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龙:上桥不为讨掌声、喝饮料!

时间:2022-07-01 02:55:50

郑龙:上桥不为讨掌声、喝饮料!

“每一个人跳桥都有原因,不可能李嘉诚去跳,财神爷上去撒钱。”广东高州农民郑龙曾在5月间两次“跳桥”。“跳桥”被视为一场“表演秀”,但“跳桥者”上桥的背后动因,却被媒体有意无意地忽略掉。

5月8号的早晨,珠江起了轻雾。

郑龙被一阵噩梦惊醒。昨晚,他和衣而卧,和一群流浪汉躺在天字码头的小花园里。

他再无睡意,起身背上双肩包,一个人拄着拐杖,找了一间公厕,对着镜子刷完牙洗完脸,才5点多。

郑龙,30岁,广东高州农民,这是他到广州的第4天,也是他第4次来广州。18岁读高中时,他感觉左腿总是咯吱咯吱地响,24岁时,发现是长了骨巨细胞瘤,治疗需5万元。家里每年的收成就是2000斤香蕉,人家的一斤能卖七八毛,他家的两三毛还没人要,“我的香蕉很丑,没钱买肥料,没有人工、技术。我母亲不认字,我是一个会吃饭不会做活的植物人,帮不上忙。”

郑龙捧起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佛经,身为“大难之人”,他渴望获得外界关注与帮助。2006年起,他在家里的黑白电视里,先后发现了“助人为乐”的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和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主持人郑达,他赶到广州找到他们,难题未能解决。

5月1日,他又进了高州医院,治疗费。下从5万元涨到了十几万元,“这是个跳桥价”。郑龙决定再上广州碰运气,一是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看看治疗费有多贵,二是“跳桥”吸引记者注意,“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跳桥,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当官的(警察)和一个背小孩的。医院里有人跟我开玩笑。说如果我上海珠桥有没有人理我。”

广州沿江路上,一位患有骨质增生的阿伯给郑龙一条建议,“海印桥太高,去不了海印桥就去海珠桥啦。”

郑龙拄着拐杖,沿珠江朝一里地外的海珠桥进发,路上车少人少,他边走边在嘴里反复默念“南无阿弥陀佛:救苦救难、大慈太悲观世音菩萨”,以前,他每天起床都要念上10遍,今天,他忘记了数数。

上桥

6点左右,郑龙沿扶梯走上海珠桥。

除了3名在打盹的保安,桥上没什么人,也很少车。郑龙沿人行道从桥北走到桥南,他瞅了瞅南北两头的钢架,觉得南桥头没那么陡,便走向中间的车道,放下背包、拐杖,脱掉凉鞋,身上像突然拥有了巨大的能量,扶着钢架向上爬,并不费劲,一下就上到5米高。

天色亮起来,珠江水安静流淌,广州城渐入喧嚣。没有人注意桥上爬了个人。

“如果守桥的人来劝我,我也求他放我上去。不跳桥没有办法,没有人理我。”郑龙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4月以来海珠桥的第9个跳桥者。

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市区南北交通重要枢纽之一,羊城八景“碧海丹心”的组成部分。海珠桥有70多年历史,主桥仅183米,走路不用3分钟,踩单车不用1分钟,开车不用10秒钟。海珠桥的治安以桥中为界,北段归越秀区人民街派出所、南段归海珠区滨江派出所和海幢派出所。

有媒体统计称,2D04年至今,广州珠江同江面桥梁跳桥事件为:人民桥5次、解放桥4次、海印桥3次。海珠桥为其中之最,仅今年上半年,便发生18宗“跳桥事件”,其中4月1日至6月2日,就有15亲。“跳桥者”中有包工头、农民、妇女、警察、病患、小职员、举报人,“跳桥”事由或为讨要欠薪、工程款,或因遭遇肇事逃逸、老板迫害,或因果林被毁、商铺被占、房屋被拆、塘鱼被毒,或为生计、医疗纠纷、幼儿走失,除5月21日包工头陈富超被退休老伯赖健生“见义勇为”推下桥,致右手及腰椎骨折外,其余“跳桥者”短则1小时长则5小时被救下,无一伤亡。

“爬桥也要看天气,出猛太阳没人爬,刮风下雨没人爬,天气凉爽的阴天多一些人爬。”海珠桥守桥队队长高顺新总结出这样一条“跳桥”的气象规律。

谩骂与掌声

“又有人跳桥了!”

一个30多岁的妇女从人行道上经过,嘟哝了一句。一名男子在公交车里朝桥上的郑龙挥手。

“上次化州的陈富超跳桥,是在南边还是北边?”6月3日,郑龙在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时,突然冒出一句。

“南边。”

“那个推人的老伯杀气很重l我那次(气垫)应该有气(郑龙笑),高州人都说,陈富超是看见我跳才学我的。”

40分钟后,7点多时,警车、消防车呼啸而来,桥面封堵,路人聚集。

云梯车升起,一名警察和一名消防员谈判:“你快下来。”

“下去没用,有什么好处呀。”郑龙继续向上,一直爬到桥顶。

他感到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却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于是对警察说:“这个桥我也能上,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海珠桥也非好汉。”他接着说:“海珠桥一起一伏,就好像海上的波浪,今天没人来,以后有人来,你守住这个桥,守不住人的心。”

郑龙跟警察诉说自己的病情,讲周易,讲佛经,说自己放在桥下的背包里带了皈依证和孟浩的名片,并让警察帮忙找郝达,找医院签合同,帮他治好病。警察没有答应。

郑龙没吃早餐,消耗了很大体力,于是提要求:“我这几天喉咙有点痛,我有猪流感、肺结核,给我买瓶健力宝、凉茶来。”半个小时后,警察送来一罐红牛,他喝了个精光,完全忘记了家乡人“不要吃陌生人东西、要把自己事情说出来”的叮嘱。

“在别人眼里,我在上面只是为了喝饮料,什么事也没有做,下面记者不知道,路人不知道。”郑龙有些难受。

有路人谩骂:“你跳呀跳呀,要死就快点下来,别堵住条路!”“靓仔,快跳下来吧,不跳,救护车要开走了!”“想死就跳楼、去跳江!”“银河公墓欢迎你!”

“要跳可以,要不你也上来我们一起跳,你敢跳我也敢跳。警察局签合同,给我一两百万,我就可以跳。”郑龙觉得骂人者怀着“爱死不死”、“不要来这里麻烦我”的心态。

当救生气垫打开的瞬间,郑龙哭了’“我想起自己的亲人,父亲、两个大伯还有一个堂哥是得鼻咽癌、大肠癌死掉了,去年2月一个大伯来广州死掉了,是舌癌。我想到我不小心跳下去不死也更加残废,医不了就会完蛋。”

耗了三四个小时,郑龙、警察和路人都累了,警察劝他,“下来,下来就有掌声”。郑龙害怕被骗,“有人对我有敌意,叫他们先鼓掌,证明给我看。”桥西有几个人鼓掌了。“掌声不够大,要再给我唱歌,再给我鼓掌大声一点,要整个桥上的人鼓掌。”

近10点,郑龙终于被扶下桥来。记者们围上来:腿不能走路,是不是断骨了?怎么不出声,是不是刚才喝了什么药?

事实是,郑龙一口浓痰上涌,堵住喉咙说不出任何话来,就被塞进了警车。

因为频繁的海珠桥“跳桥”封路“阻住地球转”,有上班族迟到罚钱,有女白领差点丢掉一份新工作,有患者差点延误治疗,有学生迟到罚站,有模范员工丢掉两个月全勤奖。

有媒体算了一笔成本账,海珠桥上_人跳

桥,需出动水警、消防警、交警、派出所民警、医生护士、媒体、围观市民等数十人至百人,消耗的警力可破21宗案,近1.6万辆车受阻。4.8万人受影响,损失达100万元。

僵局

当天被救下后,郑龙在滨江派出所待到了晚上11点58分,其中有四五个小时,他都是在相片和笔录上摁手印,“就算是签1000元的合同也不用那么复杂”,郑龙受到的处罚不过是名义上的一张罚款单和5天的治安拘留。当晚,他又回到天字码头。和流浪汉们睡在一起。

次日,他翻开报纸,“报纸拍到我的样子不是很清楚,《信息时报》把我写成了一个害群之马。”他开始骂娘。

5月10日,他跟着流浪汉们去一德路一家教堂讨钱,结果被城管打了,“想不到我跳桥出名了,还有人敢打我!”他很窝火。

5月11日早晨,坐在天字码头的郑龙突然发现海珠桥上又聚满了人,“上一次,报纸和电视对我的事情还不了解,不知道我因为什么上去。如果再有人跳桥,我就有机会说清楚我的原因,机会真的来了!”

桥上一个小身影似乎快要跳下来,郑龙拄着拐杖加快脚步,路上,一个阿伯递给他1块钱,“在广州,我的运气一天一夜都不一样,一会儿在天上,一会儿在地下。昨天,城管打我,我就像蚂蚁一样被踩死也没人理;今天,有人拿钱给你,又碰上有人跳桥,记者又要来采访我,这是好事。”

郑龙赶到海珠桥上时,警察已经带走“跳桥者”,只剩下一堆扫尾的记者。

他喊了一句;城管打我,我也要跳桥!

有一个记者认出他来:你不是上次跳桥的吗?很多记者的镜头迅速围了过来,郑龙退后两步,趁机从包里拿出残疾证和病历,仔仔细细讲了一遍。

“这段时间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爬海珠桥?”《新周刊》记者问。

“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多大的怨,多大的苦,你_上去,不管是支持的人,还是反对的人,他们都要来关注你。”郑龙说。

“跳桥者能被理解吗?”

“我全部理解,我知道,每一个跳桥人都不是自愿的,肯定都有原因,不可能李嘉诚去跳,财神爷上去撒钱。”

“他们做得对吗?”

“我还是支持他们多一些,即使不对,我也支持。”

“除了跳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跳桥者的问题吗?”

“我也想找更好的办法,但找不到。如果我不跳海珠桥,就没有记者来关注我,没人认识我,一点机会都没有。我跳桥最终的结果、最好的希望就是有好心人出钱治好我的病。”

“怎样才能阻止跳桥事件再次发生?”

“想办法多点关心跳桥者,多点关心有苦难的人。有什么困难投诉,不要互相推诿,几十个部门都不给解决。跳桥人的问题不解决,永远会有人跳桥。有人曾叫康熙修理长城,康熙说,劳民伤财,人心修好了还用修长城吗?修德安民!”

海珠桥:城市“新媒体”?

5月21日,陈富超爬上海珠桥,声讨自己被欠下的450万元工程款,没曾想,过路阿伯突破警方防线爬上桥来,以“握握手,交个朋友”的借口将其一把推下,陈富超摔在未充好气的救生垫上,右肘关节粉碎性骨折,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

在此之前,跳楼、跳桥事件并不鲜见,但是,阿伯“推人”及“敬礼”的戏剧性意外让媒体陷入到一场报道与评论的亢奋中,媒体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意外”上,却有意无意忽视了“跳桥者”真正动因的“常态”,《新周刊》还原两次“跳桥者”郑龙的心路历程,就为还原一种“常态”严格说来,“跳桥者”称之为“上桥者”更为恰当,因为他们并非绝望的自杀者,而是在自身维权屡屡碰壁时上桥表达个人利益诉求,期待媒体注意,渴盼清官特事特办。

他们为何爱爬海珠桥?

理由一:易爬。海珠桥不同其他拉索桥,是“M”形三孔连续自锚式悬索吊桥,南北引桥铁架弧度未超45度,最高处不超10米,连老婆婆都可以上去,不用一分钟就能上到顶,拦都拦不及。

理由二:方便表达利益诉求。桥梁横梁便于展示横幅和抛撒传单,适合分腿坐卧休息和谈判。

理由三易受媒体关注,桥梁正下方即是机动车道,铺设救生垫,开启牵引车实施救援时必须封路,交通受阻动静大,受关注度高。广州媒体逢“跳”必报,引发海珠桥症候群效应:5月12日,受困于此的《广州日报》,《信息时报》作出承诺,并向同城媒体发出倡议,对类似事件不再报道。

理由四:处罚轻。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在5月14日的通报中称,广州警方今年共处理海珠桥“跳桥”事件15宗,其中8人依照《治安处罚法》做出了5到10天的行政拘留处罚其他人员处以警告。至今最为严厉的处罚是,“跳桥者”陈富超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推人老伯”赖健生涉嫌“故意伤害罪”,取保候审,一年内需每月前往派出所报到一次、海珠桥只不过是因为媒体持续关注,偶然成为了城市“新媒体”。一个被普遍忽视的问题是,海珠桥“跳桥者”上桥所表达的个人利益诉求和个人困境,事实上并未因“跳桥”之举而被解决或改善

譬如陈富超,“跳桥”骨折之后,“欠款方”辩称,自己根本未欠陈任何款项,相反还要告其诽谤罪,“欠款方”和“推人阿伯”赖健生均不愿承担陈富超至少3万元的医疗费、这成为陈的一个新难题。此外,左腿残疾的郑龙虽获媒体关注,但其真正的难题――巨额手术医疗费仍无着落。

2009海珠桥连环“跳”不完全记录(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1月

1月15日

跳桥者20岁男子

事由:讨要欠薪

注:封路1小时,获救

2月

2月8日

跳桥者:30岁女子

事由:不详

注:南往北封路半小时、获救

3月

3月16日

跳桥者:中年男子

事由:所养塘鱼被毒死

注:双向停驶20分钟,获救

4月

4月1日

跳桥者:台山市农民卢

金德+1名女婴

事由:妻子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

注:获救

4月8日

跳桥者:南海谭姓男子

事由:被老板迫害

注:封路3小时,获救

4月14日

跳桥者:惠州周姓两兄弟

事由:家中200亩果林遭人砍伐

注:封堵一个半小时,获救

4月21日

跳桥者:花都男子

事由:生计问题,想政府照顾

注:封路一个半小时,获救

4月25日

跳桥者:“两杠三星”警察

事由:不详

注:上桥2小时,获救

4月28日

跳桥者:惠州郑姓男子

事由:医疗纠纷

注:封路2小时,获救

5月

5月2日

跳桥者:广东增城男子

事由房屋拆迁赔偿不合理

注:封路1小时,获救

5月3日

跳桥者:广西罗姓男子

事由:4岁儿子在广州三元里走失

注:获救

5月8日

跳桥者:广东高州郑龙

事由:求助治疗左腿骨巨细胞瘤

注:上桥4小时,获救

5月11日

跳桥者:浙江籍叶姓男子

事由:讨要货款

注:封路1小时,郑龙欲再次“跳桥”,被劝下

5月21日

跳桥者:广东化州包工头陈富超

事由:讨要450万元工程款

注:封路5小时,退休阿伯赖健生推其下桥,致其右肘、腰椎骨折

5月25日

跳桥者:50岁老人+1岁幼童

事由:不详

注:被劝下

5月27日

跳桥者:黄埔中年男子

事由:举报“黄、赌、毒”遭人毒打、未获赔偿

注:1小时后被劝下

6月

6月2日

跳桥者:山西籍五句男子

事由:深圳商铺遭人侵占

注:他怕再遇“推人阿伯”,用腰带将左腿绑在桥梁上,1小时后,消防员挠痒痒将其救下。

上一篇:“第四类院校生”的自我救赎 下一篇:施罗德谈《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