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故乡》的主题思想

时间:2022-06-30 06:05:18

试论《故乡》的主题思想

摘要:小说《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智勇兼备,充满生机活力的少年闰土和木偶人一样的中年闰土前后二十多年的变化。写出了闰土们身受超经济剥削和残酷的精神压迫的血泪史,批判了封建礼法关系,等级观念对人性扼杀的罪恶,塑造了"我"这一寻找"新的生活"的探求者形象,以深奔的哲理向读者激情地召唤:希望之路就在探求者的脚下。

关键词:初级中学;课堂教学;《故乡》主题;勇敢探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82-02

每当我读到《故乡》时,总令人不禁想起鲁迅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七言绝句简直就像是《故乡》的写作提纲,身居异地的游子,常常思念家乡,故乡的影子时时回荡在心头;但是真的回到久别的乡土,"我"看到的却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心不禁悲凉起来,少年时亲密无间的友伴,经过二十多年岁月的洗礼,生活的折磨,他们再也无法理解"我"的心情。我们之间已经有了一条难于逾越的鸿沟,有了隔膜。闰土的变化,让"我"深深的认识到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礼教、等级制度,已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感情,遏制了人们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流,所以必须要摧毁它,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同时也表明了"我"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去探索解救祖国出路的决心。

童年的闰土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使"我"在二三十年后,还将他视为美丽与希望的象征?只要当母亲一提起闰土,脑中就幻映出如童话般的美景。这个"小忙月"为什么能使一个"小少爷"如此怀念和神往呢?实际上,《故乡》一文中写了两堵"墙":一堵是用四面高墙围成的生活空间,使"我"成为井底之蛙的有形的高墙,另一堵是用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来教育我们无形的高墙。而童年的闰土是一位帮着"小少爷"折墙的英雄。在没有认识闰土之前,"我"这位封建家庭的"少爷"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接受的是封建家庭的教育方式。"我"就被囚禁在这四堵高墙筑成的监狱之中。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长辈对我的教诲是非常管用的,所以,我也理所当然地遵从读书人家的治家的家教。在这样的高楼深院之中,又加上封建家庭教育的思想束缚,"我"这个"小少爷"不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吗?正是闰土这个智勇兼备的"小忙月"帮"我"拆掉了高墙,将"我"带进了海阔天空的新境界,那是一个五彩续纷、辽阔而鲜活的世界。他使"我"的视野开阔,不再局限于古书;使"我"的想象力丰富,充满美丽的幻想;给自己展开一个广阔而又美丽的世界。

这个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少年为什么到了现在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呢?那是因为他被禁锢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家庭的礼教里,这使他难于呼吸视听。

"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为什么闰土在少年时就能够做到有什么、想什么、就能说什么、做什么,而大了反而说不出来、做不了呢?为什么不懂事的时候是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充满朝气的人,长大了反而变成一个麻木不仁、沉默寡言、逆来顺受的人呢?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上是指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的封建等级观念。闰土说小时候"不懂事",是因为按照现在他已懂得了这种礼法关系,"我"是少爷,是尊贵的;他是长工的儿子,是卑微的,二者之间是不能平等交往的。但他那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卑贱地位,一旦成年,中国人都得遵守这样一套礼法关系,闰土就是在这样一套封建礼法关系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是一个"老实人",他的本性决定了他是一个"讲道德"的人,所以他觉得遵守这一套维持社会秩序的封建礼法关系是天经地义的。

成年后的封建礼法关系不是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而是在社会的强迫压力之下形成的,是一种扭曲的人性,人在自然的发展中绝不会把自己看作一个卑贱的、无能的人,像闰土这样的人的封建礼法观念是在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下形成的。社会压抑了一个人的人性,同时也压抑了他自然的生命力,使他习惯了消极地忍耐所有的外界压力,忍耐一切精神和物质的痛苦。那个手持胡叉向猹刺去的闰土是多么富有朝气和活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的事越多,他的活力就越来越弱,直到消失,最终变成一个神情麻木、沉默寡言的人,这是封建礼法关系统治的结果,这种关系逐渐压抑了他的生命力,使他在一切困难、艰苦和不幸的面前只有消极的忍耐。他不敢再去想那些新鲜有趣的东西、不敢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默默的承受生活给予他的一切。就这样,时间一长,他的想法越来越少、反应越来越迟钝、动作越来越缓慢,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一样麻木下去,最终成为一个不会思考,没有感受力的木偶人。

一个昔日高叫过"有胡叉呢……看见猹了,你便刺"的小英雄,一个要帮"我"拆墙的智勇兼备的少年,现在却被反动统治者和封建思想的"筑墙"禁锢了。在这封建思想的残酷统治下,像闰土一样的人们就这样默默的承受着,直到死去。这枷锁套在人们的身上已经几千年了,窒息人的发展。阻碍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衰败、颓废,处处挨打的局面,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本文的作者就从这一角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法关系及等级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精神的毒害,这时,对他毁墙求路的探索精神就更加明晰了:此墙不拆,故乡(祖国)无法发展;此时不拆,更待何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想打破彼此间的隔膜、再探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与追求:作品中描写水生与宏儿,分明是闰土与"我"亲密关系的延伸,"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们又大家隔膜起来……"。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有我们所未体验过的生活。由此可见作者所执着追求的不仅要重建儿时那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追求一种前所未有崭新的"人"的生活。作者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水生与宏儿结伴而行,沿着探索者的足迹,继续前进,寻找一种全新的自由生活――平等、幸福。

参考文献:

[1] 于漪,陶本一,《文学形象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2] 冯光廉,发,《中国现代文学史题解》,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3] 王才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

上一篇:浅谈高中新课改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计算机教学应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