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断纬织绣罗

时间:2022-06-30 12:17:47

一 什么是“罗”?

绫、罗、绸、缎天下皆知,“罗”为何物?却知者甚少矣。

“罗”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同存共荣。“罗”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珍稀纺织丝绸产品,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王公贵族封赏、享用的贡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罗”在纺织、丝绸织物中,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属于绞经纹理组织,俗称“绞罗”。是绫、罗、绸、缎中的一个门类,同属丝绸一族。

丝绸属纺织门类,是绫、罗、绸、缎的总称。丝绸在纺织产品中有着“软黄金之称”的美誉,西方人视为“上帝之物”。而罗更是丝绸中的极品,罗的优良特质是牢固、轻薄、飘逸、舒适、华丽、健康等。

普通的纺织、丝绸织物纹理很简单,只是经、纬间,竖、横、上下、左右并排编织而成。组织结构的变化,无非就是斜纹、缎纹、提花,线条长短、编织点差位排列,经、纬密度疏密、花型大小而已。别无其他更精湛、特殊复杂的技巧。而绞罗织物的纹理却不同,罗组织结构极其复杂、工艺技术特别精湛,经、纬间交叉纹理巧妙深奥、扭绞织造难度很大,技艺和精细程度很高。

“罗”在整个中华纺织、丝绸文化中是一个特殊种类,具有它独特的工艺技巧。现在约有95%以上的人不了解它的存在。罗的组织有“绞纱”和“绞罗”之分,产品有“素罗”和“花罗”之别。普通的素罗有:罗纺、杭罗、横罗、直罗、乔其罗、斜纹罗、菱形罗、罗缎、对应罗、四经链式罗、弹力紧身罗、工业用筛网、纱布、窗纱等。其实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无花形图案的绞纱组织,统称为“素罗”。还有一种是目前濒临失传的大提花绞罗,俗称

“花罗”。是通过一绞二经、一绞三经、平、斜、缎、经起花或纬起花等不同纹理组织,绞织出各种不同的图案花形,所起花形若隐若现、似透非透、暗纹淡雅、清澈、秀气、文静、闲适的绞罗织物,称之为“花罗”。古代花罗品种有:孔雀罗、瓜子罗、宝花罗、满园春罗、云罗、亮花罗、暗花罗、结罗、越罗、透颚罗、方目罗、洒金罗等等。这些纱罗面料大多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居室装饰等高档用料。

更为优雅珍贵的是,绞罗工艺饰品“通经断纬织绣罗”,它是采用了绞罗纹理、加缂丝技艺和刺绣针法点缀而成的花罗艺术作品。经纬间色彩搭配艳丽、图案明亮精细,龙像龙、凤似凤、花鸟人物、天地山水、织绣如画,栩栩如生,让人过眼难忘。细细品味“满幅罗孔见彩图,罗画无语却留步”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在工艺美术界也可称得上是一枝独秀的奇葩。

二 纱罗的历史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曾以“丝绸”闻名于世。具有7000年悠久历史的丝绸文化,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经济发展、美化生活,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考古挖掘证明,纱罗的织造起源于6000多年前,伏羲氏发明网罟,教民结网,从事渔猎活动。这种原始的网罟编织技术是纺织工艺的滥觞。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出的三块制作于新石器时代的葛布残片经考古证明,在6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葛根藤制席编布,将绞经技术用在罗织物上了。当时的先民,以葛藤、长茅、芦苇、棕毛等为主要原料进行结网、打席、搭棚、制衣遮身之用。进入封建社会后,这种绞经技术逐渐采用蚕丝作原料,制作蚕丝纱罗。

古代丝织物帛、罗、纱、锦、锻、绫、绢、绮、纨、绸……等等,其中,纱罗织物出现最早,并且数量很大,在两千多年前已经很普遍了。春秋战国,当时用纱罗制成的衣物有:罗幔、罗衣、罗裙、罗衾等丝织物。楚国的文学家宋玉在他著名的《神女赋》中,赞叹“罗纨绮缋盛文章”;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花罗织物。秦汉时期的四经绞作地,二经绞起花的绫纹罗织物也在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汉张骞通过“丝绸之路”将纱罗带至西方,以其轻薄被称为“上帝之物”,从而名扬天下。京城专门设立“罗作”。根据历史记载,各地生产的绞罗有:“镇江常山郡土贡、孔雀罗、瓜子罗、春罗”,“恒州贡春罗、孔雀罗”等,益、蜀两州出单丝罗“浙江贡越罗”……等等。

传统纱罗的特点:(1)外观。纱罗最大的特色是网孔多(故它又名网眼布),稀薄。因而透气性能优越,也给人一种若隐若现之朦胧美。(2)手感。柔软轻盈,爽滑。(3)视觉效果。飘逸潇洒,光彩悦目。(4)织造工艺。纱罗织造工艺相当复杂精湛。它是两个系统经纱(地经、绞经)与一个系统的纬纱,在织机上借助于特殊的绞综装置和穿综方法交织而成。(5)纱支。纱罗织物大多用高支细特纱,并以较小的纬密精制而成。纱支必须在无结,强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朴素而典雅的效果。(6)品味。高贵典雅,除尘脱俗。(7)用料。丝、棉、毛、麻、化纤、混纺纤维及新型纤维都能被很好地应用到纱罗织造之中。(8)工艺应用。常见的管状结构、双层结构、提花组织以及印花工艺和刺绣工艺都可以应用到纱罗组织之中。

纱罗近展最为繁荣的是苏州、杭州、常州、上海、天津等地,国外有日、韩等国。纱罗织造工艺从诞生到发展经历一段很繁荣的历史时期,已经成为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纵观历史,纱罗织物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无愧是中华纺织文明的瑰宝。但是,当社会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纺织业受到经济工业革命洗礼的国外纺织技术的冲击,纺织生产进入了动力机器时代,许多传统的纺织精品,特别是南京云锦、苏州缂丝、纱罗,丹阳的漳绒等产品,只能局限于手工织造,无法以动力机器替代,在纺织革命的浪潮中,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几千年来一直是丝织品中精品的纱罗也是如此,也濒临失传。

三 纱罗的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纱罗高贵典雅的气质,浓厚的文化底蕴,复杂精湛的工艺,雅观独特的外在风格,舒适怡人的穿着性能,已经越来越受海内外服装界人士的青睐。

纱罗的素织和提花不但能深受纺织、服装界人士的青睐,更被工艺美术界专家关注。古代通经断纬绞织色彩艳丽的纱罗,如今市场上已经绝迹。能再次在苏州发现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一大喜事。

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服装风格的个性化,喜欢简单舒适、轻松活泼的服装,钟情于能够显示身份和地位的品牌和高档消费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服饰“返璞归真”的潮流日益盛行,作为其表现手段之一,“薄、透、露”的素材被大量采用。绫罗、绢纱、细薄纱或麻纱等面料出现在一些设计师的作品中,成为现代社会新时期展现自然形态美潮流下的最为流行的面料。而纱罗自古以来就是配合这种“追求自然美、本真美”的服饰理念的最佳面料。据专家分析,今后两年精纺纱罗组织面料将非常流行。目前海内外市场,尤其是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对纱罗的需求很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纱罗必将成为市面上最受追捧、最为流行、最受大众欢迎的服装面料之一。

目前,国内已利用纳米微粒稳定性地降至分散在纤维纺丝液中,然后放出防紫外线、抗菌、防臭、远红外线或吸收红外线等功能的合纤,因此纳米技术与高质量、高效率纱罗织造技术的结合是纱罗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式的纺用纤维相继得以开发,这必将使得纱罗材料不再局限为夏令面料,而是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都不可或缺的服装用料,使纱罗在内涵和外延以及其应用上均得以极大的拓展和延伸。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织机技术的进步。传统织造工艺在效率和产品上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也同样推动了纺织后整理技术的极大改进(如纳米技术的应用)。显然,新后整理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提高纱罗的综合性能。现在市场上已经发现有中药负离子“花罗”丝绸产品的问世。

总之,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入,对于现代纱罗工艺来讲不仅没有改变原有纱罗的艺术风格与特色,相反极大地扩大了纱罗工艺的应用领域,也给纱罗赋予了新的内涵。

上一篇:西方墓园空间形态的发展及演变 下一篇:超心炼冶 犹矿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