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的思索

时间:2022-06-30 02:02:17

2008年金秋时节,我带着几分学生的稚嫩走出大学校门,又怀着几分向往和新鲜来到米脂县一个偏远而美丽的小镇,来体验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来到这里,早晚雾气弥漫,空气新鲜,飞鸟成群,山清水秀,仿佛天然雕琢而成,大自然将它最真实而美丽的一面在我们面前;这里民风淳朴,百姓憨厚热情,利益观念淡薄,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文人贤士理想的退隐之地。

我热爱我的工作,生活每天过得充实而惬意。然而,生活中有许多事并不是我们理想的那么完美。前不久,有一件事让我心灵为之震撼。听慢慢叙来:那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感觉这三尺讲台是天生为我量身定做的,就是展现自我的一个最佳平台。主要知识讲完后,最后讲到课后习题时,我似乎感觉到了那种不和谐的氛围:许多学生显示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心知肚明:因为人人有参考答案。也许为了肯定自己的判断,也许为了得到意外的惊喜,我试着提问了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料他们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热情的心一下子冷却下来,生气中略带几分失望,开始了变相的批评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所谓是软硬兼施,这是我的一贯伎俩。逐渐我从个个学生的眉宇间看出:他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下课后,我无声地走出了教室,回到办公室,沉默了。

一向自认为工作一丝不苟的我,不料优秀学生也听之任之,那么每天的努力是不是付之东流?我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应值得怀疑?我茫然了。

想想,现在经过教育体制改革,提倡新式教学法,摒弃传统模式教学法。那么教案设计为什么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传统模式?为什么还是五步教学法?试想,完全摆脱这种模式,迎合学生的心理,学一些和课文有关的趣味性的知识,那么又怎样来应付所谓的“开放性考试”呢?

多年来,在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高压下,学生负担加剧,轻者有厌学情绪,重者选择自杀面对这一问题,又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制度的思考,是否应该“减负”呢?于是,减负这个词又流行了好几年,可是结果呢?恰恰相反。试想,在高压政策下,怎么可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而实际上,新课程改革提倡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而事实与新课改的理念不是相违背吗?还有,教学体制的改革,提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实践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还不是应试教育,通过考试形式选拔人才,经常提倡课程改革,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育体制改革应该走怎样一条路?怎样才能做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做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出更多更新的全能性人才?这是我们面临并将探索的艰难的问题……

上一篇: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对“自由”和“规则”的初... 下一篇:教育是情意,也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