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2-06-30 07:09:03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及进行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32例急性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分别采用硬3脑膜外压力测定法和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进行颅内压监测,并随访2-6个月,观察ICP监测值与预后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内压监测,除5例颅内压正常患者未使用降颅压药物外,其余27例患者均根据监测结果分别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等降颅压药物进行治疗,在监测过程中有7例患者出现ICP骤然升高,立即进行CT检查发现颅内再出血,及时再次实施手术治疗。从颅内压监测结果显示,患者术后ICP监测结果与ADL能力分级呈正相关,ICP值越高,则患者预后越差。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监测可在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并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及评估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颅脑外伤;手术后;颅内压监测;应用价值

笔者通过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32例急性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监测及预后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32例急性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检查证实为颅脑损伤,具体损伤类型为外伤性硬膜外出血11例、脑挫裂伤伴出血8例、广泛脑挫裂伤7例、硬膜下出血6例。入院时均进行GCS评分:13-15分5例,占15.63%;9―12分16例,占50.0%;3―8分11例,占34.37%。

1.2颅内压监测方法

1.2.1硬脑膜外压力测定法:本组患者中21例采用硬脑膜外压力测定法,监护仪为HY一282智能型ICP。将监护仪光纤探头置入硬膜外和颅骨间,通过导线连接ICP监护仪。进行监测。

1.2.2侧脑室导管测压法:本组患者中11例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用硅胶引流管置入侧脑室内,外端用三通开关连接脑室外引流装置和液压传感器,传感器连接太空监护仪压力模块,调零后监护仪显示压力波形和压力参数。

1.3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ICP变化,评定标准为正常:ICP

1.4疗效评定

患者术后均随访2-6个月,对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进行观察。采用ADL能力分级法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测评,1级,恢复正常生活、工作;2级:部分恢复正常,可独立生活;3级:扶拐可行走,生活部分需人照顾;4级: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意识清醒;5级:植物生存状态。死亡:在随访期间死亡。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内压监测,除5例颅内压正常患者未使用降颅压药物外,其余27例患者均根据监测结果分别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等降颅压药物进行治疗,在监测过程中有7例患者出现ICP骤然升高,立即进行CT检查发现颅内再出血,及时再次实施手术治疗。从颅内压监测结果显示,患者术后ICP监测结果与ADL能力分级呈正相关,ICP值越高,则患者预后越差。

3 讨论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压(ICP)升高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持续颅内压监测方法已在临床应用多年[1],利用动态ICP仪器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为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监测仪的传感器精密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2],颅内压监测技术可以动态了解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特别对脱水剂的使用量及时间上具有指导意义。从本组32例患者情况显示,通过颅内压监测,及时发现7例ICP突然增高的患者,并及时行CT检查,通过再次手术对脑部再出血进行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病例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的监测,可以正确评价患者的预后,从本组患者监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显示,ICP监测结果与ADL能力分级呈正相关,ICP值越高,则患者预后越差,通常轻度与中度增高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太部分患者预后良好[3],而颅内压重度增高,颅内压大于60mmHg,则提示脑组织趋于无灌注状态[4],患者预后差。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指导脱水剂的使用,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明显时能进行提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Rainov NG,Weise JB,Burkert W.Transe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inydrocephalic patients[J].Nellfosurg Rev,2000.23(1):34―38.

[2]陈兵,李臻琰,刘运生,等.颅内高压状态下TCD频谱参数与颅内压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神经医学杂志,2005,4(4):346.347.

[3]贾军,钟天安,黄仕春,等.重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的监护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04,25(11):1277―1279.

[4]谭海斌,冯海龙,黄光富,等.TCD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判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中国l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8(1):8-10.

上一篇:痹片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手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