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消渴病肺胃热盛证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30 09:15:43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消渴病肺胃热盛证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消渴病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糖尿病患者,中医辩证为肺胃热盛证,口服白虎加人参汤,至患者症状减轻。 结果 白虎加人参汤能显著改善消渴病肺胃热盛证患者症状,较单纯使用西药更快缓解患者症状。结论 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糖尿病中医辩证为肺胃热盛证能显著改善症状,更好控制血糖。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汤;消渴病;肺胃热盛证;糖化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019-02

白虎加人参汤出自《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1]篇,原文为“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为治疗燥热伤津之主方,祛邪不伤正,保津而不敛邪,《伤寒论》[2]亦有论及,皆言大渴、渴欲饮水,均为胃热伤津。白虎加人参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组成。笔者临床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消渴病肺胃热盛证50例,疗效明显,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就诊时症状表现为:烦渴多饮,乏力消瘦,多食易饥,恶热多汗,大便干结,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乏津,脉滑实有力,50例患者均符合《金匮要略选读》中消渴病肺胃热盛津气两伤证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符合白虎加人参汤主症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餐后2 h血糖(2 hPG)≥11.1 mmol/L,凡符合上述情r之一且年龄在16~80岁的患者。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或胰岛功能明显减退患者;合并严重感染;年龄在16岁以下或8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精神病患者;不配合服用中药者。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50例,均为住院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l2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8.48±12.24)岁;病程0.9~5年,平均(3.63±1.07)年。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9.23±11.48)岁;病程1.0~5.2年,平均(3.72±1.11)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二甲双胍缓释片1 g/次,1次/d,餐后口服;瑞格列奈 2 mg/次,3次/d,进餐前30 min口服,甘精胰岛素 10~15 U睡前皮下注射,治疗7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1.3.2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白虎加人参汤 处方:知母10~12 g,生石膏40~200 g,甘草3~5 g,山药15~20 g,太子参10~20 g。煎服方法:生石膏先煎30 min,再加入其它药文火煎20 min即可,然后加水再煎二煎,2次药量相加在300~400 mL。

随症加减:若便秘较甚,酌加玄参、芒硝等;热盛肠燥,亦可合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消谷善饥,可重用生地黄,加玉竹、黄精;汗多加五味子;中焦热盛,症见多食善饥,口臭,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而燥,脉滑实有力为主,可易调胃承气汤;气阴两伤,口渴乏力明显者,可易麦门冬汤合百合地黄汤合瓜蒌牡蛎散;饮多者加天花粉、石斛;尿多加覆盆子、桑螵蛸;消瘦加山药;肢体痛加丹参、赤芍;脾虚便溏者加炙黄芪、山药、白术。肾虚耳鸣者加枸杞子、杜仲、草决明。疗程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2组治疗前、后均查FBG、2 hPG、糖化白蛋白。

1.5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FBG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表示,两组无序分类变量间的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有序分类变量)比较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白蛋白变化情况比较

2组治疗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糖、糖化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糖、糖化白蛋白下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治疗后2组临床效果比较

2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肺胃热盛证是消渴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尤其多见于发病早期,血糖升高明显的时候。现代实验研究,白虎加人参汤有调节血糖作用,经动物实验证明,该方对正常动物的血糖有调节作用,不致引起低血糖反应,由此可见,此方是从整体调节作用上达到明显降糖效果。对该方成分拆方分别研究,可见人参加石膏或知母加石膏合并降低血糖的作用增强,石膏、粳米、甘草有一定协同作用。人参加知母不仅不增强反而有降低降血糖效果的作用,其减弱程度与人参剂量呈负相关。说明白虎加人参汤组方合理,不恰当的拆方可能出现某种拮抗作用。《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3]柯琴:“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而恶热;热蒸外越,故热汗自出;热烁胃中,故渴欲饮水;邪盛而实,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属胃,外主肌肉,虽有热而未成实,终非苦寒之味所能治也。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以为臣。用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作甘稼穑,寒剂得之缓其寒,苦药得之平其苦,使沉降之性,皆得留连于胃也,得二味为佐,庶大寒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

笔者认为,对于消渴病三消症状明显、口舌干渴较重,属肺胃热盛证者,辩证使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三消症状。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此时应首先大清里热,但由于热盛伤津,若用苦寒直折,则愈伤其阴,伤阴而化燥。故宜用甘寒之品以泻火生津。白虎汤恰中病机,能较快解除症状,又有壶底抽薪的作用,血糖也可明显改善。实践证明石膏与知母同用,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还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笔者认为,临床上使用此方,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石膏量可用较大剂量,并结合患者体质,及患者三消症状的显著而决定,笔者使用此方常用量为50~200 g,甚者500 g,配以山药15~20 g护胃,未发现有明显副反应。②粳米可以去掉,常配伍使用山药,人参多选用太子参或西洋参。③根据患者异常口干,强烈的渴感和大量饮水,或恶热喜冷饮,苔黄乏津等症候,也可伴有心烦、潮热、夜寐不佳、胃脘灼热等症,辩证属于肺胃热盛伤津者,可选用本方加减。以身热、汗出、渴为主要症候要素。④临床上笔者使用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尿崩症见肺胃热盛证者均有效。⑤久病及肾,笔者也常用此方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糖尿病肾虚胃热证。⑥壮热食气,故此类患者常见脾气不足的症候,使用此方注意中病即止,并配合使用健脾益气药物使用。⑦有些患者消谷善饥明显,辩证有肺胃热盛证者,配合使用此方,提高患者饮食控制的依从性,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能更快控制血糖。

[参考文献]

[1] 孟如.金匮要略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9.

[2] 李顺保,樊小青.医宗金鉴[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76.

[3] 柯雪帆.伤寒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1.

(收稿日期:2016-09-16)

上一篇: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 下一篇:南昌市高校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