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漯特大桥跨临颍县道连续梁施工技术

时间:2022-06-30 02:47:12

许漯特大桥跨临颍县道连续梁施工技术

内容提要:结合石(家庄)武(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许漯特大桥跨临颍县道48m+80m+48m双线整孔现浇连续箱梁的施工实践,介绍了该工程采用满布碗扣式支架、分段现浇施工方法。

关键词: 连续箱梁满布支架分段现浇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是京广客运专线的一部分。石武客专设计时速为350km/h。许漯特大桥跨临颍县道连续梁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内,主线与临颍县道斜交20°,设计于该处采用(48+80+48)m连续梁跨越,连续梁全长177.5m。布设在794#、795#、796#、797#墩上。

2.连续梁设计情况

2.1连续箱梁立面图

图1连续梁立面图

2.2连续梁梁体构造

2.2.1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总长177.5m。箱梁顶宽12m,底宽6.7m,箱梁横截面为单室直腹板。顶板厚40cm,边支点处加厚到65cm,按折线变化;腹板厚分别为50cm、70cm、90cm,按折线变化;底板厚40cm~100cm。全联共设5道横隔梁,分别设于端支点、中支点及中跨跨中处截面。各横隔板均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2.2.2中支点截面中心梁高6.65m,跨中直线段及边跨13.25m直线段截面中心梁高为3.85m,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边支座中心至梁端0.75m。

2.3连续梁梁体主要工程数量

C50混凝土2756 m3,钢筋427T,钢绞线154T,OVM系列锚具388套。

3.预应力锚固体系

本桥梁采用三向预应力,纵向及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1860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公称直径为15.20mm高强度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k=830Mpa,弹性模量为Ep=200Gpa预应力混凝土用精轧螺纹钢筋。

4.主要施工技术

4.1地基处理

支架基础范围内采用换填煤矸石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填筑前首先挖除地表回填土及地表120cm厚耕植土,挖除后采用触探仪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00Kpa,如达不到要求则加深开挖换填深度。煤矸石填筑虚铺厚度40~50cm,采用自重18吨压路机碾压密实,碾压完毕后表面轮迹不得大于5mm。填筑完成后,在填筑好的地基表面浇筑20cm厚C20混凝土,地基处理范围的四周均设排水沟。

4.2模板工程

箱梁底模、侧模采用15mm厚竹胶板制作,箱梁外部4个倒角模板采用3mm厚钢板轧制而成。支架段底模结构:模板底横向铺设10×10cm方木,纵向间距15cm。支架顶部铺设15×15cm方木分配梁,方木间距与支架立柱横向间距相同,模板与方木采用铁钉锚固 ;侧模结构:侧模外侧纵向设竖向10×10cm方木次楞木,间距30cm,方木外侧设6道纵向钢管,每一个立杆间距处支架横向及斜向支撑钢管;内模也采用15mm厚竹胶板制作,底面采用10cm×10cm方木作为次楞木,楞木外侧设10cm×10cm主楞木,内模支撑采用φ48mm钢管,每0.9m设置支撑1道;其他模板过人洞模板参照内模设计进行定型制作。

4.3现浇支架

4.3.1支架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钢管直径48mm。竖杆在主墩两侧、边墩内侧及跨中门洞处顺桥向间距0.3m,其他位置顺桥方向间距0.6m,横桥间距空心腹板范围内0.6m,实心腹板范围内0.3m,两侧翼板范围内为0.9米, 横杆步距1.2m。

4.3.2支架安装严格按照图纸布置位置安装,安装时采取先测量所安装节段地面标高,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立杆底面标高,先用可调底托将四个角标立杆高调平后挂线安装其它底托,后安装立杆。

4.3.3连续梁跨临颍县道,为确保公路畅通,于跨线处795#-796#墩连续梁设门洞式支架。门洞采用钢管立柱和工字钢组合搭设。门洞墩柱采用φ530×10mm钢管立柱,门洞下立柱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浇注。φ530钢管立柱上依次安装65*65*1cm厚钢板及2根并列32b工字钢;门洞上纵梁采用32b工字钢,底板、腹板下工字钢间距为0.3m,翼缘板下工字钢间距为0.9m。

4.3.4采用编织袋装砂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荷载按梁体自重的120%加上内模重量考虑。预压采用分段的形式,先预压小里程方向的B节段,然后预压大里程方向的B节段,再预压跨中的C、D节段,最后预压梁两端的A节段。

4.4钢束管道、波纹管安装

纵向预应力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波纹管安装的定位网片采用φ10的钢筋,管道定位网钢筋应先焊接成型,再与梁体钢筋焊接牢固,管道定位网片纵向每50cm一道。横向预应力管道采用内径70*19mm扁形金属波纹管,竖向预应力管道采用内径35mm壁厚0.5mm的铁皮管,钢筋安装时连同竖向预应力管道压浆管一起安装。

4.5支座施工

4.5.1临时支座施工

临时支座沿纵向布于中墩垫石两侧,宽度为50cm,距墩身中部凹槽边缘15cm,临时支座的高度=设计梁底到墩顶的距离。

图2临时支座平面图单位:厘米

图3临时支座I-I剖面图

4.5.2永久支座施工

凿毛支座就位部分的支撑垫石表面,并用水将支撑垫石表面浸湿;用钢楔块楔入支座四周,找平支座,将支座底面调整到设计标高。检查支座中心位置、标高后,安装灌浆用模板,用无收缩灌浆材料灌浆。灌浆采用重力灌浆方式实施。灌浆材料终凝后,拆除模板及四角钢楔块,检查是否有漏浆,必要时应进行补浆,拧紧下支座锚栓。

4.6现浇梁混凝土施工

4.6.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纵向分段进行,先浇筑中墩上面的两个B梁段和跨中的D梁段,然后浇注B、D梁段间的两个C合拢段,最后浇注两侧的两个A梁段。梁体混凝土浇筑时,与前段混凝土结合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每一个梁段的浇筑顺序是一致的:腹板底部倒角-底板-腹板-顶板。浇筑时采用2台泵车同时对称浇筑。

浇筑时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浇筑。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20cm时,水平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

4.6.2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B块中支点处由于箱梁高度达6.65m,采用布设串筒下料,腹板开天窗人进入腹板内振捣,最后人出来后把钢筋绑扎恢复原状。振动棒插入间距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之内,振动棒要快插慢拔,表面泛浆有光泽并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将振捣棒缓慢抽出。

4.7预应力施工

4.7.1张拉

4.7.1.1纵向预应力筋的张拉

预应力张拉施工,张拉时梁体砼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95%,龄期不少于7天。纵向预应力采用YCW400型千斤顶张拉,采用两端张拉并左右对称同步进行,张拉前应进行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等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实际伸长量与计算伸长量差值控在6%以内。

钢绞线张拉步骤:

010%σk100%σk持荷5分钟补拉σk(测伸长量)锚固

4.7.1.2横向、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

梁体顶板横向预应力锚固体系采用BM15-4(P)锚具及配套的支承垫板,采用YCQ25型千斤顶,在箱梁两侧交替单端张拉;竖向预应力筋锚固体系采用JLM-25型锚具,张拉体系采用YC60A型千斤顶,对称单端张拉。

4.7.2压浆

4.7.2.1纵向预应力管道

纵向预应力管道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在波纹管最高点设置排气孔,以充分保证压浆密实。当水泥浆从抽真空端流出且稠度与压浆端基本相同,进行保压,保压压力0.5~0.6MPa,持压时间大于5min,确保孔道内水泥浆体饱满。

4.7.2.2横向、竖向预应力管道

竖向预应力管道安装时在距离管底约50cm处采用管道同等材料设一压浆管,压浆管一端与预应力筋连通,连通处采用塑料胶带包裹严密,不漏浆,另一端从箱梁内侧引出,以便压浆密实,横向预应力筋不设压浆管,固定端设排气孔。

4.8封锚

封锚混凝土采用C50无收缩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60~80mm。浇注梁体封锚砼之前,对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检查无漏浆的管道后,将锚穴砼表面凿毛,安设锚穴钢筋,浇注封锚混凝土。

4.9 A节段、C节段施工

A节段、C节段主要施工工艺与B节段、D节段基本相同,在施工前需用连接器将梁体纵向预应力钢束连接牢固,C节段施工前应将B节段、D节段间用工字钢对B节段、D节段进行锁定,锁定施工工艺如下:

两个B节段及一个D节段端部腹板两侧顶板、底板上各预埋4块50cm长、40cm宽、2cm厚的钢板,钢板后方加焊锚固钢筋进行加强。支撑型钢用双工32焊接而成,在砼浇筑前最低温度时,将支撑型钢焊于两侧梁内预埋的钢板上,起到支顶作用并起部分抗拉作用。选择在一天凌晨3点左右气温最低时浇筑合拢段混凝土,浇筑时间在4小时内完成,砼浇筑前一天用水将全梁表面、箱内洒水保湿进行降温。

图4合拢段锁定横截面图

图5合拢段锁定立面图

4.10支架拆除

拆卸支架应待管道压浆的强度均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方可进行。落架应遵循多点、对称、缓慢、均匀和分级的原则,从跨中向支点拆卸。

5.结语

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许漯特大桥跨临颍县道48m+80m+48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采用满布支架现浇法施工,做到了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取得了较好效果。客运专线连续梁施工中,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可借鉴此方法施工。

参考文献:

⑴《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⑵《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作者简介:田永生男1976年10月 工程师中建五局隧道公司

上一篇:责任会计在企业应用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对新闻报道真实性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