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一二三帮扶”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10-24 11:16:55

淮阴师范学院“一二三帮扶”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提要]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压力,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对如何指导与服务于学生以及培养创业型人才作出积极的探索,大胆构建了“个人创业知识教育、团队专业创业立项、学院对口创业支持、社会创业基地实习”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一二三帮扶”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造低年级学生知识理论队伍、高年级学生实践创业队伍、专兼结合特色师资队伍三支人才队伍,营造创业氛围环境,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开发学生创业潜力,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业能力;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4日

一、背景

据2014年《社会蓝皮书》记载,2013年在校大学生毕业人数699万,2014年上升到727万。如果加上网校和非正式教育的毕业生、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900多万,到2015年在校学生总规模将达到3,35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6%,到2020年毛入学率将会达到40%。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很大压力。当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时,则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阵地。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借鉴其他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和自身办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二三帮扶”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二、具体措施

1、“一个体系”,即学院对创业型人才培养作出积极探索,大胆构建良好创业教育体系,针对“创业教育滞后,学生创业教育能力不足,缺乏相关经验与知识”、“创业资金匮乏”、“缺乏创业环境,政策舆论支持不够”这三个目前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形成“个人创业知识教育――团队专业创业立项――学院对口创业支持――社会创业基地实习”四个层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层次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启蒙和创业知识的传授。学院专门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就创业指导”等课程,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老师开设创业讲座,如先后邀请了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奕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老总进校园为学生举办了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讲座。通过营造创业氛围,让学生接受基础创业知识的熏陶。

第二层次对学生进行“预创业”的引导,即模拟、体验、准备创业。学院利用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可用创业资源平台,结合省市科技创业大赛,组建学生科技创业专业团队。例如:由学院王新风教授带领学生组建“淮安惠林生物科技团队”进行“盆栽活体菌类产业开发”项目的研究;常国亮副教授带领学生组建“淮安惠农特种水产苗种繁育有限公司”进行“泥鳅饵料营养强化技术”项目的研究;鄢贵龙副教授带领学生进行“葛根系列功能饮料”项目的研究。学院通过组建科技团队、设立科研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科学创业素质和意识。

第三层次对学生创业给予大力支持,强化创业环境,提高学生创业热情。学院针对不同学生创业群体,对口引导,对创业有困难的学生一对一、点对点实施帮扶。例如:学院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创业需求等状况,针对1103班的戴卫江家庭承包的处于亏本经营的100亩鱼塘,学院派水产学博士常国亮副教授上门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后来,戴卫江同学积极加入了常国亮带领的创业团队,常老师本人的泥鳅养殖相关成果也获2012年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资助(SN12034),并获授权使用。借助于这100亩的鱼塘和常国亮的技术,戴卫江的“淮安惠农特种水产苗种繁育创业团队”在2013年淮安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

第四层次是优化利用学院、社会的各种实习基地优化创业平台,实施“双进”(走进实验室、走进科研)计划,并组织创业见习。利用“淮安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生物农业与环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专业实习基地,大力扶持学生创业。

2、“两个制度”,即创业导师制度、创业资金支持制度。针对学生“创业知识能力不足,缺乏相关经验与创业资金”的问题,学院出台了“创业导师制度”、“创业资金支持制度”,将导师制沿袭到创业教育上,在创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责任所有”。并且,设立小额学生创业资金支持项目,对部分创业资金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支持。

3、“三个平台”,即结合学生创业社团、学院专业实验基地、社会创就业基地。结合这三个平台,优化升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结构,切实加强创业教育实效。学院利用“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学生社团,省生物农业与环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基地,联系校外“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创就业基地,组织模拟创业、创业见习等创业活动,开发学生创业潜力。

三、具体做法

学院根据现有创业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学生创业潜力,打造三支人才队伍:低年级学生知识理论队伍、高年级学生实践创业队伍、专兼结合特色师资队伍。

1、低年级学生知识理论队伍:针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学院主要是启蒙创业意识、灌输创业知识、丰富创业理论。开设“专业导论”、“大学生创业基础”和“大学生就创业指导”课程,除了学院里的专职教师授课,还特别聘请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省满江红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总监于宏伟等20多位行业专家成为学院创业兼职老师,走进生科院给学生进行授课。通过课堂的教学,并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将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知识教学之中,形成强化低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创业教育环境,保证低年级学生创业知识的系统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业精神、丰富低年级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低年级学生的创业心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创业能力。

2、高年级学生实践创业队伍:针对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学院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引导,大力鼓励“双进”,结合“产学研结合”理念,利用校内外创业实践实验基地与团体,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引导高年级学生创业活动向长期化、社会化、实战化发展。其中,学院成立了具备专业技术志愿服务团,利用暑期时间,由专业教师带队,敢于创业学生精英来到周边县市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仅使同学们切实了解了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增强了专业技能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接受了教育,增长了才干,还给农民带去知识,带去技术,也带去实惠。这些学生专业技术服务团的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先后被《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中新网、江苏文明网等多家媒体宣传和报道。

3、专兼结合特色师资队伍:一支具有较强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针对现有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阻碍,学院实施“创业导师制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平时,加强对教师创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加大教师挂职锻炼力度。其中,学院常国亮副教授于淮安市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任科技特派员、李师默副教授在湖州中科院湖州现代农业科技中心任技术总监。通过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业务素质。此外,学院还配备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邀请行业专家、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老师,从而建立一支富有特色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

四、实施成效

学院“一二三帮扶”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一经实施,学生创业热情高、创业意识好、创业能力强。2013年初,学院以顾文智“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3个创业计划项目获得淮安市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同年12月,生科院老师王新风指导的创业团队获得省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一等奖。2014年“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得“创青春”创业大赛省金奖、全国银奖。以“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团队本着科技为本、生态循环的原则,以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单位,以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单位,以循环农业为主营方向,开展秸秆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等方面综合利用,获得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表1)

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好评。其中,总部位于淮安市开发区留学生创业园的“惠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公司法人及董事会成员由具有生物技术、法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惠林生物科技”学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组成,该公司已于2013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

五、政策建议

1、创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广场。依托学校已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人力资源,创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广场,学校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场地、设备、技术等支持,使学生能够进行实质意义上的商业化运作。

2、建立一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扩大建立校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更多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

3、开设系列创业教育论坛。学校多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来校举办与创业有关的讲座,以定期论坛的形式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业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网2014年《社会蓝皮书》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我国企业并购存在的非财务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