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6-30 07:59:29

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现高等教育公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高校要努力做到让真正贫困的大学生享受国家资助,同时避免部分动机不纯的大学生瓜分资助资源。本文在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情况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从学生思想上入手,结合地方、高校和大学生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认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84-01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的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的改善,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高房价、高物价等民生问题也凸显出来。为了体现社会、高校教育的公平,让所有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制定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当今各高校的贫困生建档人数逐年增加,国家也提高了资助力度,如何将资助政策落实好,让真正贫困的大学生享受国家的资助,成为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功利化思想的影响

国家近几年大幅度的提高了贫困生的资助标准,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为遭遇突发灾害地区的学生提供临时资助,简单的说,贫困生资助项目越来越多,贫困生能拿到的钱也越来越多。由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不完善,加之贫困生比例的调高,使得并不贫困甚至家庭富裕的学生利用造假手段拿到了贫困生身份,得到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资助”。同学之间碍于情面,没有及时举报,导致造假之风抬头。

1.2贫困证明材料内容真假难辨

作为贫困生建档程序第一步,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困难证明

材料是认定学生是否贫困的最重要信息。证明材料应详细说明家庭经济情况的各方面客观事实,并由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但是,我们在申请人里经常看到一些平时有高消费行为,从各方面体现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为了骗取国家资助,依然上交了“合格”的贫困证明。这说明我们的相关民政部门在贫困家庭的认定上存在责任心不够,打不开情面,办事没有原则等问题,加大了高校的贫困生认定难度,造成了国家资助资源的浪费。

1.3贫困生认定标准模糊

贫困生提供家庭经济困难材料就说明他们在当地属于贫困生,但贫困却是相对的。打一个夸张点的比喻:一个江苏华西村的贫困生和西部偏远山区的贫困生,哪个更贫困显而易见。那么,在高校,如何平衡这样的贫困关系需要我们达成共识:那就是,在高校所在地区,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家庭难以完成其学费的学生才能称为相对贫困的贫困生。学校不能仅凭学生的一纸申请,将贫困生认定责任转嫁给各地方民政部门,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失公平,同时也让贫困生标准变得模糊不清,进而让动机不纯的人钻了漏洞。

1.4贫困生认定资格审核不严,程序不严谨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没有发挥好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依靠自主申请,提供家庭困难证明,民主测评等结果进行认定。贫困证明真假难辨,民主测评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但也存在学生拉票,许诺事成后分享资助金等情况。而一些碍于情面,平日消费不高,也不喜欢哭穷的学生在投票中往往处于劣势,甚至被挤出贫困生队伍。

1.5贫困生认定缺乏后续跟踪调查,档案库只增不减

高校对已建档贫困生家庭情况、消费情况进行适当抽查、走访,档案库更新不及时,导致建档人数每年递增。

2 贫困生认定工作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宣传

要杜绝学生的作假行为,学校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详细介绍高校贫困生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资助对于贫困生的重要性,并针对造假欺骗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以示警戒。

2.2加强地方民政部门对贫困生工作认定的考核

国家要加强民政部门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严格贫困家庭认定审查程序,做好认定登记记录,有关上级部门要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检查力度,从第一步开始防止作假情况的出现。

2.3各高校要出台相对清晰的贫困标准

各高校要将民政部门开具的困难情况材料作为参考依据,结合所在地区的收入、消费水平,制定相应的贫困标准。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贫困分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三个等级。

一般困难的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的学生,但家庭及学生本人能够筹集足够生活基本费用。困难的学生除此以外还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享受过国家助学贷款,(2)家庭成员中有两个以上正接受教育的;特殊困难的学生应指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但难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每月能筹集的基本生活费用在高校所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学生。特殊困难学生应分别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2)在校期间生重病并花费大额医疗费;(3)父母为残疾人或本人为残疾人;(4)家庭成员中有两个以上正接受非义务教育;(5)其他特殊情况。

2.4完善认定程序,防范作假行为

设立班级贫困生工作认定小组,组长由班主任担任,组员由具有较强原则的非贫困生代表担任。同时要求申请人填写《日常消费情况调查表》和《诚信承诺书》,对诚信出现问题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日常消费情况调查表》应包括学生的日常消费金额,生活用品使用情况,学费缴纳情况,贷款情况等。班级同学应认真审核申请人的日常消费情况,用不记名的方式将存在异议的消费情况勾画出提交班级贫困生工作认定小组。在认定过程中,注意民主集中制原则,将民主评议结果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提交班级认定小组最终确定。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还实施了消费一票否决制。如存在高档消费、报名驾校、校外租房等。虽然一票否决制难以兼顾学生一些特殊情况,但这也是如今高校贫困生认定造假之风盛行所做的无奈之举。

2.5加强贫困生档案库的更新工作

贫困生建档后,还应对档案库及时更新。将临时出现家庭变故的同学及时添加进档案库,对弄虚作假或已脱困的贫困生及时取消其贫困生资格,以示公正。

参考文献:

[1]党振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S2).

[2]庞丽娟,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

上一篇:浅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省情教育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