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老子》与辅导员素质结构的构建

时间:2022-06-30 01:14:58

浅议《老子》与辅导员素质结构的构建

摘 要: 今天,发掘传统文化之现实价值早已是朝野共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资源――《老子》,其包含的丰富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素质修养之说,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辅导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从以生为本、敏锐的洞察力、宽以待人及无私奉献、柔之胜刚四个方面探讨《老子》学说与辅导员素质结构的构建。

关键词: 《老子》 辅导员 素质 结构

《老子》书中颇多君主(管理者)修养之说,我认为这些论述不仅可使古代君主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完全可以作为当代各级管理者提高个人素质的指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也明显增多。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和日常事务的组织者、实施者与管理者。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均具有重要意义。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赖于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老子》中关于领导者或管理者的个人素质论,也为如何提高辅导员素质与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以民为本”与“以生为本”

《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P316

此段言论,《老子》以江海作喻,阐明理想的统治者应做到谦让、爱护其臣民,收敛个人的私欲,以美言美行对待老百姓,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高校辅导员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及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培养“四有”人才,辅导员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我认为,坚持“以生为本”对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师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与合理需求。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处于即将成熟又不稳定的阶段,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成就感强,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尊敬等。鉴于大学生性格、家庭情况、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辅导员对其的思想教育工作需做到因材施教,设计出不同的倾谈及疏导方案。双方的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与平等的基础上,谈话内容包括(涉及)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困惑等问题。在交谈过程中,辅导员应以朋友的身份,把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通过换位思考及自身阅历,为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及对策。

其次,辅导员应做到关心学生、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辅导员除了完成日常的工作事务外,还需经常深入到学生宿舍中去,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日常工作中,应真诚地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为学生做实事,争取得到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在涉及各项评优评奖活动中,辅导员应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正确行使自身的权利,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待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创造机会,通过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同时加以谈心方式,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教导他们,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引导他们树立“人穷志不短”的价值信念。在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的同时,应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奉献与索取”、“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让学生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也铭记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发展,鼓励其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敏锐的洞察力

《老子・第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P307处理难事应从简单的入手,实现远大的理想应从细微处着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处做起。

《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P309局面安稳时容易持守,事变没有发生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细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做得妥当,要在祸乱发生前做好准备。

《老子》以大事、难事入手,剖析世人立身行事的方法,提醒世人应细心行事。以大木、高台、远行作比喻,喻示领导者成就大事应有毅力和耐心,具备忧患意识。《老子》两段话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体现了哲人观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走访宿舍、学生干部的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困难,发现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扶工作。辅导员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兼通古外,及时发现、处理学生当中的新问题、新矛盾,积极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同时也紧扣时代主题,以重大历史事件及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相关的爱国、道德及安全教育。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班级活动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拓展,真正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增才干”,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宽以待人与无私奉献

《老子・第六十二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1]P303

《老子・第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1]P361

老子在当时历史环境中,深感世界的纷乱源于人民的私欲,为了平息人类社会的战争,他提出处下、不争的思想,同时希望通过嘉美的言词与良好的行为博得人民的敬重。老子的“不积、功成而不处、不争”思想,是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值得世人歌颂与学习。

高校辅导员自身的道德品质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由于大学生性格、家庭状况、生活习俗等存在的差异性,辅导员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遇到不同的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首要条件。高校辅导员平时应做到宽以待人,具备和蔼可亲、正直诚恳、胸怀广阔、言行一致、举止得体的内在涵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

受市场经济影响,部分高校辅导员受到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工作未受到充分的理解,致使其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作为一名辅导员,需要具备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谦让不争的精神,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生活态度、强烈的责任心来教育、影响学生,从而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次,制定合理的进修计划,通过自我修养的加强,提高工作能力。最后,多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共同分享工作中的得与失、喜与乐,挖掘自身的闪光点,从而达到自身的身心健康。

四、柔之胜刚

《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所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1]P350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取代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辅导员除了具备自身的良好素质及相关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外,也需要学会运用教育、管理、心理学等方法规律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认为,老子的“以柔胜刚”管理方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大学生性格、知识结构、理想信念存在着差异,难免出现纪律性较差、时间观念薄弱、行为习惯不佳、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群体,因此辅导员不应采用行为处罚等极端的方式教育学生,而应开展细致的沟通交流及疏导工作。“刚性的教育”未必会带来预期的良好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深化师生间的矛盾。在开展教育的工作中,不妨实行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方式,用自身的人生阅历及相关经验,去感召学生;教育学生应注意场合、讲究策略,注意影响,在指出学生的不足的同时也要肯定他们的长处,真正做到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师生的友谊。

除了上述提及的素质及能力以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及心理素质,广博的高校教育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服务意识等。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是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角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经济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只有逐步全面性地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及能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曲建武,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

[3]齐纳森.试论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素质修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

[4]吴梦秋.提高高校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研究[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5]郭晓华,唐玉琴.论辅导员素质结构的构建[J].黑龙江史志,2008,(14).

上一篇:妙用心理定律,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下一篇: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