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 “亏”的是险企还是车主

时间:2022-07-01 03:52:46

交强险是强制性险种,其费率一直备受关注。日前中国保险业协会公布的国内30家保险公司2009年度交强险审计报告显示,该年度,交强险共亏损29亿元,而有的保险公司却获利不菲。

当前的交强险费率究竟是高还是低?审计结果似乎让问题成了无解的悬案。

有人欢喜有人忧

交强险是“肥肉”还是“鸡肋”?不同的保险公司答案截然不同。

对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而言,交强险业务堪称一个亮点。审计报告显示,去年该公司保费收入进账67.67亿元,赔款45.33亿元,再扣除21.06亿元经营费用,加上交强险分摊的2.57亿元的投资收益,算来全年赢利3.84亿元左右。报告显示,该公司最近3年交强险业务连续实现盈利。截至2009年年底,平安财产共从交强险业务上赚得15.45亿元。

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的交强险却似乎变成了负资产。审计报告显示,人保财险的交强险业务去年亏损12.24亿元,将该公司前3年攒下的24.59亿元的交强险获利“吃”掉了一半。而人寿财险去年交强险亏损4.79亿元。该公司2007年及2008年度也同样亏损,截至2009年年底,亏损总额累计已达6.94亿元。

交强险亏损有疑点

中国保险业协会公布的数字称,2009年度全国交强险经营亏损29亿元,其中承保亏损53亿元,投资收益24亿元。交强险2006年7月1日推出,到2009年底,累计经营亏损8.5亿元,经营亏损率0.5%。中国保险业协会的结论是:交强险“盈亏基本保持平衡”。

但仔细翻看各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一些公司交强险业务出现亏损似有疑点。

人保财险“交强险损益表”显示,该公司去年的交强险保费收入250.2亿元,亏损12.24亿元。报表显示,去年人保财险的交强险专属经营费用达41.3亿元,占当年保费收入的16.5%;而平安财险去年的交强险专属经营费用为9.5亿元,占当年保费收入的11.9%。

人寿财险的“交强险损益表”则显示,去年该公司提取了“未决赔款准备金”10.7亿元,占保费收入的46.8%,远高于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9.8%和11.8%的提取比例。

保险业内人士分析说,很多保险公司将商业车险成本混入交强险,甚至将营业支出和管理成本也都算在交强险上,造成了交强险的亏损现象。同时,交通事故不合理的定损和赔偿或是造成交强险巨亏的另一原因。不过,“实际原因可能更为复杂”。

私人用车最赚钱

交强险把车型分为9大类,费率各不相同。从各保险公司公布的不同车型交强险“分部报告”看,在9类车型中,“家庭用车”和“摩托车”盈利面最大,它们均是以个人自用为主体的车型。其中,平安财险和人保财险在家庭用车业务上去年分别盈利4.87亿元和3.93亿元,在摩托车业务上则分别盈利0.16亿元和1.57亿元。而营业客车及挂车的交强险业务普遍亏损。

业内人士认为,交强险至今已运营近5年,可以根据运营情况对不同车型的费率进行调整,以免出现优质客户补贴劣质客户的问题。对出险率低、赔付率低的车型,费率应适当下调,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的车型,费率则应适当上调。他同时也指出,费率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作为参考,不仅要考虑行业的发展,还要考虑社会效果,因而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外,目前交强险业务不设门槛,各保险公司都能做,看似公平竞争,实则于车主无益。此次公布的30家公司的审计报告显示,有的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不过四五百万元,出现亏损并不奇怪。虽然它们的亏损暂时不用车主埋单,但论及交强险费率究竟是高还是低,这些保险公司无疑都会站到车主的对立面。

■点评

高成本从何说起?

文 / 庞岚

在去年一年交强险经营亏损29亿元之后,有媒体报道,记者从交强险审计报告中读出疑点:有的保险公司获利不菲,有的保险公司却陷入亏损。此外,“家庭用车”盈利面最大。

亏损往往意味着涨价,虽然保监会说暂不调基础费率,但是有的省,例如浙江,准备把7种交通违法行为与交强险挂钩。提高违法成本无可厚非,但下调的最高比例是50%,上浮的比例竟然高达300%。

交强险设立的本意肯定不是为了赚钱,和“绿坝”软件一样,它的出现是想为大家筑起一道保障。但是具体的做法,却是交给了保险公司去“经营”。经营会有成本,成本则包含了各种因素。例如两个开小卖部的人,一个骑人力三轮进货,一个开汽车进货;一个是自己和老婆轮着站柜台,一个是单雇了俩人站柜台,其成本就完全不同。

据报道,虽然交强险总体亏损,但中国平安去年却赢利3.84亿元左右,三年来共计从交强险业务上赚得15.45亿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这两家国有企业,在交强险的经营方面则成了“负资产”。显然,交强险的“亏损”和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无关系。

也有专家分析,国有保险企业承担了一些其他保险公司不愿承担的业务,所以业绩受到了影响。但是翻翻今年上半年的新闻,襄樊的市民买交强险时遭遇“搭售”――必须同时购买商业险,就是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而江苏宿迁的货车司机被告知不能单独购买交强险,则是在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

显然,国有保险企业的“觉悟”未见得比其他公司更高。而且,即便不计较交强险本身的盈亏,这种不买不能验车的险种在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也成了一种重要的“道具”――可以用来胁迫车主购买其他的、更赚钱的产品。

再退一步说,即便是亏损,也该分得更细一些。据报道,号称亏损的人保财险,在家庭用车这一块也盈利了3.93亿元。那么交强险究竟是在哪方面亏了呢?其实早在去年,就有报道说2008年拖拉机交强险赔付率高达122%,原因是纯粹从事农耕作业的拖拉机投保率很低,而多数投保车辆均为从事货物运输的“变形拖拉机”。

非法运营的拖拉机拖了交强险的后腿,为什么家庭用车也要跟着受累?其实在北京等堵得一塌糊涂的大城市,别说交强险,除了划痕恐怕别的车险都巨赚。

上一篇:“天使翅膀”的七宗罪 下一篇:黄钻 彩钻家族中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