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砂路基病害注浆修复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19 08:40:18

细砂路基病害注浆修复技术研究

摘 要:本文将结合以住的研究成果,通过室内外试验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材料、工艺、技术标准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对道路注浆加固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细砂路基病害 注浆处治 效果评价

1 前言

对于路基缺陷和破损的修复,以往经常采用翻挖、置换的养护技术,施工周期长、对结构扰动严重、对交通影响大,难以适应道路交通运行和城市环境的要求。近十多年来,注浆加固技术的应用逐步从岩土工程扩展到道路工程。从早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注浆,到近年来的路基修复,注浆加固技术凭借其免翻挖、少扰动、少影响等优点,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细砂路基注浆理论

2.1浆液扩散理论

细砂路基的注浆加固具有充填、渗透、挤密劈裂等效应。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充填和挤密路基,浆液首先劈入强度最低的部分细砂土体,然后随压力增大,再劈入另一部分强度较高的部分细砂土体,地层产生隆起抬高效应,最终充填至路基范围内所有可注缝隙中[1][2]。在实际工程中,由于道路路基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注浆往往是渗透、劈裂、压密三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具体某种频度注浆工艺中只是某种效应起主导作用而已。

(1)渗透注浆是指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克服各种阻力而渗入路基土体的孔隙和裂隙中,所用注浆压力相对比较小,基本上不改变路基土体原有的结构和体积。

(2)压密注浆是通过钻孔将极稠的浆液注入路基土体中,在注浆处形成球形浆泡,浆体的扩散靠对周围土体的压缩来实现。

(3)劈裂注浆是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引起土体结构的破坏和扰动,使土层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浆液的可注性和扩散范围增大,从而获得更多裂隙渗流的通道,使低透水土层的可注性和注浆量提高,从而达到增加路基强度,降低路基渗透性的目的。

2.2注浆理论

随着注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注浆理论和工艺相继产生。最著名的有球形扩散理论(即假设浆液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流动时按球形扩散)和柱形扩散理论(即假设浆液在地层中呈柱形扩散)。

(1)球形扩散理论

1938 年,马格(Magg)首次推导出牛顿型浆液在砂土中的渗透公式,后来各国学者又相继寻出了一些理论公式。Maag公式计算假定:a.被灌砂土为均质的各向同性体;b.浆液为牛顿流体;c.采用填压法灌浆,浆液从注浆管底端注入地层;d.浆液在地层中呈球形扩散。

在达西定律基础上并结合边界条件,浆液扩散半径r1的最终表达式如式(2.3):

(2.3)

式中:K为砂土的渗透系数(cm/s);β为浆液粘度对水的粘度比;r1为浆液扩散半径(cm);h1为注浆压力水头(cm);r0为注浆管半径(cm);t为注浆时间(s);n为砂土的孔隙率。

Maag公式比较简单,对粘度随时间变化不大的浆液能给出渗入性的初步轮廓,到现在为止它仍然被广泛使用。

(2)柱形扩散理论

该理论假设被注砂土为均质的各向同性体,浆液在地层中呈柱形扩散。浆液扩散半径r1的表达式为(其中各字母的含义同上):

(2.4)

浆液扩散形式取决于注浆方式:当由钻杆端孔(如闷头直口注浆管及袖阀管)注浆,注浆孔较深,这时相当于点源,浆液呈球面扩散;花管式分段注浆,浆液呈柱面扩散。

3 细砂路基注浆材料

目前,细砂路基中常用的注浆材料大致可分为水泥注浆材料、化学注浆材料、绿色注浆材料三大类[4]。

3.1水泥注浆材料

水泥注浆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浆、水泥黏土浆、水泥-水玻璃浆和超细水泥浆四类。由于细砂路基渗透系数较低,水泥浆、水泥黏土浆很难注入,所以注浆材料一般不用水泥浆和水泥黏土浆[5][6][7]。

(1)超细水泥浆

超细水泥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0μm,平均粒径4μm左右,比表面积大,凝结体强度高、稳定性好,渗透能力强,是很好的注浆材料。但其成本高且储存、运输难度大,制约了其使用范围。

(2)水泥-水玻璃浆

水泥-水玻璃浆液是以水泥和水玻璃为主剂,两者按一定的比例采用双液方式注入,必要时加入速凝剂或缓凝剂所组成的注浆材料,可分为水泥—水玻璃浆、超细水泥—水玻璃浆两类。它克服了单液水泥浆的凝结时间长且不易控制、结石率低等缺点,提高了水泥注浆的效果,其中超细水泥-水玻璃浆可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可以考虑用作细砂路基的注浆材料。

3.2化学注浆材料

化学注浆材料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水玻璃和有机高分子注浆材料两类。

(1)水玻璃注浆材料

1)水玻璃浆

以水玻璃为主剂,加入胶凝剂,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硅凝胶从而凝结硬化。水玻璃浆凝结时间不够稳定,可控范围较小,凝结体强度低,稳定性较差,主要用于临时或半永久性工程中。

2)改性水玻璃浆

又称酸性水玻璃,是根据地层酸碱度用强酸将碱性的水玻璃改为酸性,其凝胶时间可以从几秒到数小时可任意调整,材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便宜,且无毒无污染,粘度低,凝胶砂层后固砂体强度并不高,一般在0.1~0.6MPa,因而不适用与高层建筑物基础加固、封堵高压力地下水或作为受力结构的加固等,但是对于细砂路基的加固修复,还是比较理想的。

(2)有机高分子注浆材料

有机高分子注浆主要包括丙烯酰胺类、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环氧树脂类、不饱和酯类等。有机高分子注浆材料渗透性能好,强度力学性能优,但其价格昂贵,不适合应用于细砂路基加固。

3.3绿色注浆材料

绿色注浆材料利用的工业废渣主要有粉煤灰、冶炼渣以及脱硫废渣三类。目前,我国粉煤灰、冶炼渣、脱硫废渣等工业废渣排放量大,资源化高附加值利用率低,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已有研究表明,这些工业废渣能被碱激发,其固体颗粒较普通水泥颗粒细小,且颗粒级配分布也更合理,可以作为原材料替代部分胶凝材料,配制注浆材料。这种注浆材料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故被称为绿色注浆材料。

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和价格,在细砂路基中宜选用的注浆材料主要有超细水泥浆、改性水玻璃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和绿色注浆材料。

4 细砂路基注浆工艺

4.1 施工技术类型

按照注浆加固作用原理的不同,从施工工艺的角度上考虑,目前存在的注浆工艺大体可分为三类:静压注浆、高压喷射注浆和振动注浆。当前在道路路基注浆加固工程中的注浆工艺主要为静压注浆技术,其方法主要是采用静压注浆设备将浆液压入有裂隙的路基当中,通过填充既有的孔隙和空洞来增强路基的强度和整体性。静压注浆技术浆液扩散范围大,对砂砾石、砂卵石地层注浆效果好,注浆固结体强度较高,利于胶结碎裂结构物,注浆浆液能全部进入结构层中,浆液利用率高,因此细砂路基注浆一般采用静压注浆技术。

4.2施工流程

注浆施工的主要步骤包括孔位放样、固定钻机、成孔、下钢管并封闭孔口、配制浆液、分序压力注浆、止浆和养护等方面。

5 注浆效果评价方法

当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道路注浆施工规程和技术评价标准,工程实践中主要通过钻孔取样法和物探法来评价道路的注浆效果。

(1)钻孔取样法

开挖取样法是在注浆28d后对注浆处浆液细砂固结体进行钻孔取土,通过观察注浆加固的效果并测试固结体的力学参数指标(CBR、回弹模量),从而对注浆效果进行有效评定。但钻孔取样法对路基破坏性大,一般在检测手段有限时采用,这里不再详述。

(2)FWD弯沉检测法(物探法的一种)

目前沥青路面设计及养护指标中最重要的参照值为路表弯沉值,所以常通过弯沉指标来对道路路基注浆加固的效果予以体现和评价。本文推荐利用注浆前后FWD(落锤式弯沉仪)弯沉检测结果的对比对注浆加固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具体要求如下:

①注浆完成28d后的路表弯沉应小于设计值;

②利用弯沉盆参数反算得到的道路整体反应模量比注浆前提高25%以上;

③若②中的模量计算较困难,可用弯沉降低率((原弯沉-注浆后弯沉)/原弯沉)进行评价,弯沉降低率应大于30%。

6 结论

1)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充填和挤密路基,伴随着渗透、劈裂、压密三种效应的共同作用,对细砂路基进行加固。根据注浆工艺的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注浆扩散理论:球形扩散和柱形扩散。

2)细砂路基注浆一般采用静压注浆技术,其施工流程包括孔位放样、成孔、下管、配制浆液、注浆、止浆和养护等方面。

3)根据我国沥青路面以弯沉值为主要设计指标的现状,提出采用弯沉指标对细砂路基的注浆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并对具体的指标要求做出详尽说明。

参考文献

[1] 朱梅生.软土地基[M].北京:铁道出版社,1989.

[2] 蔡胜华.注浆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 方贻立.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12.

[4] 许茜,王彦明,范延勇等.注浆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J].21世纪建筑材料,2010, 2(1):58~62.

[5] 陈耕野等. 新世纪岩土加固技术的展望.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2年增刊.

[6] 杜嘉鸿,张崇瑞,何修仁,熊厚金. 地下建筑注浆工程简明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32-137

上一篇:对“低于成本报价”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环保型建筑材料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