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饶舌明星寿君超读过四个高中

时间:2022-07-01 11:41:22

80后饶舌明星寿君超读过四个高中

他走上舞台,穿着加大号的运动服,戴着帽子,一副嘻哈模样的打扮。音乐响起来,他开始唱自己创作的饶舌(一种说唱的音乐)。“我们中的很多人背着一屁股的债,害得父母还要来帮着还房贷车贷;我们还要存钱帮女朋友买名牌,送的没别人好,可能就会被说拜拜;这就是一个用金钱堆砌的时代,这就是我们80后幸运的无奈……”随着强烈的节奏一点点推进,台下的观众都听得情绪商涨,大声叫好。这个24岁的80后大男孩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夜成名。他的名字叫寿君超。

饶舌“小混混”从小学的是小提琴

时间回到7年前的夏天,寿君超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逃课太多,念完高一的他即被学校劝退。母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然后无奈地问:“你到底想怎样?你才17岁,还要不要继续念书?”寿君超想了想说:“我要出国,我决心好好地学英语。”“出国念书?你在我们眼皮底下都不听话,出了国还了得?”寿君超说:“我要去美国的底特律,我喜欢饶舌,那里是饶舌音乐最发达的地方。”“什么音乐?以前让你好好学音乐你不肯学,现在整天噼里啪啦地乱唱,这也算音乐?我看你还是给我太平点吧。”……

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小孩乖一点,即使不能出类拔萃,最好也能走一条和大多数人相同的道路,能符合社会主流的标准,可是偏偏就有一些小孩是特立独行的,他们不听话,不愿意服从安排,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寿君超就是其中之一。

就拿学音乐这件事来说,寿君超的父母都是有音乐背景的人。父亲曾担任过上海轻音乐团的小号手,母亲是民族音乐的爱好者,还特意拜了声乐老师学过一段时间。因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允许,他们最终没能走上职业的音乐道路,只能留在国营单位里上班,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遗憾。

都说孩子是父母梦想的延续,寿君超4岁的时候,父母就让他学小提琴。每个星期天,妈妈一清早就把他从被窝里拉起来,然后带着他乘2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杨浦区的家里赶到汾阳路上的上海音乐学院去学琴。为了培养他优雅的气质,每次下课之后,妈妈还会带他去学校附近的一家西餐馆吃饭,其实对工薪阶层的父母来说这顿饭并不便宜,他们想培养儿子成才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可惜,寿君超年纪小,并不懂这些。他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喜欢在弄堂里和小朋友们玩,让他拉琴简直比登天还难。寿君超10岁那年,母亲生了场病,在家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当时已经下海做生意了,非常忙,也没时间来管儿子。这下他彻底放松了,1年多的时间,连琴都没碰过。

母亲病好之后,把寿君超叫到身边,进行了一次大人式的谈话。“你老实告诉妈妈,还要不要继续学琴?”寿君超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其实,母亲早就看出来儿子对学琴没兴趣,只是想想有点不甘心,好不容易练了6年,就此放弃实在太可惜。“你不会后悔吗?你现在已经考出专业6级了,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可以考8级,10级了,将来说不定就能成为小提琴家了。”寿君超完全没想过这些,再次摇头说:“我不喜欢拉小提琴,就算考出8级,10级,将来也没用。”他就是这么个不听话的孩子,没办法,母亲也只能向他妥协。

谁知道,几年过去了,儿子现在又说喜欢音乐,要学音乐。不过此音乐非彼音乐。饶舌是一种说唱的音乐,表演者伴随着一段机械的节奏,快速地念完一串一串押韵的歌词。因为歌词的含义比较现实,能激起很多人的共鸣,再加上节奏感很强,所以这种音乐很受年轻人的喜欢。饶舌起源于美国底层社会的黑人群体中,唱歌的人往往很随性,穿着宽松的衣服和裤子,身子摆来摆去,歌词里还时不时地冒出两句脏话。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饶舌并不是什么正经的音乐。或许是内心也有不安分的因子,寿君超第一次听到这种音乐,就喜欢上了它,每天穿着加大码的衣服拗造型,走起路来会跟着耳机呈的音乐声颠来颠去,看上去就像个小混混。他一心想去底特律看看,因为那里是一个工业城市,居住着很多的中下层蓝领,是出饶舌明星的地方。

光高中就读了四所学校

父母也没想到,儿子会选择这样的一条路……按照他们原先的设想,儿子虽然不喜欢拉小提琴,但应该像别的孩子那样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这也是大多数父母对儿女的期待。看来,这下他们又要失望了。

寿君超一直都不是读书的“料”。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成绩最好的就是音乐课和体育课。上了初中之后,也许是有点青春期的叛逆,他更不喜欢读书了,他想法多,个性独立,胆子又大,讨厌哪个老师就在课堂上给他捣乱。每次母亲去开家长会,都会被各个老师点名说:“寿君超妈妈,请你等会留下来。”于是,家长会结束了,她就被一堆老师围着,听他们说寿君超的种种“恶行”――上课和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纪律,趴在桌子上睡觉,不认真听讲……

如果说学习考试也有一种能力叫学商的话,那么寿君超的学商肯定不高,他从来不是班级里考试前几名的那种孩子。但是,他的情商很高,在文体方面很有才,歌唱得好,球也打得漂亮,小小年纪还轧女朋友,算得上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我们常常说,这孩子人是聪明,但就是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寿君超的情况就是这样。

我们的社会太习惯用书本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像寿君超这样的孩子注定了是会让老师和父母担心的。这不,高中才上了一年,他就面临着被退学的困境……该怎么办呢?

送去底特律显然是不可能的,年轻人三分钟热度,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谁吃得准?为了儿子的将来打算,父母决定把寿君超送到大连的一所国际学校去,那里属于中外办学,虽然学费贵一点,但有外教老师上课,或许能给儿子一个宽松点的学习英语的环境。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帮儿子打包送行的时候,母亲的内心真是纠结,她既不满儿子顽劣的表现,又心疼他一个人出远门没照顾。丈夫劝慰她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让儿子出去闯闻也没什么不好。”

离开了父母的臂膀,寿君超还真的有种闯天涯的感觉。高二那年,他组了一个乐队。那是一个纯粹业余的团队,因为寝室里的其他四个男生都不懂音乐,在寿君超的鼓舞之下,他们每人去买了一件乐器,从头学起。寿君超除了担任主唱和吉他手之外,还凭着自己在乐器上的一点三脚猫功夫,成为其他几个人的师傅,带领着他们一起排了首《真的爱你》。在学校公开演出的时候,几个大男生受到了全场同学的热烈追捧,就好像明星一样,气氛非常好。

小试牛刀就这么成功,寿君超暗暗地下决心,要在音乐的道路上继续闯下去。他录了一些歌,寄到各大唱片公司去自荐。他还报名参加了好几个选秀节目,希望有更多的人听到他的歌。终于,有一次在比赛的时候,他被一个知名的制作人看中,打算帮他出唱片。

此时的寿君超已经回到上海读高三了,在这之前,他先是在大连上学,后来因为母亲觉得太远不放心,就把他转到苏州的学校,再后来又因为他要做专辑,就又安排他回上海读书。兜兜转转的求学路,寿君超光高中就读了四所学校,耗费了父母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到后来,父母已经放弃了对他的管束,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包容。父亲曾经对寿君超说过:“现在的学生就算大学毕业了,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出息。关键还是要有一技之长,要在一个行业里做到顶尖,这样才能成功。”这句话在寿君超听来,就是要勇往直前走音乐道路。

差一点就出了第一张唱片

录唱片的事进展得很顺利,制作人还请了胡彦斌给寿君超写歌。胡彦斌是寿君超心中的偶像,那天,他当着胡彦斌的面唱了一首饶舌歌曲,想听听偶像的意见。没想到胡彦斌认为他唱得很有感觉,就向制作人建议说:“可以在专辑里加一首饶舌,让寿君超自己创作试试。”

写一首饶舌歌曲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一方面它的节奏是固定的,可以套用别人的节奏,不用自己来创作,这对不太会编曲的人来说,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它的歌词是整首歌曲的灵魂,不仅含义要贴切,还要字字押韵,这样唱起来才会有感觉。寿君超结合了这些年来的求学经历,写了一首《My Future》(我的未来),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将来,这个将来是该由自己来掌控,而不应该由父母和老师来掌控……制作人听了他的创作之后,觉得非常不错,还打算做整个专辑的主打歌曲。

年轻人就是这样的,心里想要掌控自己的未来,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没什么能力来掌控未来,还是需要靠父母。寿君超的父母也很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从小调皮捣蛋,不太听话,我行我素,但他不是个走坏道的孩子,他只是想法多了一点。

就好像寿君超向父母提出要买一辆摩托车,因为他喜欢拉风,喜欢载着女朋友到处玩。母亲拗不过他,就帮他买了。可是好巧不巧,专辑正要做到尾声的时候,寿君超出了一场严重的车祸,正是因为和别人飙车,结果把自己的小腿骨撞断了。这次事故让父母惊吓不轻,母亲接到医院电话的时候,差点都要昏死过去,以为儿子的一条命就要没了。看到躺在病房里浑身是血的儿子,母亲一边嘴上责骂儿子,一边内心后悔自责。父亲相对比较冷静,他问寿君超:“以后还会不会再飙车?”寿君超猛摇头,表示再也不敢了,“以后任何有危险的事情都不做了。”“那就好,就算买到教训了。”摩托车第二天就被卖掉了,从此以后寿君超就再也没碰过这种危险的交通工具。

寿君超在家修养了1年多,这是他最沮丧的一段时间,专辑录不下去了,公司停止了所有的宣传,原本预计的400张唱片成本都白费了。心心念念想出唱片,可是离梦想一步之遥的时候,却前功尽弃了。每当想到这些,寿君超就会控制不住情绪,莫名地哭起来。

为了不让儿子的将来两头不着边,父母又帮他联系了上海的一所国际设计学院,无需参加高考,只要测试英语水平就可以入学,学费有点贵。这回寿君超没有拒绝,折腾了一大圈,他知道父母全是为了自己好,是怕他将来做不成音乐,又吃了没学历的亏。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学的几年,寿君超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一点没兴趣,他喜欢的还是饶舌。空的时候,他自己写一些歌曲,然后去朋友的酒吧里唱,或者用家里的15块钱的麦克风录一下,传上网。很庆幸,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有太多的金子靠着它发了光。

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说起最近一个很火的话题。有个外地听众打电话到上海一家电台,和主持人讨论说能不能不要讲上海话,因为他很讨厌听上海人讲上海话。此事在各大论坛里讨论得沸沸扬扬,上海的年轻人都表示支持说上海话,拉起了“我爱上海”的口号。朋友对寿君超说:“你可以写一首歌,说说这个事情,一定挺有意思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寿君超本身对这个事情也有自己的想法,很快,他就创作了一首《上海拧灵光》的饶舌,整首歌都用的是上海话,唱出了上海人越来越逼仄的生存环境,以及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希望来上海的外地人都能尊重这个城市的文化,不要太苛责上海人的不是。歌曲放上网之后,一下子就红了起来,大家纷纷跟帖说寿君超唱出了上海人的心声,确实是个模子。

“达人秀”的舞台上一夜走红

2009年大学毕业之后,寿君超并没找工作,而是到母亲开的公司上班,做一个销售业务员。每天就是接接电话,和客户聊聊天,更新一下资料,既清闲也无聊。有时候,寿君超联系过去的老同学,想找他们玩,但他们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设计师,有的当了IT工程师,个个都很忙。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就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走在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上……母亲对他没有过多的要求。她早就看出儿子的志向并不在此,她给寿君超下达的命令就是:“30岁之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到30岁还闯不出什么名堂,就来学着做生意,接妈妈的班。”能有这样宽容的父母,寿君超真是感激不尽,为了这事,他还特意创作了一首歌《亏欠》――“也许我成长的轨迹,并没按你们的设计,它有点偏移,对不起,我不是故意,但不急,我努力会不比那些博士后没出息。我知道可能对你们来说我其实不是怎么很乖,但是我绝对能发誓直到现在,我一点都没有变坏……”这首歌有点像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唱出了曾经叛逆的孩子,在长大成熟后对父母的理解之情。

前不久,《中国达人秀》开始报名,朋友看到后就替寿君超报了名,鼓励他去试一试。这次,寿君超好好地准备了一番,写了一首《80后的幸福和无奈》,这首歌里反映了很多80后一代人的现实问题,歌词有1000多个字。比赛那天,和他一起搭档演唱的朋友,因为太紧张,临时忘词了,致使台下的评委伊能静给了他一个“大叉”。为了改变局面,寿君超就抛开原来的歌词,即兴发挥,用说唱的形式回答了评委抛来的每个问题,台下的观众掌声四起,为他大声叫好。当周立波问起他

“80后的幸福在哪里?”寿君超又马上唱回了自己的主题“在长辈的眼里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过的幸福又愉快,会是命运的主宰,但究竟是什么才能掌控这个时代,是金钱,是权力,还是要讲兄弟义气?80后确实是尴尬而又固执的一代……”

寿君超勇敢地唱出了80后一代人的心声,他的歌很快就在网络上红起来,评论一面倒的都是赞扬。这多少也出乎了寿君超的意料。百度贴吧上迅速就有了他的粉丝群,这些粉丝们自称为“超人”,他们每天都在饶有兴致地挖着关于寿君超的任何新闻,其中最多的就是问起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还有女朋友的事。寿君超并没有作太多的回应,他的成功其实只是个偶然,并没有可以复制的经验之谈,至于女朋友也只是一般,两人是过去的同学。父母对他现在的走红也保持低调,并不愿接受媒体的采访,他们说:“这是儿子自己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应对吧。”

寿君超无意间就红了起来,有的人说他是饶舌界的韩寒,他的歌曲里有很多思想,代表了80后沉默的大多数向这个社会发言。这是崇尚个性和独立的一代人,“不乖”或许是他们身上的标志,但是“不乖”并不代表“坏”,而是说并不按照传统的标准去做事,这其实没什么不好,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和思想,活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落魄的日子里,我曾经是个黑拳手 下一篇:有爱无情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