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台油田人的新使命

时间:2022-07-01 05:50:54

北三台油田人的新使命

2010年7月26日,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忙碌着北三台凸起立体勘探研究会战的初期准备工作。同时,相关外协单位也启动了该区数据研究处理工作。这预示着北三台凸起勘探研究会战已经打响,该区新一轮勘探高峰将来到。

北三台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阜康县和吉木萨尔县境内。距乌鲁木齐市约140公里左右。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北三台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也总结出了一些低渗透水敏性油藏开发的经验。

思想政治工作

所产生的生产力是巨大的

1980年始,新疆石油管理局引进法国地震队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数字地震勘探,同时,地调处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勘探。也就在这个时候,石油工业部将准噶尔盆地东部列为全国三大重点勘探区块之一。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北三台地区就曾经成为勘探的重点地区。

1958年,新疆石油管理局给独山子矿务局下达的勘探任务中,包括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北三台地区进行钻探。并且严格规定了指标――钻机月速度,深探井要达到450米以上,中深探井要达到900米以上;钻井生产时效要达到90%以上;成本指标中,中深探井每米不超过200元,深探井每米不超过350元;固井成功率要达到95%以上;取心收获率达到55%以上;井斜合乎国家标准;全年消灭责任事故。而钻井队也真争气。5月底,北三台钻井区向独山子矿务局报喜:北三台2号井只用了20天就钻进了1397米,取心收获率100%,井斜只有1度。

这个成绩大大超过了指标要求。

独山子矿务局分析了参战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热情,认为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性,于是决定在北三台地区打造“钢铁钻井队”,对钻探井提出了更高的速度要求:2200米的探井平均“月上千”;浅井每月“月上千”,一月一口井。1958年7月,钻探北三台3号井的陈厚勇钻井队实现了28天零4小时钻进了2042米的“月双千”。

但是当时限于技术原因,对北三台的钻探最终因为北三台的1号井、2号井和3号井全都没出油而停止。

而这一次,北三台在新疆石油管理局“挥师东部”大战略的背景下开始了真正的孕育。

1982年,地调处275地震队进驻北三台,从3月中旬到12月初,他们在陆梁和北三台探区共完成地震剖面304公里,地震资料合格率达72%,有50%的资料属于优等品。

根据勘探成果,1985年5月15日,北12井开钻,由32836钻井队承钻。6月30日,北12井顺利完钻,井深2646.31米。

贾利就是在这个时候带领着东部勘探指挥部试油一队进驻北12井的。这是一口钻井过程很平淡的井,在整个钻进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让人欣喜的迹象。

回过头试想,如果北12井真的在钻进过程中就出现了“大希望”,上级很可能不会派试油一队来――这是一个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出了名的队。

正因为如此,领导才把贾利从试油二队调到一队当了指导员――解决队伍的作风问题。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整个队伍总体上涣散,一定有深层的原因。”这两个观点,成为了贾利收拾“烂摊子”的信心来源和指导思想。

他首先去寻找队伍的优势――青年人多;只要想干,大家还真有股牛劲儿。

进而,他发现了队伍的劣势――技术素质比较差,对岗位工作没信心。

将这两个现象结合起来分析,他找到了队伍作风不好的症结所在:群龙无首,没有让工人服气的领导。

于是,指导员贾利并不当“婆婆嘴”,而是当“媳妇腿”――凭着多年的现场技术能力,带头解决非常细小的技术问题。

1985年7月18日,试油一队开始在北12井井场立试油井架。

贾利带了一个班,从早晨五点开始,拉石头、备砂子、挖基础、刨绷绳坑……他并不多话,基本上只是干活儿:一招一式,又利索又扎实。要知道,直率朴实的工人们,最服气的就是那种用“活儿”说话的领导――三个“二十郎当”的小伙子挖一个绷绳坑,赶不上三十多岁的贾利一个人的速度。“指导员,来一块儿喝一点儿!”工人们看到这个领导不像领导,居然主动找他违反队规。

贾利二话没说,端起酒杯就喝。一帮子小伙子,没有一个喝得过贾利的。“酒量不行就别喝,喝完酒闹事,算个球本事!”指导员开始了独具特色的思想工作。

能干、又能喝,性格也特“男人”,大家从心底里服了贾利了。

可贾利忽然摇身一变,又当上了“妈妈”――看到职工回队晚吃不上热饭,贾利就从指挥部生活科领来两套液化气炉子,又从后勤抽调了一名老同志,专门为大家做饭;贾利又给工会和团支部出主意,让他们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和知识竞赛,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娱乐活动之中;他又组织机动班,把废旧的野营房改造成了洗澡堂;看到拖家带口的民族职工住房困难,就发动大家利用工余时间,盖了四间临时住房。

有了这样的指导员,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飞速的变化――不少以前的“落后青年”,有的入了团,有的入了党,还有的被评上了“先进生产者”和“新长征突击手”。

1985年,贾利被评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劳动模范。

“蝴蝶振翅吐蜜露”

北12井就是在这样的“软环境”下展现出了“硬实力”――

9月的一天,在二叠系梧桐沟组测试时,从井口涌出了带气的原油,用5毫米油嘴测试,每日自喷4.1吨原油,天然气4489立方米。

北三台油田就此被发现。

12月16日,北16井在1406米至1444米井段,取出了含油的砂岩。次年6月,用4毫米油嘴试油,日喷原油13.3吨,天然气734立方米。出油层还是二叠系梧桐沟组。

东先冒、西又喷,而且主力油藏属同一个层系。“北12和北16为一个大构造、具有同一油水界面”的认识,统治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评价界。

这一年,北14井、北27井相继获得高产油流和富油岩心,更给予了克拉玛依各界“北三台西南围斜近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勘探领域”的信心。

为了确证这一观点,1986年底,在北12井和北16井之间部署了北20井,目的层就是二叠系梧桐沟组。

但1987年5月试油的结果是:北20井二叠系梧桐沟组为水层。这一事实改变了之前“大构造”的认识,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片区。

认识上的升级并没有改变加快勘探北三台的信心,反而更加理性。

1987年,北29井、台10井、北38井、北24井、北40井、北47井如连挂的爆竹一般报喜,一个愈发清晰的北三台油田展现在眼前。

北三台油田“蝴蝶振翅吐蜜露”的构造布局由此出现雏形。

现在的北三台油田是这样的――

北16井区和北73井区组成了一扇翅膀;北31井区和北75井区组成另一扇翅膀;北90井区和北20井区成为蝴蝶的身体;北89井区是蝴蝶吐出的一颗晶莹的蜜露。

用智慧和果敢排除险情

5月10日的凌晨,32655钻井队当班司钻丛延德在台25井正盯着指重表,均匀地用刹把送钻。

6点30分,他忽地感觉钻速急剧加快。

“井下有情况,赶紧……”

可他话音未落,一股液流就冲出了井口,直刺上去20多米高。

“唔――”丛延德冷静而迅速地鸣响了撼人心魄的井喷报警汽笛。

几个钻工如离弦之箭,分别扑向防喷操作室和井口……

7分钟之后,井口的闸板防喷器被成功关闭,油龙被降服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配制压井泥浆,然后泵入井筒将地层压力彻底平衡住。

全队大部分职工正在热火朝天地加重,但值守井口的钻工9点30分发现,井口防喷器上的法兰盘开始出现裂纹。

天哪,井下压力过大,特种钢材制造的防喷器居然承受不住了。

正当大家向防喷器扑过去的当口,裹挟着油气的泥浆从裂缝中呼啸而出。

在防喷系统中,井口的闸板防喷器就是最坚固的“长城”。为了这“长城”的稳固,一般需要在其中装配两套防喷闸板。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长城”没垮,“长城”的“地基”垮了。

教科书上没有关于此种情形的处理方法,因为法兰盘的强度是要大于闸板强度的。

即便是因为实际地层压力大于了防喷器的额定防喷能力,要“垮”也应该是先“垮”闸板呀。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意追究器材生产厂家和器材供应部门的责任,当时关于这件事的资料也难以寻找。

但是,当炮兵所操控的火炮失去了将炮弹射向敌阵地功能的时候,留给历史的,将是怎样的评价?

幸好,现场的指挥者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是冷静的。

副队长孙平带领着钻工李冠平、胡春明等人架设放喷管线,把油气龙引入防喷池,这样,即便失火,也能被人所操控,不会导致井毁人亡的惨剧。

同时,他要求钻工们加速配制重泥浆。

凌晨时分,钻井处总工程师陈龙宝已经接到了发生井喷的电话,他立即和生产科科长潘仁杰驱车往井场狂奔。

五个多小时之后,用130多吨重晶石粉配制出来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72克的重泥浆把台25井的险情彻底解除。

1988年,东部勘探指挥部在北三台油田的钻探过程中,开始采取随钻监测的方法了,这好比是给井下装上了眼睛,只要井底有异常压力,地面马上就能知道。

这就大大降低了井喷发生的几率。

这一年7月6日,32833钻井队成为了北三台油田第一个安装上井喷远程控制台的井队。

这样,如果发生井喷,钻工们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冲到钻台上下去关井,而是在离井口十来米的地方就可以操控关闭井口。

创新赋予老油田新使命

1987年4月中旬,队长舒大财望着快要外溢的污水池直犯愁:“巴掌大的井场,只能挖这么小个污水池,打井真别扭!”

台40井的井场就在农田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耕地,新疆石油管理局对农田钻井作业的井场设计更严格。

在戈壁滩上打井打惯了的32830钻井队的确不习惯这“小家子气”的打井方式――打两千多米的井,污水排放量要达到一百多立方米。

但这个污水池只有64立方米的容量。

周围是四五十亩农田,如果有一点带着化学物质和油污的污水流入农田,舒大财可担当不起。

就在这时,泥浆大班工周国强背着手从泥浆罐上晃悠过来了。

“队长,我看这个样子办。”周国强不紧不慢地操着四川口音说,“在污水池里装一个潜水泵,回收这些污水,我用来配泥浆。”

有些恼人的事情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不过,污水里的泥沙会不会影响泥浆性能?”舒大财更关心钻井质量。

“不碍事的。不要把水泵下的太深,泥沙就不多,把泥浆循环系统的除砂器开起来,就能除掉污水里剩余的泥沙。而且,污水里有油,还能增加泥浆的性。”

钻井的用水大户就是泥浆,有时候,井打得快,水车拉水都跟不上,这现成的水不就可以用吗――一举两得。

舒大财高兴地亲自跳进了污水池安装上了潜水泵。

从那以后,32830钻井队所在的钻井三大队开始推广这种生产方法。进而,整个钻井处的井队也开始普遍运用。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更加追求勘探效果的新疆石油管理局注意到:污水中的油类物质会影响地质录井对油层判断的准确性。于是,这种方法被叫停了。

节能环保和经济发展的确存在着技术层面的矛盾。在既要快速发展经济又要大幅度节能减排的今天,进行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

20年来,北三台油田钻井143口,开井119口,总共生产原油403万吨。

2009年,在沙丘3井东部,又有三口稠油老井恢复了生产,使用了稀油掺稀技术进行生产。这是在依靠科技深化老区挖潜。在准噶尔盆地各个油气田中,北三台油田虽然储量不是很突出,但却得益于科学的开发。所以,到目前为止,北三台油田的采出率已经达到21%,这在低渗透水敏性油藏中,已经是较好的成绩了。

上一篇:解晓东 爱,让生命音符悠扬 下一篇:邱思婷 展翅欧洲的“东方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