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砂山油田Ⅵ断块中215井组先期注水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30 04:52:48

油砂山油田Ⅵ断块中215井组先期注水效果分析

【摘要】油砂山油田Ⅵ断块以前主要靠天然能量开采,驱动能量主要为弹性驱和少量的溶解气驱,Ⅳ断块在2000年投入注水开发,Ⅵ断块2008年正式投入注水开发。油田Ⅵ断块因油砂体展布性差,砂体“薄、多、散”特征明显。导致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差。水井一线油井见效时间慢、受效井多为单向受效。因此油田开展先期注水试验摸索大排量注水下油井见效时间、井组生产规律等资料为油田Ⅵ断块后期开发积累经验。

【关键词】先期注水 供液能力 水驱速度

1 Ⅵ断块生产概况

Ⅵ断块1998年投产就进入含水快速上升阶段,含水年均上升6.571%,其主要原因是Ⅵ断块油层少,供液能力差,又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采,从而造成油井生产状况差。由04的69.1%上升到05年的70.89%,2008年底为73.4%,2009年后含水逐渐下降,2009年底66.27%,2010年底为38.36%;目前49.06%,Ⅴ、Ⅵ断块含水变化得到控制,两个断块特高含水井(≥90%)1口:中154井,2010年对Ⅵ断块加强了水井分注工作,对纵向上吸水不均衡的中257井、中610井、中611井展开了分注作业,2011年转注中628和中623,提高了注水利用率,防止了因为纵向单层突进而造成油井的水淹,控制了注入水影响的含水上升速度。

2 中215井组生产概况

中215井2008年8月转注,2009年7月分注,截至到2011年4月累积1.4791万方,目前日注28方,该井注水泵压5.0MP,油压3.0 MP,套压3.0 MP。该井目前井况较好,固井质量合格。该井一线油井6口(中39井捞液生产),先期注水前一线油井平均单井产油0.4吨左右,井组含水40%左右(图1)。

3 井组先期注水效果

中215井于1999年6月投产,初期日产油1.2吨,含水6%,2008年8月进行补孔、转注(混注),2011年4月井组先期注水,一线油井关井。井组先期注水前平均日产油1.22吨,先期注水后井组平均产量2吨左右。2012年8月份由于单层突进,供液能力变差,产液量、产油量都呈现下降。后对该井配注量进行调整目前井组日产液9.17吨,日产油2.54吨,综合含水73%。较先期注水前效果明显。

4 井组先期注水效果

中625井与中215井目前连通率100%,且连通层Ⅷ-4、Ⅷ-7+8、Ⅷ-10、Ⅷ-11、Ⅷ-14均为水井吸水层。从中625井动液面变化情况看,该井10月份后动液面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精细注水后,该井目前注水受效,供液能力增强,动液面恢复。正常配注后该井目前日产液1.36吨,日产油0.23吨,综合含水83.33%。

4.1 中624井

中624井因水井先期注水均匀,3.17开井后产量较好,日产油由先期注水前0.4吨上升至2.0吨左右,后因单层突进该井产量下降。 4.23投捞调配后,产量上升。但因小层注水强度大造成该井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下降。下调配注后产量上升至0.7吨左右。目前该井日产液1.86吨,日产油0.78吨,综合含水57.92%。

4.2 中618井

中618井3.17开井后前期产量较好,后因该井与中215井吸水层Ⅷ-14、Ⅷ-15+16+17不连通,导致产量下降快,调配后水井Ⅷ-21小层突进,注水优先驱向该井,因中618井Ⅷ-21性质为含油水层,该井短暂见油后,迅速水淹。下调配注后,目前日产液0.53吨左右,日产油0.17吨,含水67.58%。

4.3 中609井

中609井因前期水井注水均匀3月开井初期产量较高日产油3吨,(先期注水前日产油0.03吨),后因该井与中215井吸水层Ⅷ-4、Ⅷ-15+16+17未连通,产量下降,4.23调配后该井与中215井注水受效,液量及产量呈上升趋势。后因小层注水强度大导致含水上升、产量下降。目前该井因供液不足,日产液仅0.1吨。

4.4 中166井

中166井3.17开井后一直高含水,4月23号中215井投捞调配后,该井与中215井Ⅷ-21小层连通,6月初产量有所上升,后因含水上升产量下降,下调配注后,该井含水下降,产量上升。目前该井日产液6.93吨,日产油1.4吨,综合含水70%。

5 小结及建议

油砂山油田Ⅳ、Ⅴ、Ⅵ断块中215井先期注水过程中随大排量注水,吸水剖面因小层压力变化及封隔器密封情况等原因变化较大,吸水监测密度不够。单层注水量控制不到位,小层注水速度存在问题。如Ⅷ-14、Ⅷ-21小层超注。但该井先期注水后井组产量较之前有所上升,根据最新示踪剂资料显示该井一线油井均见剂,证明油砂山油田在先期注水过程中,在控制好小层吸水量及水驱速度情况下,一线油井可取的预计效果。下步可在油田Ⅳ、Ⅴ、Ⅵ断块如中612井组、中406井组及主力区块新中89-3井组开展先期注水工作。

作者简介

郝俊,助理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现工作于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开发地质研究所。

上一篇:碳纤维复合材料弯曲损伤的声发射试验研究 下一篇:大庆石化通讯中心提升FTTH装机效率的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