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6-30 10:51:19

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微课是当前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一个热点。微课教学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研究期间,笔者正担任着高中一年六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阅读和研究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概述微课及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接着分析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引入微课的优势。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与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实践

G633.67

一、微课及自主学习概述

微课是当前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一个热点,作为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教育资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微课教学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谈起微课,我们自然会想到国内“微课第一人”胡铁生老师。在他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我们常说:微课形式“微”,内容“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它有四个主要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中如何应用微课

课题研究过程,本人恰好处于紧锣密鼓的培训研修中。2015福建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就是其中一个。这次培训很深入,省教院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后是网络研修社区中的远程研修。网络研修课程很丰富,有通识类的、技术素养类的、组织与管理类的、学习与发展类的以及评估与诊断类的。我们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课程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结合《微课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关于微课方面的课程来学习。学习后,收获很大。

(一) 正确认识微课,慎选知识点,精心教学设计

英特尔前总裁贝瑞特曾说过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学设计是核心。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容易学,学得好。教学设计要生动、新颖、核心、精炼。微课简短精悍,切入课题要新颖、迅速。讲授线索要鲜明。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是比不可少的。好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微课小结不在于而在于精。微课设计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也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

微课不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梳理,不是45分钟课堂的浓缩,不是课堂授课的电子化;而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是另辟奚径的难点剖析。微课知识点的确定要慎重,可以是某重点或难点知识,或是需要重复练习的技能,或者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内容,比如一些拓展性的内容。以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图像加工――写意生活CD封面” 为案例,进行基于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实验。

这节课使用矩形选框工具、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抠图,以及使用文字工具、渐变工具、画笔工具初步润色作品都是操作型的知识点,很适合制作成微课。教材中是以制作“写意生活CD封面”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篮球”、“校园小景”、“街舞”三张图片的特点完成抠图、初步合成图像,对合成图像进行润色、美化完成作品,任务还是挺重的。通过微课视频的帮助,任务全部布置给学生,尽管时间有限但是学生完成得较好。《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这部分内容很有的扩展。如果按照传统套路,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由于教师讲解的时间太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堂任务,要好几课时才能完成作品。

(二) 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要基于教师“精心”的“先学”设计

实践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微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有效的。当然我们要正确看待微课的课堂作用。微课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益的,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一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把微课扔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微课视频就可以了。微课无法了解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特征,灵活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解读不同学生遇到的疑难杂症。微课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把微课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辅助自己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让自己分身有术对学生进行更加个性化的答疑和指导,而不是让微课完全替代自己。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要基于教师“精心”的“先学”设计。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针对性为宗旨、以浓缩性为原则、以多样性为特征、以引导性为方式、以分享性为精神,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微课潜在价值,以深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三) 微课应用实践之“他山之石”

上海特级教师周飞老师在《微课程应用实践与思考》中,从what,why,how三个层面,引领我们系统地认识微课程。他结合普陀J课堂实践案例,思考微课程的应用,很接地气,引发了我们对微课程应用的思考。周老师《微课程应用实践与思考》是在“普陀J课堂”实践基础上的经验之谈。采用一校名师,全区共享的策略,构建学科达人团队。按“五步骤、三循环”的流程制作微课程。他在如何使用微视频开展教学,总结到,微视频教学能否有效关键点一是“先学”如何学,主要是学习资源的使用;关键点二是“后教”怎么教,主要是教学模式的探索。先学之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

三、应用问题与展望

信息技术教师对微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微课的开发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设计过程越来越精细化,微课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但微课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教师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上,都要有意识的转变和提升。尽管信息技术教师有优势,但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这条路径上学无止境,信息技术教师要将信息化教学成为习惯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钢 . 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20)

[2]卞海娟. 自主学习 微中有道――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资源,2015 (5)

[3]祝智庭 闫寒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 电化教育研究,2015(9)

上一篇:关于篮球投篮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方法探讨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与翻转课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