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完善劳动法律体系以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

时间:2022-06-30 07:10:47

浅议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完善劳动法律体系以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

摘要:目前国家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法律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已经变得更加复杂,现实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的频繁发生,其表现形式有工资拖欠、克扣现象普遍存在;社会保险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部分劳动者的社保缺失;超时加班现象也很普遍;劳动侵权纠纷救济制度尚不够完善,这些都暴露了我国劳动立法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我国劳动立法及司法制度应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本文针对劳动法所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劳动法 社会保障 劳动者权益 工资保证金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但是在现实中,基于种种原因,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往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资拖欠、克扣现象普遍存在;第二,社会保险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部分劳动者的社保缺失;第三,超时加班现象也很普遍;第四,劳动侵权纠纷救济制度尚不够完善。根据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来划分劳动力市场的具体分布。在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为农业,由于我国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所以该产业中不存在大量的劳动关系。第二、三产业为工业和服务业,里面存在大量的劳动关系。特别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非技能劳动者 ,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 求职者往往是穷人、年轻人、农民工、妇女等。这些工人在劳动关系中的权益最容易收到侵害。从现实情况分析可知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自身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劳动力资源过剩,我国人口众多;(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是相互对立的;(三)劳动者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劳动者自身的局限性也使他们处于于弱势地位而导致劳动权益容易受侵害;(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现象经常发生;(五)劳动监察执法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六)现行《劳动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不够 。劳动合同法颁布时,不少企业就有反对的声音,并极力阻止该法的实施,生怕实施该法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便开始突击裁员,使得突然间职工失业率大幅上升。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文针对我国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

首先,应当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修订《劳动法》,同时吸收各级政府部门积累的成功经验,借鉴当前国际劳动立法的先进思想,为修订劳动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尽力弥补劳动立法的空白。

其次,应该用单行法律法规来补充《劳动法》的未尽事宜,制定如“集体合同法”,“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法”,“工资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单行条例,以查缺补漏,尽快健全劳动法律体系。促使我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二)建立、健全人性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形式下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的比重仍然很大。他们的工作不稳定,一旦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了生活来源。为了工作, 他们必须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极低的工资待遇。对此我们只有通过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实现覆盖面广、功能齐全,全方位、人性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优质的服务功能,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保证劳动纠纷得到司法救济,健全法律援助制度

实践中,劳动者在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权益时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诉讼成本过高。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能因没有能力承担昂贵的诉讼费用而无法立案或撤诉。所以强化对劳动者的司法保护就应该在便利诉讼和减少诉讼成本、简化诉讼程序等方面入手,使劳动者可以消费得起法律服务。为此,我J为应该从立法上完善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机构建设,队伍建设,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大力发挥“小额诉讼”和调解程序解决劳动纠纷的效用。在完善司法程序的同时,还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可以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简化申请程序,赋予法律工作者更多的援助义务。使得更多的经济上有困难的群众也能获得相应的法律服务。

(四)加强劳动监察执法

加大劳动行政监察部门的监察执法力度,建立监督体系,严加惩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规范企业行为。劳动监察应当综合运用各种行政措施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劳动监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经常发生违法行为,侵害劳动者权利的用人单位上;大力查处和惩办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辞退劳动者、无故强迫加班、不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拖欠社会保险费、克扣民工工资等不法行为。积极转变工作方式,采取接受劳动者举报进行查处与定期和不定期到企业进行检查督促相结合,发现企业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于经督促或责令整改的仍不整改的加重处罚或采取强制措施,下决心纠正用人单位的各种违法行为。营造用人单位依法办事,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让资金保障制度真正发挥效用

建议某些行业可以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理该领域内拖欠工资的行为,而且在产生劳动争议时可以对有迫切需要的民工工资先于执行。

建立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使民工工资有了保底钱,能有效遏制和防止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真正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一旦企业发生欠薪问题,管理部门就可以动用这笔资金给工人们支付工资,使工人们再也不用为拿不到工资而担心了,劳动行政执法由被动变主动,改变了以往执法部门被动追讨出了力还讨不了好的局面。此外,还可以建立信用机制,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应提高保证金额度。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拖欠纠纷的产生,避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冲突恶化,还可以防止欠薪引发的暴力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综上,我国已经制定并颁布了《劳动法》等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立法以保障工人的权利和利益为宗旨,以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目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也日趋复杂化,经常在实践中发现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暴露了我国劳动法的缺陷与不足。我国立法及司法制度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针对劳动法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光有法律制度还远远不够,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相应的措施,落实制度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要积极建立相应的、严密的监督机制及配套措施,促使制度落到实处。劳动行政执法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要防止和杜绝“灵活处理”或“弹性处理”的行为,避免让一些企业有可乘之机。要建立工资支付情况档案,经常跟踪检查企业的工资发放情况,一发现拖欠现象就要及时执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免得积重难返。要加强督促用人单位与民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增强雇佣双方依法办事、依合同履约的意识。要建立健全用人单位的信用体系,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欠薪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要建立欠薪责任追究制度,对在企业用工行为中存在弄虚作假的,拖薪,欠薪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 工资保证金.百度百科收录.【http://】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4月3日通过.

[3] 范战江、石美遐.《新编劳动争议仲裁案例》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 胡彩霄.《劳动法精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郑爱青.《劳动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参见郑爱青.劳动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

作者简介:史雪丽(1987.01-),女,汉族,河南人,法学硕士,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

上一篇:椭圆上四点共圆充要条件的一种简易证明方法 下一篇:浅谈Photoshop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