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挂枝儿》的修辞格研究

时间:2022-06-30 09:05:52

民歌《挂枝儿》的修辞格研究

摘 要: 民歌《挂枝儿》具有丰富真切的艺术魅力,受到市民阶级和文人的追捧,这和它大量灵活妥帖地使用修辞手法分不开。本文以冯梦龙辑评《挂枝儿》里的民歌为例,主要分析比喻、比拟、夸张、衬托这几种修辞格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关键词: 民歌 《挂枝儿》 修辞方式 表达效果

民歌虽不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但其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到市民阶级的喜爱,也逐渐被文人接受,得到他们的青睐。许多文人辑录民歌,也有文人创作类似民歌的作品。民歌虽然率直、真切地表达情感,但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只采用白描的手法,反而是自然地运用各种修辞方式生动、活泼地展现复杂的内心活动。文人在辑录时也会对民歌做修饰,修辞的味道就更浓了。

“挂枝儿”是明代万历朝兴起于民间的时调小曲,在晚明甚为风行,所谓“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5《时尚小令》),可见其风靡程度。明代冯梦龙辑评《挂枝儿》十卷,共录曲四百三十五首,主要抒写男女爱情生活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语言研究价值。本文就以《挂枝儿》里的民歌为例,研究其主要修辞方式和表达效果。

一、形象的比喻

比喻是文学作品最经常使用的修辞格。许多难以言表的情感都可以用形象的物来打比方,特别是诗这种文学样式经常表现抽象和让人琢磨不透的事物就更需要比喻这种手法。正如批评家菲尔普巍尔特说:“诗的语言是显示或表现着它想置于我们面前的什么,其方式是把它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尤其民歌的创作主体是人民大众,他们受条件的限制,掌握的词汇不丰富,要想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就需要灵活地运用比喻。明喻、暗喻在《挂枝儿》里都经常被使用,有的篇目甚至是综合运用,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如下面的篇目:

喷嚏

对妆台,忽然间打个喷嚏,想是有情哥思量我,寄个信儿。难道他思量我刚刚一次?自从别了你,日日泪珠垂。似我这等把你思量也,想你的喷嚏儿常似雨。

该篇题目就很奇特。中国的古人认为,一个人打喷嚏,说明有人在想念或说起他(或许是坏话),《诗经》中的“愿言则嚏”,就是这个意思。而文中主人公对爱人思念至深,当时没什么便捷的联系方式,只希望每一点相思都能化作喷嚏让对方知道。最后一句把想象中喷嚏多而不断比喻为雨,十分有文采,突破了我们一般都用具体数词来修饰喷嚏的做法。此处比喻让人感到新奇,虽有些夸张,却体现主人公――少女的淘气和偶尔闪过的一丝思念的甜蜜。

以上是明喻的例子。明喻是明确地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是十分明显的比喻。暗喻又叫隐喻,是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的比喻。它们之间的比喻关系暗藏在对本体的判断中,或本体的变化中,或其他关系中。暗喻更加含蓄,言简义丰,耐人玩味,如:

比方

同心带结就了,被刀割做两半。双飞燕遭弹打,怎能勾成双。并头莲才放开,被风儿吹断。青鸾音信杳,红叶御沟干。交颈的鸳鸯也,被钓鱼人来赶。

中国人自古讲究含蓄美,特别是在情歌里,以物寓情十分常见。本篇的五个句子都是比喻原本美好的感情遭遇不幸、凄惨悲凉的情景。“同心结”、“双飞燕”、“并头莲”、“青鸾”和“鸳鸯”在文学作品里常比作恋人,这些事物有的成对出现,有的对伴侣忠贞不渝,有的是象征爱情的信物。但可怜它们被其它外部事物破坏摧残,虽没有完全毁灭,但“割做两半”、“怎能勾成双”、“吹断”、“被钓鱼人来赶”的下场更让人心寒,正如恋人相爱却不能相守到尽头,接受分离的心灵煎熬和痛苦。明喻和暗喻都可以把本体表述得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而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接受;概念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像爱情这类复杂不能言说的情感和心理,比喻能使读者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丰富、美妙的生命体验。

二、贴切的比拟

比拟也是民歌、寓言、童话等运用较多的修辞技巧,它和比喻有相似处,也有很大的区别。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用较多的是拟物为人,也就是将动植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并通过它们的言语行为、内心变化,寄寓人情世故,影射社会现实,引起读者思考,使之感悟其中的道理。试举例如下:

花蝶

花道蝶:“你忒煞相欺负,见娇红嫩蕊时,整日缠奴,热攒攒,轻扑扑,恋着朝朝暮暮。把花心来攒透了,将香味尽尝过。你便又飞去邻家也,再不来采我。”

蝶回花:“非是我无情无义。只为你情性儿不耐久,雨妒风欺。昨夜鲜,今朝淡,明朝落地。你的香魂既随流水去,我这里墙外又有好花枝。你若守得定往日这点春心也,我怎么不采你。”

花和蝶本是遵循自然规律活动,却被赋予人的行为思想。创作者发现蝶采花的规律和人的某些情感行为有很大的相似,就采用比拟的手法,收到良好的效果。花和蝶的对话正是恋人之间相互埋怨的说辞。花比拟为其中的一方曾经风华正茂,随着时间流逝对方由缠到离去,强烈地谴责喜新厌旧。蝶比拟为另一方为移情别恋找借口,“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看似有道理,其实是虚情的写照。

泥人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

此篇是将人拟物。将自己和恋人比作泥人,虽然质朴却很感人,真正的爱和爱人不需要光鲜亮丽,而是默默地相守。相守在一起,交换彼此的身心,为对方付出,也得到对方的付出。真爱就像是重生一般,两个人一起改变一起成长。最后一句最感人至深,爱情至深就是不分彼此,无论时间和空间怎样改变,“你”都融入到“我”里。后赵云改为“我泥里有你,你泥里有我”更胜一筹。将人比拟为泥人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营造出一种暖人心的氛围。人、物、景、情相互交融,使《挂枝儿》散发迷人的色彩。

三、适当的夸张

人们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时很难完全准确真实地描写,而且为了表达的效果会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即故意把话说得超过客观事实和实际可能。夸张能更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王充在《论衡・艺增》中所说:“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

大脚

小脚儿生得忒即溜,剪一双弓鞋面,费了一匹潞绸。拽拔儿零剪了一丈六。四张羊皮金,嵌不来双凤头。拔不上鞋根子,还要拖他拖他走。

古代崇尚女人小脚,一定程度上小脚代表女子的美和修养。三寸金莲,四寸银莲,五寸哭莲,女孩子脚长到五寸就很难嫁出去了。该篇通过描写“大脚”女子做鞋之事,极尽夸张之势。先用“小脚”、“即溜(机灵;精细)”反讽脚之大,后用“一匹”、“一丈六”、“四张”夸张用布的多,最后“拔不上鞋根子,还要拖他拖他走”隐言脚大影响女孩子的形象。借助夸张,作者不仅鲜明地显示出自己的思想,更有力地肯定自己喜爱的事物或否定自己不喜爱的事情,可见当时女孩子不缠足,就会被社会嘲笑、遗弃。在今天看来大脚并没什么,当时的审美也是畸形的。

泣想

青山在,绿水在,冤家不在。风常来,雨常来,书信不来。灾不害,病不害,相思常害。春去愁不去,花开闷不开。泪珠儿汪汪也,滴没了东洋海。

前四句在叙述对恋人的想念,思念深但得不到对方的消息,相思成疾病。女子也没办法解决也没办法发泄除了哭泣,正应对了“女子是水做的”。心中的愁不去闷不开,总是不自觉地眼泪盈眶。哭泣的时间久了,眼泪滴滴“滴没了东洋海”,此处把泪水的多和持续夸张为可以淹没东洋海。海是无止境的,泪珠也是无止尽的,更好地渲染一种凄清的气氛。

四、恰当的衬托

衬托又叫映衬,它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正面的类似的事物或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来作陪衬的修辞格。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陪衬的事物为被陪衬的事物服务,突出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化表达的意思。这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并形成一定的范式。《挂枝儿》卷七感部多是使用这种方法。

三冬天,受不得凄凉况。雪花飘,雨花飘,风儿又狂。夜如年,独自个无人伴,拥炉偏觉冷,对酒反生寒。便有那绵被千重也,可是孤眠人盖得暖?

此段是典型的正衬,冬天寒冷萧瑟衬托主人公的心情悲凉凄冷。“雪花飘,雨花飘,风儿又狂”,写出自然环境的恶劣,这样的夜晚无人相伴,即使有炉子有酒也不仅不觉得暖反而感到寒。最后一句反问揭示出,在作者看来真正能暖人的只有人心。

孤人儿最怕是春滋味,桃儿红,柳儿绿,红绿他做甚的?怪东风吹不散人愁气,紫燕双双语,黄鹂对对飞。百鸟的调情也,人还不如你。

此段使用反衬恰到好处:春天,花红柳绿鸟双飞,在一般人看来是美好的,可在孤人看来只有落寞孤单。特别是他们看到成双相守的事物,只会更难受忧愁,对比自己的心境,发出了“人还不如你”的感慨。也许是心决定了人看事物的眼光,所以人除了“伤秋”也会“伤春”。以喜景反衬哀感,更能让人神伤。

除此之外,《挂枝儿》还大量使用其他的修辞,“石心石意”双关“实心实意”;“孤人儿受尽了孤单情况,孤衾儿,孤枕儿,独守孤房”反复使用“孤”表达寂寞之感;“圆纠纠紫葡桃闸得恁俏,红晕晕香疤儿因甚烧”中叠韵的使用增强韵律和谐。总之,《挂枝儿》的修辞美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挂枝儿》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也是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我们去发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福莲.《挂枝儿》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1).

[2]聂付生.《挂枝儿》的由来及成书时间[J].中州学刊,2005,(5).

[3]田华.真情真性亦俗亦雅――略论冯梦龙民歌的艺术特征[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12,(4).

[4]冯梦龙.挂枝儿[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5]冯梦龙.冯梦龙全集[M].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

上一篇: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开展形式综述 下一篇: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