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中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时间:2022-06-30 03:29:01

浅议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中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渐进式、全方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在经历了多次集中改革后,改革的内容涵盖了职能与机构的调整、运行机制与管理方式的创新、政府内部体制的改革、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等。在此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如何改革才能适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政府的职责?如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将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改革 问题 应对措施。

一、引言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获得了历史性的成效,这就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尽快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保障政府职能的履行。另外,站在经济学的角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的步伐。近几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每年都以15%的速度在增长,事业单位要想管理好庞大的国有资产、有效保障政府职能的履行,这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我国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深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努力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很多省市的成绩较为显著。但是,在目前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仍是问题频出,例如:资产配置缺乏合理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现象严重、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影响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履行。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资产配置缺乏合理性

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都缺乏合理性、科学性,资产管理并未实现与预算管理的融合,特别是在资产的配置标准、总量、需求等方面的调控更是匮乏,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闲置与困难并存的不科学局面。例如:不同部门在资产的使用、占有、规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资产配置水平存在较大悬殊;有的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多余而用于经营性出租或者闲置,有的事业单位需要支出大量财政资金来租用办公用房;有的事业单位在资产请购环节,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一方面盲目购买,重复购置,导致资产配置的过量和超标,另一方面导致资源配置的不足,影响单位正常职能活动的开展,严重降低了办公效率。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进一步弥补财政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事业单位为了增加福利,通常会利用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此来获得收入,这种现象曾经普遍存在。例如:某些事业单位管辖的招待所原来只是对内部提供服务,但是在经过装修后,有的事业单位将招待所变成了对外经营的饭店或者宾馆,用获得的收入为单位职工发放福利,或者用于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还有的事业单位将多余的财政资金用于开发“围墙经济”,将取得的收入在单位内部进行分配。另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与使用存在一定的无偿性,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之便侵吞国家资产,或者挪作他用,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有的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处置过程缺乏规范性,并不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提出申请,而是私自低价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理,将处置的资金存入单位的“小金库”。

(三)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中都对资产的及时登记入账等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但是,在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例如:有的事业单位资产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有的账簿设置不完善,特别是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的缺失。例如:有的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列入费用之中,并没有计入到固定资产账户中;近年来,有的事业单位的资产来源渠道得到拓宽,资产数量不断增加,这就造成有的事业单位并未将从特殊渠道获得的固定资产登记入账,这些不入账的资产脱离了监管的视线;还有的事业单位不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为别有用心的人创造了中饱私囊、占有国家资产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思想上不重视资产管理、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引发的。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融合

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预算管理的一种延伸。因此,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探索一套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融合的有效方法,这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在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与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对资产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三者的结合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由于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环节是进行资金预算、实物资产的链接口,因此,可以将资产配置管理作为结合点,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在预算的编制中,由于已经制定了合理的资产存量管理标准,在此标准下从源头上解决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资产配置超标、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在预算的执行中,由于对资产的存量与配置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再加上财务管理中的各种先进技术,将实现对事业单位资产各环节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实现资产报告制度的动态化管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合理的、科学的资产报告制度,离不开高效的、动态化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还是属于静态化管理,经常是在大量的、静态的各种资产报表的汇总与叠加的基础上了解单位内部各部门资产的信息情况,这就造成对资产信息掌握不全面、不精确、不及时的问题。因此,各事业单位必须结合“金财工程”,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构建实时动态化的资产报告制度。这能够使不同部门及时掌握单位内部的资产存量、增减变化、资产的价值、收益的情况、使用效率高低等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资产进行配置、优化、调剂、绩效评价。这种对资产的全过程实时监控,在事业单位内部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信息互通。

(三)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

党的十曾经提出要全面推进政府的绩效管理,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势在必行。这也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核心特征。由于事业单位资产并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很难实现对收益效率的量化。因此,必须加快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的主动性。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一定的评价模式和评价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态,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构架科学而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四)实现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制定完善的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从资产的配置申请、验收、领用与调拨、处置等环节严格控制,规范管理,从源头上规避资产管理风险,发现并弥补资产管理漏洞,防止资产业务中各种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避免资产的流失或浪费,有效维护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资产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总之,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进程中还将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各事业单位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契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出适合本单位的资产管理模式,为充分发挥资产的作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冬琴.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56-57

[2]夏凤鸣.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政税务,2013(06):62

[3]陈义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当代经济,2014(04):67

上一篇: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风险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浅谈新农合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