的她只穿了一条轻薄的黑色透视连身短裙,里面的内衣清晰可见,全场都沸腾了,这其中当然包括花费200英镑买下前排座位的威廉。透视装之前,威廉和凯特只是好朋友;透视装之后,他们相爱了。威廉邀请凯特搬到校外,跟他住在一起。

一位熟识凯特的人说,凯特能给人一些“其他任何女孩都没有的东西。仔细观察凯特,她身上仿佛是风和日丽的天气,有一种使人安宁的感觉”。也许正是这种特质,让她在威廉因思念母亲、思念家人而想放弃学业时,帮他平复了情绪。

凯特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是在2003年,媒体拍到他们在一场橄榄球比赛中出双入对,亲密谈话。2004年,他们被拍到在瑞士滑雪胜地热吻。2005年,在两人的毕业典礼上,威廉向奶奶介绍了凯特,充满朝气的凯特给女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007年,一度盛传威廉和凯特分手。原因之一是威廉参军了,两人聚少离多。

英国王室的男性成员有参军传统。大学毕业的威廉进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2008年,他进入皇家空军,接受为期4个月的飞行训练。仅仅8天后,他就能独自驾驶轻型飞机。威廉的教练评价他既勤奋,又有天赋。第一次单飞让威廉感到“惊奇、紧张、得意”,这也是他最骄傲的经历之一。他说过:“如果要列出死前必做的50件事,独立飞行是其中之一。”

但威廉玩过了头。他驾驶造价高昂的直升机,从驻扎的空军基地飞到了26公里外的凯特家,在后院来了一场起降秀。而且这样假公济私的行为还不止一次。媒体披露,他还曾驾机飞越查尔斯位于格洛斯特郡的庄园,飞赴英格兰西北部地区参加婚礼,飞越女王位于桑德灵厄姆的宅邸,以及接哈里到怀特岛参加朋友聚会。

这件事给了威廉很好的教训,他“承认这些飞行(动机)幼稚,愿承担相应责任”,此后再没有胡作非为。后来他成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员,从事海上搜救工作,屡有佳绩。2011年11月27日凌晨,一艘载有8名船员的俄罗斯货轮在威尔士北部海域遭遇风浪沉没。威廉作为直升机的副驾驶,参与了这次救援。该机发现了两名漂浮在海上的船员,并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此举赢得了俄罗斯政府对他的“崇高敬意”。

军旅生涯让威廉真正成熟起来。2011年4月,在经过漫长的恋爱后,他和凯特结婚了,凯特成为英国王室自17世纪以来首位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王妃。婚礼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全球有约20亿观众通过电视和网络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仪式结束后,两人乘坐敞篷马车在皇家骑兵团护卫下返回白金汉宫,接受沿途民众的祝福。当身穿爱尔兰卫队猩红色军装的威廉与身着象牙白蕾丝婚纱的凯特出现在白金汉宫阳台上并深情接吻时,广场上聚集的人群热烈欢呼。至此,人们将对戴安娜的喜爱、同情、怀念完全转移到她成熟的长子威廉身上。

看尽人间沧桑的女王早就意识到威廉对王室形象重振的作用,也早早开始培养威廉。每个星期,女王都要和威廉喝一次茶,听他聊聊学校的事、各种运动,以及他喜欢的电影、听过的音乐。时不时的,女王还会给孙子上点历史课,甚至说着说着就取出一封亨利八世的信,或某任首相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便函,进行实物教学。

女王也早早给了威廉实战机会。2005年,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威廉,就进行了第一次独立的海外访问,代表女王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二战胜利纪念活动,并为在当地比赛的英国橄榄球队助阵。威廉还去了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一家咖啡馆,消息灵通的少女们立刻把咖啡馆围得水泄不通,她们极力吸引威廉的注意力,高喊着“威廉,我是单身!”咖啡馆的服务员回忆说,情况几乎“失控”,看起来就像惠灵顿市中心所有的女性都聚集到了这个咖啡馆。

2009年后,威廉的外访活动更加频繁,这预示着女王准备让他承担更多的公共职责。2011年,威廉前往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陪在他身边的是他的新婚妻子凯特。加拿大媒体称,威廉夫妇展现出的亲民风范让民众疯狂。两人因不愿让久等的民众失望,超时与民众寒暄握手,导致下一站行程晚点。凯特更是在24小时内连换5套衣服,引发了“凯特效应”:她穿的一款小羊皮平底鞋被民众疯抢,商店里甚至连颜色和外形类似的鞋都脱销了。

2014年,威廉访问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这一次引发的热潮更是疯狂,因为随行的不仅有凯特,还有他们8个月大的儿子乔治。一切正如31年前,查尔斯和戴安娜带着9个月大的威廉出访。同样的出访国,相似的姿势和穿着,似乎是一个轮回,而王室的人气已经经历了一轮U型反弹。

小乔治“主持”的首个官方活动,是和10个年纪相仿的小宝宝一起玩耍。他的兴致很高,不时抓抓妈妈的头发,还在媒体前第一次惹哭了女孩子。乔治当天所穿的饰有帆船图案的深蓝色背带裤,随即在网上被抢购一空。

这场“尿布外交”的成功不止体现在商业上。威廉一家三口访澳期间,澳大利亚民调显示,只有42%的受访者希望脱离英联邦,成为共和国,这是35年来最低的。澳大利亚媒体因而把乔治称作“共和杀手”。

正是威廉的一步步努力――他的每一次公众亮相,他在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他对家庭表现出的忠诚,他在价值观上的传统和在生活上的平民化,帮助英国王室实现了声望的回归。他也渐渐吻合众人对未来英国国王的想象。

(摘自《环球人物》)

上一篇:侵犯知识产权 不仅是经济赔偿 下一篇:樊纲:未来五年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