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物理课的“味道”

时间:2022-06-29 06:06:22

上出物理课的“味道”

物理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有哪些“味”呢?我认为起码应有以下“三味”。

一、本味

物理课应有强烈的物理本味。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课的本味就是物理实验。

那么,如何使物理课富有本味呢?

做大量的物理实验,这是使物理课本味丰厚的根本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指出:“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物理教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开展实验教学,教学效果大为提高。随着物理教改的深入进行,物理课的实验比例还会增大,实验形式也会不断翻新,学校现有实验仪器可能跟不上需求(特别是农村中学由于资金不足,仪器原来就不够用)。作为物理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通过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或寻找替代性实验的办法,以保持物理课应有的浓厚本味。至于那种完全丧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的做法,是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培养不出高水平的物理工作者的,应彻底摈弃。另外,根据中学生分组实验较少的现状(一个学期才四到五次),物理教师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这样边学边做,不仅能增大物理课的本味,更有利于师生配合寻规律、学生积极练能力、课堂教学增效率。

二、美味

我这里所说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物理课要有美味,是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正逐渐被物理教师所认识的接受的。《中国教育报》中写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国外学到了不少科学教学方法,但总的看来,仍未脱离灌输式的窠臼。其中有种种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忽视了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的教育……它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学校各科教学,都把‘美学法则’作为其灵魂,其总的要求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把以往死板的课堂教育转变成即席的和具有美学趣味的对话、歌舞、戏剧表演、诗歌朗诵、艺术设计和绘画等活动。”这些事例,对物理课应有美味的启迪是深刻的。然而,由于对美育认识不足和一味地应付中、高考等原因,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师的课堂里美味淡无,因而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行。

那么,如何使物理课富有美味呢?

教师须美感在先。著名教育家符·赞可夫说:“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物理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播发浓郁的美味,当然自己得先拥有丰厚的“美源”。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美学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和审美表达力。有了较高的美学素养后,物理教师在深入钻研和具体教学过程中,心灵必然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于是美感触发,激情波动,教法涌现,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多种变化。教师不能自我陶醉于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实验和语言,再现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空间,令学生的心智沿着教材的潜思暗构的路径,进入物理的美境之中,知识得到充实,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要怀美而教。物理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也包括教材中的物理学家等)之间的一种面对面的“对谈”和“实做”,是一种思想的交流、知识的融会、能力的切磋和美感的互通。这就要求教师要“怀美而教”,即要在课堂中注进鲜明浓郁的美感,用这种动人心魄的美感去触动学生平静的心,对他们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观的教育。同时,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关怀、体贴、谅解、鼓励和期待之美意,表露在自己的教学仪态、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之中。比如,教师上课时总是表现出衣着的优雅,板书的工整,教态的和善,操作的规范,语言的亲切,情意的举动厚,让学生觉得教师就是美的化身。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受到激励和鼓舞;师生之间就能心心相通,感情融洽,关系密切;学生还会“爱屋及乌”,认为教师的一切长处都值得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中所蕴含的美感(如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和多样统一美等),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美感并产生共鸣,使物理课堂美味飘逸。

三、趣味

物理课要有趣味,这是人们的共识,因为有趣味是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让物理课富有趣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去努力:

巧设悬念,激发趣味。巧设悬念,容易造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特别是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教学效果会更佳。比如讲述“看不见有光——电磁波谱”一节,我们可以这样设悬念导入新课:“有一首歌里有这样三句歌词:‘我爱阳光,我爱阳光,给我希望给我力量。’从古到今,人们对光是喜爱的,但爱得有些偏心。人们只偏爱那些能被我们看得见、引起我们视觉的光。其实,在光世界里还有很大一部分非常重要而且相当普遍的光,却处在被我们的爱所遗忘的角落。今天我们就要一道去游览一下这个角落,并把我们的爱洒向这个角落(书写课题)”。这样的讲述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出浓浓的学习趣味。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用美味的语言、有趣的实验才能使学生物理胃口大开,使物理课的“味道”变得既浓厚宜人,又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上一篇:如何避免你的照片跑焦? 下一篇:捕捉无法预约的美丽 绽放政治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