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希思克厉夫充满悲剧色彩的双重人格

时间:2022-06-30 02:04:17

论希思克厉夫充满悲剧色彩的双重人格

摘 要: 小说《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思克厉夫这个角色个性格鲜明,表现出了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超乎寻常的独创性。本文分析了希思克厉夫在出走、重新回来直至进行报复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双重性格,以及作者的塑造原由。

关键词: 小说《呼啸山庄》 希思克厉夫 悲剧性格 塑造原由

一、兽性与人性的悲剧结合体――希思克厉夫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说。作品表现出了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特别是小说男主人公希思克厉夫这一角色的塑造。当小说问世时,人们把他看成是邪恶的化身、虐待狂。有一句话最能说明他病态的复仇精神:“我没有怜悯!我没有怜悯!虫子越是扭动,我越要挤出它的内脏!”男主人公鲜明强悍的爱恨情仇与残酷无情的报复手段使他成为英国小说史上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

自从希思克厉夫被老恩肖带入呼啸山庄以后,那里的生活就再也不能平静了。他和呼啸山庄仿佛格格不入,所有的人都不能理解他,所有的人都不能将他融入他们的生活,于是,他的出走和重新回来后的报复就成了必然。这是一个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复仇者,伊莎贝拉被他吸引住了,但是婚后她看到的希思克厉夫跟她想象中的不一样。后来,当她从他身边跑开时,她把他叫做“怪物”,耐莉反驳道:“嘘,别说了!他是个人啊……你要宽容一点,比他坏的人还有呢。”后来在希思克厉夫临死之前,耐莉却有许多沉思:“‘他是个食尸鬼,还是个吸血鬼?’我心里暗想……后来我又回想起,他从小就由我照看,我看着他长大成人,几乎跟了他一辈子,现在竟被他吓成这样,多么荒诞可笑啊。”希思克厉夫在呼啸山庄所受到的孤立和排斥理所当然受到了更为有力的回应,他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敌视。他贬低艾德嘉对凯瑟琳的爱,以及凯瑟琳对艾德嘉的爱,认为艾德嘉・林顿是“田庄的窝囊废”。他同样贬低小凯茜,“我急切地希望不要见到她”。

对凯瑟琳・恩肖以外的呼啸山庄的人来说,希思克厉夫是一个外来者。只有凯瑟琳爱他,因为他们两人都同样疯狂而又任性。当希思克厉夫把艾德嘉称为“羊羔”,“不值得一击”时,他的价值观取决于原始的野性。他在心底里鄙视艾德嘉,他离家出走就是为了要超过艾德嘉。但当他三年之后回来时,凯瑟琳已为人妻,于是他为失去的爱而向艾德嘉、辛德雷进行疯狂的复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复仇时采用的仍然是别人的价值尺度:身世、财富和社会地位。他的目标就是得到更高的地位――当然包括财富,同时使他的敌人堕落。最终,他拥有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并使哈里顿堕落,他对待哈里顿就像当年辛德雷对待他一样。他反抗恩肖和林顿家族的武器正是金钱和包办婚姻。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思克厉夫比他的敌人更为残酷,因为这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变态的反射。根据他的计划,他的儿子小林顿将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厉夫,哈里顿将成为另一个辛德雷,而凯茜成为另一个凯瑟琳。小林顿将小同凯茜结婚,而小哈里顿将像希思克厉夫当年那样堕落。然而,这一切却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他的懦弱和不知所措。小林顿并没有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厉夫,他的计划落空了。希思克厉夫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我拼死拼活,竟落得这么个荒唐结局……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全在我的掌握之中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连掀掉一片瓦片的意志都没有了!”但是,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和深切的恨之中。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然而他自己却又是一个冷酷残暴的人。正是这种爱使他变成了一个“怪物”、“地狱恶棍”。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至于说到反省我做过的不公正的事,我要说,我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不公正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可反省的。”“我已经几乎到达我的天堂了。”很明显,他以为自己死后会进入天堂,对于一个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却又拒绝悔改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怪事。由此可见,希思克厉夫的性格矛盾而复杂,既体现了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又体现了美向丑的转化,是兽性与人性的悲剧式结合。

二、希思克厉夫悲剧性格的塑造原由

艾米莉・勃朗特在创作小说《呼啸山庄》时,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现实复杂残酷。尽管她从未投身于任何运动,但当时整个时代的动荡情绪和反抗精神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在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现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精神压迫和矛盾冲突,创造了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完全被扭曲且笼罩着恐惧不安和绝望的现实图景。她认为,人对现实幸福的渴望完全出于人的本性,是自然的和合理的。而社会的错误恰恰在于抑制了人的渴望,从而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畸形滋长,其恶果必然是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积极的因素畸变为病态的消极的因素,并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破坏性。希思克厉夫正是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扭曲的灵魂,他的双重性格的形成完全是当时社会摧残的结果。

在小说中,作者把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思克厉夫形象的刻画上,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地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小说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思克厉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思克厉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而且让他们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思克厉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三、结语

希思克厉夫是一个感情炽热而又走极端的人,他的内心充满着不满、反抗与复仇。他所做的一切都极度残忍,但是我们却又会禁不住同情他。因为在他一大半的人生中,充斥的都是悲哀与背叛,而悲哀与背叛,以及强烈的复仇决心却是支撑他生活下去的动力。当他最后人性复苏时,当一切的爱恨情仇都烟消云散时,他也就走向了死亡。但是,我们在他身上却看到了少见的反抗精神,这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诅咒,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希思克厉夫极端的报复方式充分折射出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但他对凯瑟琳的矢志不渝的爱情和他永不屈服的精神又充分展示了人性最光辉的一面。他粗犷峥嵘的一生,以及对生命的尽情宣泄,符合备受工业文明压抑的现代人回归本性的愿望。所以,作为一个极端矛盾的结合体,希思克厉夫这个文学角色将永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呼啸山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2]张耘.荒园上短暂的石楠花――勃朗特姐妹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上一篇:松本清张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研究 下一篇:论《活着》的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