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复习好历史学科

时间:2022-06-29 03:47:35

高考前如何复习好历史学科

摘要:对每个高考生而言,时间都是最宝贵的。因此,如何在宝贵的时间进行历史学科的有效复习与巩固,提高历史成绩,不仅是所有历史教师的目标,也是要参加高考学生们的共同心愿。本文主要就在高考前,学生复习好历史,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进行几点论述,以便对老师和学生能有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学习方法

对每个高考生而言,时间都是最宝贵的。因此,如何在宝贵的时间进行历史学科的有效复习与巩固,使学生在高考考场上面对试卷,不慌不忙充满信心地进行解答,取得理想的成绩,不仅是所有历史教师的目标,也是要参加高考学生们的共同心愿。高三教学除了帮助学生理解理顺课本考点知识外,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一、学生做定量题目,教师多指导解题方法。

在高一、高二年级,由于历史教学主要是讲授新课,加上时间有限,教师在解题方法的指导上花的时间很少,所以,优化提高学生解题方法是当务之急。

1、让学生明白做题目的好处和意义

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定量的题目和试卷。毕竟在考场上,学生的历史成绩是以试题和试卷的形式进行测试,所以光说不练和纸上谈兵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做题不可眼高手低,以及做题目的好处和意义。第一,基础知识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做题目能够巩固基础知识;第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知识点处于盲区状态,通过做题目,能够暴露他们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学生可自行准备试题纠错本,这样将错题集中起来,经过反复训练,能够达到“扫盲”的效果。第三,通过做题锻炼提高思维等解题能力,熟悉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吃透那些容易出错和混淆,错误率比较高的试题;并且在数天之后重新将这些题目拿出来让学生再做,在一次又一次地练习中,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直到彻底掌握题目。

2、教师要注意指导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方法,对学生提高历史成绩有着明显的效果。

第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取得高分数的重要途径。在做选择题时,不仅要有速度,更应该有准确率。首先,在高考前教师需要求学生每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规定的选择题数目。其次,在做选择题时,有一个理解选项的方法,注意诸如“绝对”,“一定”,“必须”等字眼。选择时要告诫学生提高警惕,一定不要有“这道题目我见过”或者“我以前做过这道题目”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定要逐字逐句地将题目读完。最后,理解题干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判断,才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读题干时要留意句与句之间的关联词,如:而且、但是等,从而准确理解题目的核心意思。

第二,材料综合问答题。一要充分利用好材料信息。通常材料都是起到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很容易答偏题。二要特别审清问题的时间范围和核心项。如背景、原因题型,

只知道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去作答是不够的,一个阶段的主干知识很多,到底答什么呢?审清题目问什么的原因很重要,核心项主要有两种:一是某事件发生;二是某现象出现。审清了核心项就很容易联系书本知识作答。

3、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做题暴露出的问题。第一,共性问题,即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精而典型的材料和问题,在课堂上讲明讲透,使学生对共性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二,解决了共性问题,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问题。而个别问题,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堂或自习时间巡回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学生通过做试题和听教师讲解,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所收获,达到有效复习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考生的学习压力本来就很大,很容易对学习丧失兴趣。历史学科本身就有过去性和时序性的特点,所以学生不太能够接受和理解,如果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霸王硬上弓”,会导致学生产生放弃历史学科的念头,所以历史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上多下点功夫,情景和多媒体教学是两个可行高效的方法。

在紧张的历史复习中,教师可以扮演导演的角色,设计一个个历史舞台,让学生们对历史故事进行演绎和表演,感受历史。设身处地,如临其境会让学生更加迅速而深入地走进历史状态,从而记住历史故事的时间、空间、人物、场景等。如通过再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如让学生演绎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等,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了解并记住该事件的时间人物内容,也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使其在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因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有着书本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转换为多媒体上的音频、动画、录像和音像以及相应的课件。学生通过在屏幕上观看,积极“参与”历史,能够起到单调的课本所起不到的丰富多彩的效果。

三、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主要是以历史教师用口头语言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主。而在高考前,教师需要担当起组织者和引导的角色,不妨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调换――学生进行探究、讲述,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学生分组合作研究。“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式的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互相配合。教师可以指导多名学生组成小组学习,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互相合作,共同交流并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与心得,实现学习上的共赢。

学生讲述。讲述者为了讲述好要讲述的内容,必然会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无论是教材中的历史事件,还是历史人物,讲述者在梳理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课本中所介绍的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课改后的新高考仍侧重考察查基础知识,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再认,也就是原来那种直问直答的题目已经不可能出现,而是体现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充满感染力地讲述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能够分清详述和概述:详细叙述和描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概括叙述教材中的次要内容,使得历史线索清晰明白,又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学生讲述完毕后,教师可就学生没有讲明白讲清楚讲详细的地方进行补充和点评,那么受益的不仅是这个学生,而是整个班级的学生,通过讲述,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并达到预期的复习课本知识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考前,学生做定量题目,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优化提高解题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复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好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做好这些工作,学生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考场,考取满意的大学!

上一篇:青年老教师如何上好体育课 下一篇:培养思维能力,给学生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