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7-01 03:38:49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动手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与教材专业建设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构建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探讨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创新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科技群无不需要计算机的辅助和配合。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何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是困扰计算机教师的直接问题,本文就该问题做了新的观念论述。

计算机学科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课程,也是必修课程。但是现今培育重点开始转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即大众化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大学新生入学时在计算机了解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在许多的大学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即使是在入学前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学生也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利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和QQ网络即时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没有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方面的意识,搞清楚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和主要作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公共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为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在思维上、技术上和理论上提供必要的基础。

下面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础部分,也就是理论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组成知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多媒体基础知识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实践部分,也就是操作方面,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恰恰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如中英文录入技术、现在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0或者是Windows XP的使用方法、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里面的Word文字处理技术与Excel表格处理技术、常用软件使用技术和计算机维护维修技术、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技术、简单的图形图象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等。这些内容是高职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高职计算机教学与其他类学科的教学既有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也有运用它、学习它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就目前比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一是注重教学资源。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颇具规模,组织学生通过授课课件(包括许多教学软件或者光盘)、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资源,把课堂教学(包括实训)与辅助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注重学生个人自学。前面提到过,许多高职院校学生进校时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另外,也有许多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比较简单,没有必要教师都讲解和实训,要发挥学生自身学生积极性,许多内容可以采用教师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练的办法完成。长此以往,会增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归纳、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三是注重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完成实际应用问题而总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回顾以前的知识,综合运用,增进才干。通过案例不仅可以消化和巩固以前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其综合运用技能,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案例教学将现实问题和书本知识紧紧地融合到一起,缩短了两者的差距。比方说,我是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打印新生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需要将Office办公软件里面的Word和Excel结合运用,使用邮件合并的功能将学生的姓名、性别、考号、家庭地址、邮政编码等各项信息很快并且正确无误地显示出来。

四是注重实践演练。通过组织学生实际参加项目设计,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教学任务,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途径。如讲授计算机Office办公软件里面的Powerpoint幻灯片软件,就可以通过给一个公司做产品宣传方面的幻灯片的全过程来加强学习。这里面用到的不仅是平时的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对这个幻灯片的构思、外观、内容等方面的掌握和理解。既要做到美观大方、内容充实,又要让人看了印象深刻,起到一个好的正面的作用。

五是注重模块教学方式。模块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专题间超链接的学习,即在打破原有陈旧课程体系基础上,根据实际学习中所包含的各项技能标准要求,确定知识点,组合成基础模块、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岗位模块、选修模块,不同模块的有机组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知识需求、对专业爱好而自觉学习的动力,最终达到教书育人、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点

1.强化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各门课程中都独立设置了实践课程和综合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开设丰富的多样化教学资源

建设和开发讲义和教材、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网络课程、试题库、多媒体课件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软件,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媒体相辅相成,可满足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3.培养一支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在学历上应该要求主讲教师具有硕士或更高学历。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及工具发展较快,学校应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计算机基础业务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高职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总之,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全面改革与创新,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2005,10.

[2]周兴社.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回顾与启迪.2005,3.

[3]周安宁.文科计算机教育的“自助式”教学模式.2005,5.

[4]卢湘鸿.计算机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丁爱萍.计算机公共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流行现象 下一篇:早期的基督教和儒家在人性论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