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细砂路基物理改良试验段施工总结

时间:2022-06-30 12:43:08

【摘要】1.1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中长路网规划中的新建铁路,里程范围内通过的工程地质分别包括平原区、高原区、剥蚀中低山区等多重地貌,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工程需穿越的沙化地带约为120km,...

粉细砂路基物理改良试验段施工总结

摘要:道路修筑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对于偏远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更是带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的必然举措,路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路网的逐步密集和延伸,道路工程所面临的路基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以沙化趋势的地域修筑道路为基础,探讨了粉细砂路基的改良试验施工。

关键词:粉细砂路基 路基改良 路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为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路网成为必不可少的存在,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部分道路修筑的地段有沙化趋势甚至已经成为沙漠地带,想要穿越这类地段,在修筑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粉细砂路基施工工艺问题,本文以某铁路工程路段为例,总结了对粉细砂路基施工工艺进行物理改良的施工经验。

一、工程概况及试验目的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中长路网规划中的新建铁路,里程范围内通过的工程地质分别包括平原区、高原区、剥蚀中低山区等多重地貌,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工程需穿越的沙化地带约为120km,根据相关施工标准要求, 路基填筑材料选用标准粉细砂料,原设计方案中皆为“ 以挖作填”料 ,经钻探证明,砂层最深超过60m。

1.2试验目的

经过土壤颗粒分析测试,本路段粉细砂料源的砂粒含量大,粉土粒含量极小,其中85%的细砂颗粒粒径在0.075mm到O.25mm之间,经过碾压无法形成紧密的板结整体。因此,为保证该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设计单位针对“纯粉细砂填筑施工”的可行性及进行物理改良后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多组试验 ,经有关部门审核鉴定,通过了对粉细砂施工的变更方案,以求充分利用现有砂料,在减少对砂料弃土场的环保处置费用、方便工程施工的同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二、试验段的选取及施工

粉细砂在黏结性、塑性上都远不如泥土,难以形成板体,而且由于砂粒含量大于粉土粒含量,在干燥时结构松散,遭遇浸水后容易形成流体,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粉细砂路基受风、 水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大。为保证试验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施工状态,试验施工中选取了四个宽40m,长120m的平直路段作为试验段,分别采用纯粉细砂填筑、夹层填筑、掺合料填筑(两种不同掺合料)施工工艺,试验用机械设备如下图所示:

2.1 纯粉细砂填筑试验

2.1.1 试验段情况

试验施工前应先对路段表层进行清理,使其露出路面原始的砂地层,然后静压两遍作为填筑的原基础面。砂料来源于现有粉细砂填料。试验分3次进行,主要从含水量、碾压机械、碾压设备等方面进行实践。

2.1.2 试验过程

①碾压:进场砂料天然含水率为2.1%,细砂结构松散,机械摊铺缓慢,施工效率较低。碾压均选取2档位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振幅递增、先快后慢,从中间向两边延伸的方式碾压;

②洒水:为避免洒水车陷住,洒水时采用从旁边洒水的方式进行,洒水后路面需静压两遍,此时压路机能稳步运行,但其他机械设备车轮回留下明显压痕,破坏填筑路段。二次洒水完成后含水率为10%,静压两遍后相对密度为0.76,路面随压路机碾过出现5cm左右波浪。第三次洒水采用分次进行的方式,任意选取3个点挖坑观察,出现水量分层,砂层渗水不均,相对密度0.81。

2.1.3 试验结论

试验路段粉细砂砂粒含量远大于粉土粒含量,导致砂层水份渗透困难,长时间经水浸润后水份依然集中在一个层位。因此,如果只使用粉细砂进行填筑,即便有较高的含水率,经过碾压后路基仍无法形成紧密整体,承载力不足,装料车无法卸料,重型机械设备对路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试验表明,仅使用粉细砂进行路基填筑的施工工艺可行性较差。

2.2 夹层填筑试验

2.2.1 试验段情况

夹层填筑试验段需先填筑四层粉黏土,经过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2.2.2 试验过程

①工艺流程:在填筑基底面验收合格后,需松铺一层粉细砂,厚度控制在40cm,经过整平后稳压,然后再松铺一层20cm的A组料(碎石类料、角砾土料)或B组料( 圆砾土料、砂黏土料)整平、碾压后完成检测与验收。

②施工要点:试验路段砂料具有一定的天然含水率且保水性较好,透水慢,无需另外洒水。粉细砂层经履带式推土机稳压两遍即可,碾压时应由两边向中间进行,在弯道处则采用内侧向外侧碾压的方式,一遍形成路拱。外借料在摊铺时应逐步进行,经整平后,采用振动压路机先弱振两遍碾压再强振碾压两遍,最后静压已稳定路基。相对密度检测宜采用灌砂法进行。

2.2.3 试验结论

该试验证明夹层填筑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外借料的处理繁琐、费时费力,容易影响工程进度,而且外借料含水量与下层砂石存在差异,不易与砂层形成板体,如果水分无法及时排出,将导致路基瘫软,在冬季时容易引起冻胀,破坏路基。

2.3 掺合料填筑试验

2.3.1 试验段情况

掺合料填筑需先对试验路段进行分区,掺合料按照细砂料:外借A 、B 组料=6:4进行掺合。

2.3.2 试验过程

(1)工艺流程:基底面验收后以6:4的比例掺合A、B组料与

粉细砂料,松铺40cm厚,然后整平、碾压,最后再检测验收。

(2)施工要点:现场掺配方式可采用平面分层铺料、立面开采的方式,作业前将料源按照掺配比例分开堆放,控制料源含水率,经过三次掺拌后,使粉细砂料与外借料充分拌合均匀、级配合理。

(3)掺合料在运至施工现场时需检测其含水率,整平、碾压作业与一般路基施工操作相同,每当掺合料填筑达到两层需进行K30检测,检测指标依照掺合料性质决定。

三、粉细砂路基物理改良试验段施工质量控制

粉细砂路基物理改良试验段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料源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对进场原料进行检测,确保用料达到使用标准;

②二是料源含水率:填筑选用的料源如果天然含水率较高,则应先在料场进行控水处理,通过摊铺、晾晒等有效手段降低料源含水率,料场应预先做好排水工作,对处理好的料源需及时采取遮蔽覆盖措施,以免影响填筑施工;

③掺合料:掺合料的掺拌需按照经过审批的作业指导严格进行,投料时注意控制料源含水量,避免因为外掺料含水量过高导致掺无法压实进而影响施工质量;

④碾压质量:在碾压过程中必须严格限制压路机行进速度,控制振幅,掌握错距,特别注意压路机两轮结合处的碾压作业,尽可能使压路机均匀、全方位的作用到本层填筑厚度,保障路基压实质量;

⑤新完成路基面:针对新完成的路基面,应特别注意防止重型机械行走对尚未稳定的路基面形成严重破坏。

结语

经过反复对比试验,可以证明纯粉细砂填筑施工不具备可行性,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建议采用掺合料填筑施工工艺。与原方案相比,掺合料填筑施工不仅可以降低砂料弃土的总量,削减工程废弃物的环保处置费用,而且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工期,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耿福志;风沙路基施工及防护技术;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13)

[2] 封小平;铁路路基粉细砂回填掺配物理改良的原理和方法浅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7)

上一篇:试论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 下一篇:低压线路故障的维护与维修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