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临床效果观察及对预后影响分析

时间:2022-06-29 03:45:02

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临床效果观察及对预后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针对本医院从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60例宫腔粘连患者, 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并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中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 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个性化的预后护理,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两组患者中, 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 试验组的预后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宫腔粘连;临床效果;预后护理

临床中, 对宫腔粘连患者治疗中, 应该采用有效地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并重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1], 这样才可以提高治病疗效, 并取得不错的治愈效果。以下本篇就对本医院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的6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临床中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 为以后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医院在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宫腔粘连患者, 患者年龄在20~35岁, 平均年龄在(20.3±4.8)岁;患者经子宫输卵管造影以及B 超检查均确诊为宫腔粘连;患者的病程在1~6 年, 其临床表现为闭经、月经量减少以及不孕。然后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中都有30例人数, 其两组中患者在性别、病程等资料方面相比较,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于两组中的患者,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 并给与常规的护理工作[2]。对于试验组患者, 术前应该准确判断的子宫位置, 并利在用探针明确宫腔深度之后, 明确IUA 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 采用Olympus 公司生产的Ⅰ型宫腔镜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 可以用分离剪仔细的分离粘连, 并用钳夹出粘连带, 并且在术后的宫腔内还可以放置宫型环一枚, 在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宫腔镜复查,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还应该做好预后护理干预, 以便稳定患者情绪, 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最后,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1. 3 疗效评定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 治愈:患者的月经量恢复正常, 宫腔成形良好;有效:患者的月经有明显增加, 还未达到正常的月经量, 其宫腔成形满意;无效:患者月经并无明显的改善, 宫腔成形也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的试验结果, 作者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3],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对于两组患者研究发现, 在对两组宫腔粘连患者进行护理治疗之后, 试验组患者的症状得到很好改善, 治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 其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在临床治疗中, 对于宫腔粘连患者治疗中, 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3 讨论

据悉, 在临床上对与宫腔粘连患者治疗中, 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 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对患者做好预后护理干预, 还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提高疾病治愈率。以下介绍具体的预后护理干预措施。

临床中, 对于宫腔粘连患者预后护理中, 做好心理护理, 改变患者心理状态, 解除其思想顾虑。并且还应该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4]、术中护理 以及术后护理工作, 针对即将出院的患者还应该做好出院指导[5], 可以极大的提高治病疗效, 减少疾病的复发及感染, 对患者做好预后护理干预, 不仅可以降并发症的发生率, 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由上可知, 临床中对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 进行有效的预后护理干预, 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 还可以提高宫腔粘连患者的治愈率, 提高治病疗效, 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银芝.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122例临床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06(18):41-42.

[2] 蒋玉惠,叶秋云.147例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回顾性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14(12):76-77.

[3] 牟晓玲,唐良萏,曹毅.宫腔镜诊治110例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重庆医学, 2010,21(14):56-57.

[4] 靳军,王彩霞,王茜.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相关因素分析.浙江创伤外科, 2011,06(34):45-46.

[5] 钟雪楠.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12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4(32):54-57.

上一篇:腹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下一篇:脑梗死的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观察