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30 08:53:15

对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予以重视,大力扶持,但是该行业仍然面临困境。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与当代社会环境发展不对称、类别发展不平衡、后继乏人等问题严重阻碍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应深入分析问题,发挥传统工艺美术独特的优势,不断扶持、创新、宣传,以便更好地保护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推动南京市文化产业的大繁荣。

关键词: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困境

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个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产业,它的存在和发展具备了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予以重视,大力扶持,老艺人能够获得国家补贴,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数量日趋增多,南京市政府还专门为艺人提供甘熙故居这一创作平台。可是即便如此,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仍较为滞后。在南京市政府重视与扶持的条件下,该行业陷入何种困境值得深思。

一、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1.与当代社会环境发展的不对称性

由于机械化大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工艺美术行业不仅在生产方式上无法跟上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步调,而且其产品在样式、风格等方面与当代大众审美要求不相吻合,传统工艺美术与当代社会环境发展存在不对称性。

在生产方式方面,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存在封闭性,主要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技艺。然而学习和领悟一门工艺就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技艺学成后,制作一个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少则几个小时,多则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例如南京金陵竹刻传人赵荣,她的手艺是祖父赵德桢传授的,经过20多年的练习技艺才纯熟。现制作一件竹刻艺术品,选购材料等准备工作就需几个月,雕刻更是个精细活,仅仅工序就有十多道,因此竹刻艺术品的制作成本相当高。虽然售价也高,可是销路却不好。这与现代生产观念“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经济利益”完全背离,精工细作无法获得与之相对应的回报。

在产品样式、风格方面,传统工艺美术追求含蓄内敛、淡雅自然,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变化很快,特别是年轻人,追求时尚与个性,更不会对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流露的古典韵味产生兴趣。

2.类别发展的不平衡性

目前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品企业中销售额较高的主要有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南京宝庆首饰总公司、南京王殿祥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线金箔总厂、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2010年南京市工艺美术产品销售额约22亿元,其中珠宝首饰类和金箔类分别约占总额60%和25%,云锦约占总额5%,其它三大类别的30多个品种,仅占总额10%。

由此可见,珠宝首饰类、金箔类、云锦类销售额占工艺美术产品总销售额的90%之多,而其他类别品种却几乎没有市场。例如金陵竹刻,在销售过程中,顾客听到一块竹子要几百上千元,都拒绝购买。因此,南京市不同类别工艺美术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3.传统技艺人才稀少,后继乏人

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缺乏技艺人才,特别是大师级人才严重缺乏。被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南京有6人,苏州有21人,扬州有25人,无锡有23人。从以上数据来看,南京市大师级工艺名人与周边几个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南京地方特色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还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问题。由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收益慢,市场又逐渐萎缩,所以年轻人即便对它有兴趣,也不会作为自己的职业。例如江苏省非遗传承人、绒花艺人赵树宪迟迟找不到接班人,绒花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赵树宪说:“一件绒花艺术品往往需要一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而现今社会就业压力非常大,即便有人对绒花感兴趣,也会顾及到工资待遇等问题而放弃,不会把绒花当做一门职业来做。”

现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有些已无法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加之找不到徒弟,传统技艺后继乏人。

4.规模差距、群众知晓率低

南京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规模与苏州、无锡、扬州等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南京工艺美术产品的销售总额仅与苏州刺绣、宜兴紫砂器皿年销售总额相等。南京市产业化、上规模的项目也相对较少。目前,南京市工艺美术品牌产品项目主要有3个:一是南京云锦;二是南京金箔金线;三是宝庆银楼的金银首饰。

其他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由于市场萎缩,发展滞后,群众知晓率低,更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与知名度而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例如南京绒花,大约只有10%的人听过并且见过南京绒花,有25%的人只是听说过,而高达65%的人从来没有见过或是听过。由此可见,南京市大量传统工艺美术群众知晓率低,品牌意识淡薄。

二、总结

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体现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必须加强对它的保护与研究。首先,应当重视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形式和题材的创新,使传统工艺美术能够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环境发展相适应;其次,着重扶持如金陵竹刻、绒花等发展相对迟缓的传统工艺美术,缓解类别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并给予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艺人更大的政策扶持与经济补助;最后,应加大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宣传力度,扩大群众知晓度,发展更多产业化、上规模的品牌产品项目。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必会在各方努力和支持下,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迎来更为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苏.《浅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大众文艺出版

社.2010.8

[2]李涵,李元俊.《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

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3]张月东.《现当代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困难与应

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第12卷第四期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96

上一篇:对新媒体时代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分析 下一篇:浅谈日用陶瓷的艺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