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的角度探析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类型

时间:2022-07-01 08:28:41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析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类型

摘 要 外交辞令是外交场合中所使用的语言。外交发言人在外交场合为了交际的需要,有时需使用一些冗余信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搜集大量外交语料,对外交辞令中的冗余信息从交际意图和语用策略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外交辞令 冗余信息 交际意图 语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45

Analyze Pragmatic Types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the Diplomatic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WANG Juan

(Shaanxi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Diplomatic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diplomatic occasions.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in diplomatic occasions for communication needs sometimes need to use some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hrough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diplomatic corpus deeply explores redundant information of diplomatic language from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and pragmatic strategies.

Key words diplomatic language; redunda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ve intentions; pragmatic strategies

在外交场合,为了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外交人员经常会使用冗余信息作为其谈话的技巧和方法。在外交工作中使用的语言,通常被称之为外交辞令。它广泛应用于涉外人员的各种交际应酬、外事谈判、答记者问、对外宣传、演讲辩论等活动中。外交辞令要求外交人员说话要委婉含蓄,恰当得体,既保证双方沟通的顺利进行。又无损于个人乃至国家的利益,使双方的交谈在和谐的气氛下进行。本文主要从从交际意图和语用策略两方面,对外交辞令中的冗余信息进一步分类探讨。

1 从交际意图来进行分类

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言语交际活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交际的目的和意图。交际意图是说话人在交际行为中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获得的结果,在人们的社会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交场合这种特殊的语境条件下,外交人员的话语意义与其交际意图是密切相关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和意图,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外交发言人总是站在国家和政府的立场上,在话语中释放适当的冗余信息,使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从交际意图来考虑,我们将现代外交辞令中的冗余信息分为话语明示的冗余和话语隐含的冗余。

1.1 话语明示的冗余

话语是沟通的主要媒介,承载着话语交际者所要表达的信息,说话者借助话语传达信息表达感情,听话者凭借话语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所以话语是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话语明示,即指话语在非语境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字面意义,通过常规理解就可以把握,无需借助所谓的语用推理手法。而话语明示冗余是指在外交场合中,外交人员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一种显而易见的冗余现象,无需借助所谓的语用推理,主要表现为重复性话语的使用。

在外交场合中,重复是一种常见的冗余现象,通常是为了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而有意使用的。外交人员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有目的的将一些词语或句子成分进行重复组合,进而达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特殊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1.1 简单性重复

这是外交发言人在外交场合下进行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的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在一个语句中,将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重复多次,目的是为了引起听话者的注意,同时话语中也隐藏着一种特定的情绪。如:

(1)奥巴马2008年1月的演讲片段中节选的一部分。

因此,在这个开启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每个人都尽我们的职责去铺路。

让我们铺就通往正义之路。

让我们铺就通往机会之路。

让我们铺就通往全体繁荣之路。

在这段演讲片段中,奥巴马一再重复让我们铺就通往…之路这样的冗余表达信息,目的是引起听话者的注意,号召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紧密团结起来,尽自己的努力和职责为我们未来的国家铺平道路。

1.1.2 近义性重复

在外交人员的言语交际中,同样的意思,他们可以用近义的句子或者短语重复叙述。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加强语势,激起对方的情绪。二是表达说话者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例如:

(2)我们曾面临巨大的困难,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我们曾遭遇顽强的对抗,但是,我们没有退缩;我们曾厌倦这场持久的战斗,但是,我们没有逃避。

“困难”、“对抗”、“战斗”以及“放弃”、“退缩”、“逃避”这两组近义词的使用,意思层层递进,语势不断加强,写出了奥巴马对全国人民这种高尚精神的极度赞扬。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听话人情绪,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积极面对。

(3)2007年12月27日,奥巴马在爱荷华州得梅因说道:

最后的七天里,总统候选人不再仅仅讨论变革的含义,还谈到了希望的意义。我的一些竞争对手流露出对希望的轻视,认为它是天真的,虚幻的,甚至是妄想的。

奥巴马通过使用“天真”、“虚幻”、“痴心妄想”等近义词,表现出对竞争对手流露出对希望的轻视的那种担忧和焦虑。

1.1.3 分散性重复

在外交活动中,外交人员在言语交际中的某些词语或者句子,在不同的语句当中分散的重复,这种重复的作用可以突出语义,让人们印象深刻,也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激动情绪,根据收集到的语料,一般表达期望、梦想时多会采用间隔性重复的表达方式。

(4)2007年12月27日,奥巴马发表题为“我们的时代就是现在”的演讲。

……我知道,只要美国人坚信理想,这些理想就能够实现。

只要你们相信,我们就能够告诉游说者们说:你给华盛顿设定议事日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只要你们相信,我们就能够停止对美国工人的空口许诺,而是着手将这些许诺――按劳取酬的工作机会、能够支付得起的医疗、可以依靠的养老金、为辛勤工作的美国人而不是把工作机会转移到海外的公司进行减税――一一付诸实现。

只要你们相信,我们就能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提高教师的薪酬,让每个美国人的大学梦都变成现实。

只要你们相信,我们就能够拯救我们的地球,终结我们对外国石油的依赖。

只要你们相信,我们就能够结束这场战争,关闭关塔那摩监狱,恢复我们在世界上的形象,改变我们的外交政策,并重新尊重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伸手可及的未来……

奥巴马在句子中间隔重复“只要你们相信,我们就能够……”表现出奥巴马对全国人民的承诺,相信我们会有美好未来的那一天。

总之,话语明示的冗余在外交官的演讲或答记者问中经常会以重复的形式出现,既是强调,又是在一定程度上情感的宣泄。

1.2 话语隐含的冗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所传达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双方所处的语言环境,即我们所说的语境。语境对我们理解话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话语隐含就是说话人或者作者没有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话语之中,需要听话人或读者通过字面意思,结合不同的语境推理出来的话语意义。外交场合中,外交人员对于记者提出的一些刁难问题,不便直接回答,既要考虑自己所处的语境,又不能有损对方的面子。通常会在话语中巧妙使用一些冗余信息,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来体现:

1.2.1 推诿搪塞

在外交场合中,外交人员在言语交际中,对于说话人提出的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时,讲求含蓄,故意推诿搪塞,用多余必要的词语表情达意,避免产生歧义或有失得体性等,使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5)2015年3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在亚投行的透明度和治理方面,中方向意向创始成员国作出了哪些承诺?

答:我们已向大家介绍,亚投行将遵循开放、包容、透明、负责和公平的原则设计其治理结构和运营政策,充分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好的做法,同时也要避免其走过的弯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中方在与有关国家沟通时一直秉持有关原则。

外交发言人对于记者的提问并没有从正面直接回答到底做了哪些承诺, 而是含蓄巧妙地说了一些超出谈话内容之外的信息,以一种平和的口气介绍了亚投行在外交中所遵循的原则和做法,而对于记者提问的焦点,只是笼统含糊的回答:“与有关国家沟通时一直秉持‘有关’原则,”“有关”原则到底是哪些原则,发言人并没有就此做以回答,我们将这些超出谈话内容之外的信息称之为冗余信息,这样的回答,既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又用推诿搪塞的方式来提升对方的正面面子以达到自己交际的目的。

1.2.2 避重就轻

在外交活动中,外交人员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有些敏感问题不便直接给予回答,故意避开重要信息而给出一些对于记者来说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可称为避重就轻。一方面,出于交际方的面子考虑;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交际氛围,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例如:

(6)2015年1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对印度进行第二次访问,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全面对话,发表了共同声明。尽管存在分歧,两国仍然签署了几项核协议,拓展核合作,并就气候谈判达成协议。中方如何评价奥巴马总统此访及其成果?奥巴马总统称,他推荐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中方是否支持?

答:我们注意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印度的访问。美国和印度都是对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希望美印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有利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关于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问题,中方一贯主张,核供应国集团扩员应有助于增强集团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由成员国根据集团标准和程序,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协商一致做出决定。中方注意到印方在防扩散方面所作承诺和努力。印加入集团是集团内部的重要问题,需经过各成员国的审慎酝酿。我们支持集团就接纳新成员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印方在满足加入集团相关标准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

外交部发言人对于记者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并没有明确表示中方对奥巴马评价的态度,避开回答这样的重要信息,而是以更多的信息阐述中方对美印双方外交关系的期望。对于第二个问题,外交部发言人对于记者的提问也没有明确表明到底是否支持,而是以更多的冗余话语来写核供应国集团在扩员方面的要求和主张,这样既有利于各国外交关系的和谐,又保证交际方之间谈话的顺利进行。

2 从语用策略进行分类

对于语用策略的概念,学者们各抒己见。国内学者徐盛桓(1995)指出:语用策略亦称话语策略,是为实现语言交际的总体目标而采取的恰当的对策。钱冠连(2002)指出:语用策略,就是话语策略,是指说话遵守了它们,便使交际更顺畅、使说话人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的一套措施。外交辞令中的语用策略体现为:外交发言人就记者所提出的问题,站在本国立场,维护本国与各国之间和谐关系的对策和谋略。

在外交场合中,外交发言人由于语境的需要,在特殊的情景条件下要讲求技巧,巧妙运用语用策略,在言语中恰当使用冗余信息,既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又实现了自身的交际目标,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下去。本文主要从模糊和委婉等方面进行探讨。

2.1 模糊冗余

外交是处理国家之间的事务。 外交辞令是在外交场合中所使用的语言, 其主要特点是委婉、得体、含蓄。一般情况下,每个问题都有一个被询问的重点,回答者在回答时一般会围绕这个重点进行回答,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并非如此,而是使用模糊策略进行回答。模糊冗余是指发言人围绕回答记者问题的焦点时恰当使用一些冗余信息,有意使回答比较笼统模糊,记者很难从中得到想要得到的信息。例如:

(7)2010年3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

问:西方国家已提出对伊朗制裁的新方案,中国会支持这个方案吗?

答:中方一贯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主张通过会话和谈判解决伊核问题,以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这符合各方面的利益。我们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解决伊核问题的外交努力,将继续致力于促和劝谈,为推动通过对话和谈判妥善解决伊核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这里,记者想要得到的信息是否会支持对伊朗制裁的新方案,发言人并没有选择“支持”或“不支持”,不予提供信息来做直接回答,发言人做了间接回答,其答语的意思是:中方一贯支持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解决伊核问题的努力,做好各方工作,努力促成会谈,并没有具体谈是否会支持西方国家提出的这个方案。发言人在回答中,使用了模糊策略,答语表意笼统,记者很难得到想要的信息,但发言人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冗余信息来表述中方的观点,不会对交际方的面子构成威胁,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下去。

2.2 委婉冗余

为了表示礼貌,避免尴尬或是为了争取外交合作,外交人员有时会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对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敏感问题做以回答。这样不仅表达说话人对该事件或问题的主观感受和看法,而且可以使双方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从语用学的观点看,委婉这种语言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而其中的“得体”、“赞誉”、“一致”和“同情”的准则在交际中被很好的运用。

(8)2015年3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中方是否认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会对加入亚投行予以重新考虑?

答:目前,许多国家对于建立亚投行反应积极并予以支持,希望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关筹备进程正顺利推进。正如我刚才指出,亚投行遵循开放、包容原则,欢迎感兴趣的国家加入,这对亚洲各国有利,也有利于有关国家共享亚洲发展机遇。

在这里,记者询问发言人“中方是否认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会对加入亚投行予以重新考虑”。发言人的回答“目前,许多国家对于建立亚投行反应积极并予以支持,希望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关筹备进程正顺利推进。”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发言人只是笼统的回答许多国家对于亚行的态度,并不是围绕提问的焦点展开回答,事实上了回避了这个问题。通过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当记者向发言人提出一个敏感尖锐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发言人通使用委婉的说话予以回避。对于不便透露的信息,有时发言人巧妙使用恰当的冗余信息给予回避。

3 结语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外交辞令中冗余信息的语用类型进行研究,由于搜集到的语料大多数为中国外交部网站外交发言人例行答记者问,因此在某些方面进行分析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于以后在此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英英,王飞.对外交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1(11).

[2] (美)谢尔.利恩.跟奥巴马学演讲:让演讲的力量助你一飞冲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熊永红,彭小妹.外交语言的语用策略分析――以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 孟健.言语交际中的冗余现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

[6] 李元胜.“冗余信息”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4).

[7] 张伟.浅谈外交辞令中的语言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8] 张海英.浅析外交语言中的虚拟现象[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9] 《朱F基答记者问》编辑组.朱F基答记者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http:///chn.

上一篇:学前流动儿童教育起点公平问题的社会学审视 下一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