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强省战略的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6-30 12:04:12

基于人才强省战略的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文章以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园区人才需求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河北省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途径:解放思想,科学布局,提升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对接;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推进报站机制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关键词]人才培养 人才强省战略 曹妃甸 科技创新 河北省高校

[作者简介]唐文博(1971- ),女,河北承德人,河北省教育厅,副编审,研究方向国际比较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51)杨飞(1973- ),女,河北望诸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刘海华(1974- ),男,河北涿州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人才强省战略与高校人才培养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0121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047-02

党中央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层面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必然要求全国各省、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毗邻京津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充裕,但这个人力资源大省并非人才强省,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短缺,这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运行质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强省之本,近年来,河北省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中之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所以从人才强省战略的视角来研究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可以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定位,使之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同时也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一、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区人才需求的调查

曹妃甸工业区初步规划面积为310平方公里,将立足“三北”、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和产业后发等优势,认真组织实施依港促工、重化立城、港城互动战略,大力构筑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用地、环保六大基础支撑体系,曹妃甸工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即将迎来用人高峰。主要分布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曹妃甸工业区“四大” 主导产业等方面,包括大港口(曹妃甸港)、大钢铁(首唐钢铁集团)、大化工(南堡油田及1500万吨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炼油乙烯一体化工程)、大电能(460万千瓦大型火力发电厂)等。二是30万吨/年产煤焦油深加工装置、煤化工及深加工产品基地、240万吨/年产矿渣超细粉工程、海水淡化工程及氯碱工业基地等三个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三是曹妃甸建筑业及工业企业管理、公共管理、金融、法律、财会、经济、文秘等港城建设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据权威人士预测,到2020年,曹妃甸工业区对既懂管理又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超过30万人,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自动化、冶金、化工、电力、建筑以及工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经济、金融、法律、财会、文秘、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占一定比例。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的人才需求,无疑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高校内涵建设的催化剂,它的发展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二、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1.从河北省高校规模的发展现状看,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基本适应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0所,其中,本科院校52所(包括18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58所。按隶属关系分,地方高校106所,部委属高校4所,没有教育部直属学校。2010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33.90万人,在校生110.51万人,其中本科生55.2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重点学科5个,强势特色学科24个,省级重点学科62个;在科技工作方面,全省高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68个(全省共131个,占52%),科研活动机构13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352人。可见,河北省高校专业设置基本覆盖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和产业领域一线岗位和岗位群,基本形成了适应河北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建设重点比较明确的学科专业体系,并有较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队伍,有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条件和基础。河北省高等教育的这种现状能够基本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基本具有为曹妃甸工业区提供智力、人才支持与支撑,为其培养结构合理、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

2.从曹妃甸工业区人才需求结构的导向看,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办学层次有待提高。高校建设水平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创新能力,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河北省是一个以地方高等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大省,但是从总体上,河北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特别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贴近度、融合度还不够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贡献力还不够强,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加快建设全国知名大学,不断提高办学层次,既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为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必然要求。

第二,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贴近度、融合度不高。首先,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信息不对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目前,河北省人才预报工作还比较薄弱,缺乏政府组织的系统预测。例如,在曹妃甸工业区重点发展的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等“四大”主导产业相关的装备制造、自动化、冶金、化工、电力、建筑专业招生规模偏小,显然与支撑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对称。其次,高校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存在趋同化现象。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据统计,河北省现有管理类本科专业点229个,2009年管理类本专科招生人数为71524人,达到高校招生总人数的22.5%;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点286个。但部分主导产业领域所需的应用学科还偏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明显不足。

第三,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目前,河北省产学研行政管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如发改委、科技厅、教育厅等部门都有自己审批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有的科研项目设置重叠。产学研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各方主体联手不足。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价值”都是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数量、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来确定。这种评价体系仅体现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导致科研与市场脱节,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于企业而言,其目的就是围绕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强调的是价值规律。产学研的投入和激励机制不明确、不到位。目前,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而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共建科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高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产学研直接涉及教育、科研院所和企业三方面的体制,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协调三方关系的专门机构,更缺乏长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合作各方之间缺乏约束力和推动力。此外,一些企业对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认可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学研合作。

第四,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紧张,一些高校贷款和债务较多,制约了学校发展。河北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投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全国倒数的位置。同时,河北省仅教育厅属高校中银行贷款高达67亿元,其中10所重点骨干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除外)银行贷款达到50亿元。投入不足和贷款负担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河北省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对策

1.解放思想,科学布局,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高校自身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信心,注重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破解难题,不等不靠,增强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在紧密结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路子。育人是高校的原始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是决定高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始终是河北省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制约着河北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河北省之所以是一个高教大省,而不是一个高教强省,关键是没有一所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学,一流学科也十分匮乏,所以要继续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分层次推动强势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建设,打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发展。高水平的学校不只一种类型,不只一种模式,只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就都有可能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办成高水平的学校。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对接。河北省政府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建立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机制,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前瞻性、科学性。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有类型和层次之分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专门人才,按照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确定自己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一批与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规划专业设置上,要与河北省重点发展行业定位相一致,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法律、金融、财会、工业管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改造一批传统学科,撤销一批不适应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差、缺乏竞争力的学科专业,构建符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3.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以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和时间表,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和产学研联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实质性合作。加大产学研专项经费投入,建立产学研协调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

4.推进保障机制建设,努力增加财政投入力度,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河北省教育厅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一是组织开展高校教学管理干部挂职培训工作,如果各高校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学校自筹资金派人到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和国家、省高职示范校去参观学习;二是实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一帮一”计划,即重点大学对一般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的帮扶计划;三是加强区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选派学生到北京等附近高校参观学习并与其共同举办各种活动;四是完善专家治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专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研究、咨询、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君,陈骏,秦绍德,等.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教育与职业,2012(34).

[2]马鑫民,朱现磊.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供给错位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6).

[3]李从峰,金榜.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6).

上一篇:浅谈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 下一篇:通过反思性教学提高蒙古族学生英语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