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前行中的悄然变动

时间:2022-07-01 08:38:04

作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首之年,2011年的当代文学领域,要事较多,大事不断,创作活跃,活动频繁,呈现出了前所少有的丰富景象与活泼局面。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所作出的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决定》,中国作协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等,既是发生于2011年间的文坛重要事件,也会对整体的文学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自不待言。即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年度热点来看,长篇小说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上也在稳步提升;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成为各类题材的影视作品的重要文学资源;青春文学在小说创作、自办杂志、文学评选诸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文学批评在务虚与务实两个方面取得切实进取等,在2011年度都尤为突出,格外耀眼。这些方面的活动与实绩,也标志了文学在稳步前行中的悄然变动与持续拓展。

一、长篇小说更注重精神现象寻绎

纸质长篇小说的年度出版总量,2011年达到了4000部以上,在数量增大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正视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与直面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依然是长篇小说创作中蔚为大观的基本趋向。而在以文学的方式探究历史和切近现实,为各色人等描形造影的过程中,许多作家均以自己的独到发现与艺术表现,显示出不同层面的自出机杼和各有千秋的别开生面,使得许多长篇小说厚重中别有意蕴,清新中别具情趣。如乡土现实方面力作,有贾平凹的以卑微的小人物形象书写乡土政治的《古炉》,有关仁山的通过干群关系书写信任的缺失与重建的《信任》,有葛水平的为土地和女性描形造影的《裸地》,有叶辛的从知青角度观察乡土变异的《客过亭》等;史事题材方面,有王安忆的由小女人、小故事书写大文化、大历史的《天香》,有方方的由普通军人群体再现北伐时期武昌战役的《武昌城》,有肖克凡的由一个“样板戏”剧组折现一个时代的《生铁开花》等;女性写作方面,有孙慧芬的由女性的乖蹇命运透视乡村伦理的《秉德女人》,有方棋的将史诗与神话都熔铸于长江三峡的《最后的巫歌》,有林雪儿的写女医生怀揣理想却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妇科医生》,有陈的由失恋男性表现情与性分离的《性灵》等。这些各具份量又自有其妙的厚重名家新作,使得这几个方面的写作依然构成长篇小说的中坚与主干。

但比较而言,长篇小说创作领域里的引人注目的年度亮点,可能还在于对当下现实的密切观照中,对于人们的精神现状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度寻绎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或直视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或专注于个人命运的时代转折,艺术镜头透视出来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变化与异动,以及背后的社会问题,给人以强劲的撞击与深刻的启迪。如在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方面,格非的《春尽江南》,王刚的《关关雎鸠》,王旭光的《天地之骨》等,都让人眼睛一亮,甚至刿目心。《春尽江南》的叙事的重心,主要集中于丈夫谭端午与俗世社会的格格不入,妻子庞家玉在生活潮动中的如鱼得水。这种错位的人生,不仅导致了这对大学生夫妇的无奈分手,背后还进而隐喻了青年知识分子在生活冲刷中的日渐分化。作品在谭端午与庞家玉的看似南辕北辙的人生追求中,严峻地审视着现实,也严厉地反省着“自我”,苦涩的现实观照之中,别具一种精神拷问的深长意味。《关关雎鸠》的主人公闻迅由剧作家转任戏剧学院教师之后的种种不适应,来反思当下大学教育与文学教育的远离本义。坚持自己的人文理想的闻迅,因为不迁就世俗,不屈就自己,不仅在教师同行中较为孤立,而且也不受青年学生的待见,真正懂得他并欣赏他的,只有那个也痴迷皮兰德娄戏剧的漂亮女教师岳康康,闻迅原本对岳康康只是莫名的暗恋,但共同的旨趣与彼此的心仪让他们相知相恋,并使这种关系成为处处碰壁的闻迅在情感与精神上的唯一慰藉。《天地之骨》里的男主人公――八极瓦工的儿子曾思凡,终于在建筑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少年时的美好憧憬与学成后的高远理想交织一起,使他成为某市建筑行业的著名设计师,但身怀绝技的他却并不顺遂,在重要设计项目的招标上,他既要与国外的强劲对手一较高下,又要和昏庸的政府官员全力博弈,稍不留神还会被伺机而动的市场大鳄暗中掌控。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念毫不妥协,但却越来越感到了孤独和无力,直到罹患白血病英年早逝。一直深爱着他的婷婷在心里不断地发问:“是什么东西把你压垮了,是该死的建筑,还是你那让人扼腕而叹的性格?”这个问题像一个不断放大的问号,也会在每一个读者心里盘桓不已,挥之难去。以上作品告诉人们,在当下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们的精神状态的种种变异,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二、网络文学在走近传统与影视改编中持续走热

网络文学以作者作品多,参与人群广和社会影响大,成为当代文坛发展得最快、成长性最强的新兴板块。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表明,截至2011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4.85亿。文学网民人数达2.27亿,以不同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万人,注册网络200万人,专事网络文学的职业或半职业写作者超过3万人。在网络作家队伍中,18―40岁的作者占75%,在读学生约占10%。跨地区、跨行业,垮代际,使网络文学成为大众性、社会性的文学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传统文学为主体的的文坛结构与文学布局。

2011年网络文学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动频繁,联系密切,过去相互较少往来的情形得到很大的改变。这里可以由三个事件具体来看:一是去年8月, 中国作协组织“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结对交友”活动。30位传统领域的作家、评论家与30多位网络作家相聚中国作协,进行“结对交友”座谈。这一活动的意义既在于中国作协表明大力支持网络文学的态度,也在于网络文学作家藉此表明接近文学体制与靠近文学传统的意愿,这种相互走近的“结对交友”,虽然姿态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但却是不同板块互相学习和了解的一个良好契机。二是去年12月,广东作协主办的广东网络文学院正式成立,并创办了全国首家网络文学评论刊物。从《网络文学评论》设置的栏目看,这份杂志虽为主流文学部门主办和传统文学领域的人士主管,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评论刊物,确实具有针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与阅读的独有特点,可视为纸质形式的网络文学评论第一刊。三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镇江市文联《金山》杂志联手,合办了一份网络原创文学期刊。正在筹办中的该刊,已与盛大文学、中文在线、纵横中文、天涯社区等重点文学网站,以及新浪、搜狐、腾迅读书频道取得合作共识,拟议逐步推动网络文学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创作规范,旨在创建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学创作平台。还计划将以该刊为依托,在条件成熟之后,逐步推出“网络文学蓝皮书”、“网络文学专题调研”、“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等研究课题和研究报告。

网络文学在2011年,还有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那就是改编影视的作品比较集中,影响也较大,这应是网络文学延伸性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以前,传统文学中小说创作,往往是影视创作的主要文学源泉。但近年以来,网络文学中的军事、历史、穿越、职场、言情等类型小说,也开始给影视创作提供原作,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源泉。近年来的一些好的和比较好的影视作品,多改编自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如电视剧《雪豹》,《黑狐》,《蜗居》、《和空姐一起的日子》、《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后宫甄传》等,电影《失恋33天》、《杜拉拉升职记》等。能为各种历史的与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提供原作和创作素材,也是因为这些网络作品的作者有着特别的生活积累和别样的艺术准备,小说本身既有引人的故事,又有鲜活的生活,而通过这种影视改编,正可以促使网络小说的写作更接地气、再聚人气,求得自身的良性发展。

三、青春文学的深层分化与多维演进

青春文学在2011年,也以深层次的分化与多向度的演进,相当地惹人眼目。这种新的进取动向,主要表现于小说创作的新变化、青春文学杂志的新繁衍。

从创作方面看,青春成长的主题,随着一些青春文学作家自身的成长,有如直通车一般地也进入到了当下的传统型小说创作之中,成为长篇领域里越来越凸显的重要主题之一。从2011年的几部青春题材作品来看,青春文学作家们带来的,不只是在“写什么”上的别开生面,还有在“怎么写”上的自出机杼,那就是把游戏性笔墨、反讽性意蕴带入了小说创作之中,让小说变得有了意思,也添了谐趣。

2011年的青春文学小说力作,惹人眼目者不少,可圈可点者甚多,如辛夷坞的《浮世浮城》,颜歌的《声音乐团》,焦冲的《男人三十》,程萌的《断章》等,其中尤以章元的《去年在我们的房间》,石一枫的《恋恋北京》,在内蕴与写法上别开生面和另具意趣。章元的《去年在外面的房间》,以秉性痞顽的美女作家布布为主角,写她与几位女友的交往,与几位男友的交际,一个知识女性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里,以“作”的方式寻求着可以“爱”,可以“婚”的男性,但却每每和“爱”与“婚”擦肩而过,收获到手的只有加倍的失望与无尽的困惑。作品里布布的尖嘴薄舌与热潮冷讽,讽喻着社会的世风日下,作品结尾处也不无意味地告知人们:“永不停止的私奔和,总是在路上。当然,这条路上,还有外面渴望的爱情。”这条路上,真是无所不有,充满未知,它内含了可能的失望,也寄寓了可能的希望,它所严峻考验着的,是每一个上路的行者。以《红旗下的果儿》引人注目的石一枫,今年推出的《恋恋北京》,专注于边缘状态的都市生活。为混迹于底层的小人物描形造影。作品里满含痞味的赵小提,因为个性使然与惯性所致,总是以一点正经没有的方式为人处世,包括对待爱情和女性,而这却渐渐引动了正经为人也清纯可人的小女生姚睫的好感,两个看似毫不搭界的青年男女,就此展开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爱恋长跑。作品的引人之处在于把看似不可能的一对男女写成了真正的恋人,作品的赢人之处在于以“混并快乐着”的痞顽情怀,写出了当下都市不断变异的文化空间和正在成长的民间社会,从而做到了为新的生活层面代言,为新的人物形象张目。

青春文学的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青年作家主办杂志书的势头不减,甚至成为青春文学领域里的新的增长点。在青春文学杂志书出现之前,杂志书还比较少见,但随着一大批青春文学作家的不断涉足和花样翻新,以主编个性为风格,以作家粉丝为主要读者群的青春文学杂志书,俨然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文学力量。除了前几年异军突起的郭敬明的《最小说》、饶雪漫的《最女生》、张悦然的《鲤》、蔡骏的《悬疑志》、郭妮的《火星少女》之外,2011年间,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分别由著名青春文学女作家笛安和落落主编的文学杂志《文艺风赏》与《文艺风象》,饶雪漫推出了自己主编的《17》,盛大文学推出了涅灰等领衔的《青瞳Ai小说》,磨铁图书推出南派三叔主编的《超好看》。《文艺风赏》与《文艺风象》两份杂志书,每辑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而且编辑精良,印制精美。《17》依然以少女读者为服务对象,甚至就以十七八岁的女生为主。《青瞳Ai小说》主要侧重于青春爱恋与都市言情方面,而《超好看》则主要限定在玄幻、仙侠题材领域之内。这些杂志书因为对象明确,特色明显,很快就拥有了大量的读者群,成为青春文学杂志书中的新名牌。这种青春文学作家主编的杂志书,充分利用了主编个人作为文学名家或偶像作家的已有声望与影响,把作家在写作中造就的名牌演化为期刊的品牌,在充分利用作家个人的号召力、感染力的同时,进而延伸其影响力与辐射力,使原有的读者与粉丝群体得以巩固与壮大。可以说,这种青春文学杂志的蜂出与行销,既是当下的文学阅读主体与写作主体的多元分立与多样并存的一个呈现,也是对以传统型文学期刊为主的当下文坛的一个必要的补充与重要的丰富。

四、文学批评的务虚性研讨与务实性发展

2011年的文学批评,在理论务虚与批评实践两个方面,都以切实的进展形成了近年来少有的热点。批评的话题在2011年度之所以特别突出,原因之一是,在文化建设再掀新的高潮的形势下,文学与文学批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要性更为凸显;原因之二是,面对着变化巨大又变动不居的文学与文化现实,文学批评在自身的发展进取中,虽一直努力转型和勉励前行,但仍面临了多重的压力与巨大的挑战,如何重建有力又有效的当代文学批评,成为文学批评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与迫切任务。

2011年的文学批评的务虚性研讨,主要表现为批评现状反思与学科建设探讨。《文艺报》、《文学报》、《当代作家评论》等专业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党政报刊,都连续发表文章展开讨论,《文艺报》专门开辟了“倡导优良的文学批评”的笔谈专栏,《当代作家评论》设立了“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探讨专辑,《文汇报》开辟了“建构健康理性的文艺批评笔谈”专栏,《辽宁日报》近期推出“重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专栏。这些文章与研讨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但总体来看,话题大致集中在当代文学批评的成就与症候的分析,重建文学批评的方法与路径等两个大的问题上。如新兴文学版块中的批评缺席的问题,批评本身的不切实际与囿于“学院化倾向”问题,以及文学批评的“本土话语”建构问题等。

在务实层面上,值得关注的是《文学报・新批评》专刊的推出。于2011年6月创刊的《文学报・新批评》专刊,至年底共出14期。这份专刊倡导和践行“真诚、善意、锐利”的文学批评宗旨,14期专刊上的批评文章,以作家作品专论专评为主,兼及批评现象、流行文学和影视创作等。因为批评的对象多为贾平凹、莫言、王安忆、刘震云、毕飞宇等大牌作家,郭敬明、安妮宝贝等偶像作者,批评的言论也在深中肯綮中锋芒毕露,先在文学圈内引发较大震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注意。遂使《新批评》现象,超越《文学报》本报和众多的理论批评刊物,成为2011年文学领域里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

《文学报・新批评》的引人注目,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那些针对文学与艺术名家的直接批评与率直言论,而随着这种批评的持续进行和不断深化,内里又显示出一种批评自身的自省意识与独立品格,或者是经由个性化的方式向着这个方向的一种努力。《文学报・新批评》的推出与实践,是一件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的批评举措。它的存在与发展,从小处说,是以“新批评”的努力,来探索改变当下的批评现状的可能,并进而改善批评的生态;从大处说,是以文学批评的方式,介入当下的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并寻求文学批评在这一过程中焕发新的生力与活力的可能。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当代室主任

上一篇:2011:中国电影产业与艺术备忘 下一篇: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