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评语抓手 点燃写作热情

时间:2022-07-01 12:46:58

依托评语抓手 点燃写作热情

【摘 要】作文评语存在着的误区,极大地阻碍了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该文试着从以下三点着手,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一、多尊重欣赏,少批评责备;二、多情感渗透,少套活空话;三、多张扬个性,少模式束缚。

【关键词】评语 误区 尊重欣赏 情感渗透 张扬个性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出的整体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就一篇作文所进行的对话,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呼唤。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平的评语密切相关。然而,很多学生不喜欢看评语,作文本发下来,总是往书包里一塞了事。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教师在写作评语的时候,也存在着失误,除“只打分不留言”这样明显的误区之外,尚有以下误区。

误区一:只评文不评人。教师写评语的时候,经常只看学生的作文,看完以后,发表一通意见。评文不评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只对学生习作活动的结果,即写出来的文章的好坏作出评价,通常的做法是指出文章的优缺点,却没有涉及写作的主体,尤其是对影响写作主体的因素以及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出来的方法、情感与态度没有做出合理的分析。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对一个静态的文本所做的分析、不深入到写作主体的内部,教会他如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更不可能教会他如何体会感悟情感,有时候,看起来教师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总是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教师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批改作文很少考虑区分不同的对象,写的评语大都差不多,诸如“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或者“中心不突出”、“层次不分明”之类的话,显得大而无当,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误区二:只挑刺不种花。学生写作,困难和问题肯定不少,但有时候,学生的视角和方式有着成人无法企及的奥妙。而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教师似乎很少考虑这种实际情况,一味用成年人的标准、理想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把写作考试的要求作为日常写作教学的指针,再加上自身水平、情感定势的限制和干扰,对学生的习作充满了不满,在它们身上找出一大堆不是,进行批评的时候,又不能做到语言表达上的委婉含蓄,通常都是直言不忌。带“不”字的句子或者否定意思的表达充斥评语之中,“细节描写不生动”、“没有按要求写”、“中心不正确”、“论证没有力度、不深刻”……这些带刺的语言是打击学生自信心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过多的否定性评语,会让学生看不见前进道路上的曙光。

误区三:话语角色的误认。在对话活动中,人总是扮演一定的角色的,评语中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教师作为学生习作的品读者、欣赏者以及学生习作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教师又是学生的对话者,要求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分享话语权利,这样的交际才能持续有效的进行下去。但如果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而是用自己一厢情愿的观点来试图说服学生,其结果总是说而不服。

评语写作误区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该如何矫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多尊重欣赏,少批评责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激励、欣赏的评价会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个体产生对此事更强烈的动机,进而把外在刺激内化成为个人的自觉的行动过程。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总有其可取之处,或语言、或中心、或思路、或选材,甚至书写,总有一两处值得肯定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写作,对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述应给予充分尊重。“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句话,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很重要,在教师的作文评语中更显得重要。因此教师激励性的评语,如“一腔真情皆在篇首涌现,耐读!”(不说“感情充沛”)“此处刻画十分传神,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谢谢你!”(不说“细节动人”)“谢谢你,让我免费游玩了天目湖”(不说“描写生动”)……会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坚定写作的信心,为学生以后继续写作,继续提高注入活力。而评语中的“写的罗嗦像流水帐”等这些评语,只会使学生积极性下降,兴趣索然,写作信心消失。特别对于作文“困难户”,更要改变作文评改方式,变“找茬”为“找宝”,哪怕是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也要及时地表扬;此外,还应注意纵向比较,指出他的进步所在,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多情感渗透,少套话空话

教师对学生作文所下的评语,除了要有激励作用以外,还应注重情感的渗透,循循善诱,跟踪学生的思路,把握学生的得与失,具体表达出教师的意图,教师欣赏什么,反对什么,应明白无误。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甚至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从而去自觉揣摩,潜心修改。

学生的作文,特别是课堂作文,完美的必是很少,犹如一块未琢的玉石,须教师的雕琢方会显出光彩。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具体指导,任何抽象空泛的评语只会使学生茫然而无所适从,如“选材欠佳,叙事不具体,不生动”“文章平淡无味”等等,学生若不亲自去问教师,他是不太明白的,像“选材欠佳”一语,教师若注明,“选材应从母爱这个角度,写一两件母亲如何指导自己学习的事,那么母亲的伟大可更具体”。再如“语言平淡无味”一语,教师若写成“修辞,他将使你的文章在‘朴实无华’之外,另戴上‘生动优美’的桂冠”。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的症结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最终“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学业的压力,师生、同学以及同长辈的冲突和摩擦,和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写出来,对作文中积极昂扬的情绪要肯定和褒扬,对那些幼稚、偏激甚至灰色的思想,要予以理解和重视,因为这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但教师要注重引导,努力用评语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按摩”,通过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来帮助他们消除消极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

三、多张扬个性,少模式束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作文各具特色。有的擅用诙谐语言,有的善用华丽词藻;有的善于立意,有的善于构思。风格不同,鲜丽多彩。这就对教师的评语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是保持学生鲜明的个性呢?还是给予一个模式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持学生鲜明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以开放的思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各具特色的文章,切忌模式化的要求,即统一的语言,统一的思路、甚至统一的开头结尾,这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言之有理,只要言之成文,就应该得到尊重,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喜爱来评价学生的作文。

此外,教师还应写出有个性的评语。好的评语本身就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或清新流畅,亲切感人;或风趣幽默,机敏睿智;或洋洋洒洒,涉笔成趣;或活泼多变,启迪人生。即使是批评性的评语,也会让学生感到的是合乎情理的严厉,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有个性的评语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状况的发展,还能影响他们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总之,作文评语在作文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文评语若写不好,不仅会失去指导和帮助学生写作的意义,还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走出误区,就一定能够写出适应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评语,让教师自己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中学。

上一篇:如何使初中生“乐于作文” 下一篇:用诗词给作文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