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29 03:50:43

税务会计发展趋势

[提要]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关键词:税务会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3日

一、税务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行税务征管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税务会计核算日渐凸显出与税务发展的不适应,严重地滞后于税务征管改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务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按照我国现行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务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一种观点认为,税务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务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务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从现行税务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看,历次税务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务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务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从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务会计职能的发挥。

(三)现行税务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务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务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务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从现行税务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

二、现行税务会计核算改革的必要性

(一)税务会计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税法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的,因而税法高度地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就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有利于各投资者的决策。

(二)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税制改革使中国的税务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务调节体系,基本上符合税种健全、税率合理、税负公平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税务征集国家财政收入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的双重作用。有时,企业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利用税法的不完善,通过直接调整会计数据、修正某业务财务决策等,实现其少缴税的目的。因而,作为纳税义务人,不论其经济性质、组织形式和经济范围,都需要建立统一的税务会计,以适应依法、合理、准确纳税的需要。

(三)设立税务会计是完善税制及税务征管的必然选择。首先,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企业配置既懂税法,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税务会计人员,根据税法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准确履行纳税义务;其次,有利于税制结构的完善。企业税务会计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后,企业税务人员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潜心研究,有助于国家税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也能使税务部门更容易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从而加速税收征管向法制化、规范化、公正化的转化,进一步加速税制完善的进程。

(四)设立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和加强管理的需要。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选择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财务会计人员才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的核算工作,并适时作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三、税务会计核算改革措施

税务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应该是:围绕税务资金运作过程,建立从税务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务资金的运行、税务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人才方面。税务会计的最重要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

(二)法治方面。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要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

(三)核算依据。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缴、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务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组织方面。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务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五)税务会计核算体系。从核算内容上看,税务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务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务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

四、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真票真业务。真业务是内容,其发生才导致发票的开具;真票是形式,是记录经济业务和事项发生轨迹的凭据;真实的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结合,才能作为财务报销依据,才兼具货币的结算手段功能,才成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必要条件。

(二)会计信息可靠。纳税人必须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进行会计核算,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三)税法优先。税法的立法级次一般高于财务会计制度,税法体现的公共利益高于财务会计制度体现的单位或部门利益,绝大多数国家认同作为财务会计基础的典型案例并不适合征税的实际需要。因此,世界各国在企业所得税的立法实践中,尽量减少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以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和税法遵从成本,但当两者出现冲突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服从税收法律法规。

(四)交易需有合理商业目的。为保证国家税收不受非法侵蚀,防止企业钻税法漏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上一篇:企业与客户关系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我国旅游教育培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