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 读实 读趣

时间:2022-06-30 06:12:25

记得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不是一堂好课!”朗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的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朗读的兴趣。”当前的语文教改中,一些专家指出:一定要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训练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除了“汉语拼音”,余下的便是8个识字和12篇阅读课文了。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对刚入学的蒙童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此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各位共享。

一、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经过6个星期的汉语拼音学习,小学生便进入了阅读训练阶段,此时的课文虽然大多是短小的韵文,又都是“双行阅读”,但由于他们的拼音技能还不熟练,识字又少,所以学习阅读困难极大,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情形,因为他们虽然不认识字,但记忆力特好。所以对一年级小朋友进行的朗读训练应是最初步的,好像大人教婴儿学走路,要搀扶着,哪怕能走上一步两步也好。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要急于求成。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习惯细

刚入学的儿童由于所受的学前教育程度不同,语文基础差异较大,但也有共同的缺点,如读书时姿势不雅,拿书方法不对,往往把书躺在桌上,整个身体趴在桌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求学生读书时尽量做到腰背挺直,双手拿书,把书呈60度角左右竖起,离开眼睛一尺左右。

2.要求细

在学生开始读第一篇课文时,就向他们明确指出,读书不能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改一个字,要学生把每个字看清楚,把每个字读清楚,做到字字响亮,而且还要注意不能唱读,同时我要求学生要做到“四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即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指指到,嘴巴读到,也就是要求学生放慢速度,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字字读真”。进行这种朗读训练,学生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念在口里,记在心里,让学生一字一字地读正确,为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打好基础。

二、实

1.指导实

一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少,认识的字也比较少,文章中的长句就成了他们的负担,多读一个字,少读几个字是常有的事。这时,教师就要加以耐心的辅导,首先要把文章中的长句分成几个词或几个词组,教孩子在句子中画上隔断号“/”,一个词一个词地让学生跟着读,特别是陌生的词汇,需要多读几遍,才能读顺、读通,接着是两个词或三个词连起来组成一个表达通顺的词组让学生跟读,最后再让学生跟读完整的长句。如《看》中“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么长一个句子的朗读,就要这样慢慢训练。

2.范读实

善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一年级的朗读教学中,范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能激起他们的欲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朗读中停顿、重音、语调变化等技巧的培养一定要靠教师实实在在的范读来引领,不断地口传身教,强化读的技能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低年级的每篇课文都离不开老师的范读。

三、趣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朗读训练就一定要饶有趣味,朗读形式就一定要多样化。一年级的课文都写得很美,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时,不妨让他们一边朗读,一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即兴加上一些表演动作。学生边读边表演,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这样,不仅使小朋友加深了对课文的感受,而且受到了美的熏陶。

1.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小河与青草》一课,让学生分角色当小河、青草,说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2.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雨点》一课,让学生一边想象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如朗读《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学生想象的画面非常生动,远远出乎我的意料。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大象能力。

3.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4.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最佳朗读员”“最佳朗读小组”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一年级的朗读训练要从一个音节,一个字的慢读起步,通过分层次、有步骤地扎实训练,逐步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训练过程一定要“细”、“实”、“趣”,这样持之以恒,必将会形成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

上一篇:关于“望夫石” 下一篇: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