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6-30 02:41:35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才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也确保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而不乱,学生的兴趣盎然。

答问机会要多: 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手授必缺乏让学生参与的意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

课堂动静要结合: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因为讲授需要通过练习加以消化理解和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设计的艺术。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下降。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一些小游戏、小竞赛,调节学生的情绪。如,我们在学习十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时,由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方法,如果再反复讲怎样算,同学们会一点兴趣也没有。于是就在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上下功夫,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奖惩要分明: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认真的听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对好习惯进行鼓励、表扬,奖励一个笑脸,一颗红五星,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不良习惯也要及时给予纠正。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做题时,首先学生应正确理解题意,读懂题目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两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养成对已做作业进行再思考的习惯。

不少同学不重视对已做作业进行再看、再思考,从而导致错误做法在头脑中形成定势。有的题目做错,老师订正过了,你还错,就是这个原因。常此下去,在新知识和做新作业中会出现更大的错误,为了巩固作业的成果,同学们在每次做新的作业之前,务必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反馈。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学生才会逐渐把握合理的学习过程,逐渐养成一种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地学、积极的学、紧张地学、高效地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案”的探究 下一篇: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